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2. 潘立勇           二、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 儒家人文精神作为在“轴心时代”形成,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两千多年的一种主导性、共通性的文化精神,它的最显著特征是什么?或者说,它的根本指归和基本工夫是什么?用《周易》的元典说,就是“人文化成”,也就是“人心化育”;说得更具体些,那就是:通过艺术与道德的有机交融,以感受与体验为中介,实现对人生和人心的和谐化育,这就是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 海外一些著名的华裔学者对中华人文精神(主要指儒家)的具体理解不可能完全一致,但他们对中华人文精神的最基本特色的概括,却是大致接近的,那就是认为这种人文精神是内在的或内倾型的,它注重的是“向生命处用心”与“内在超 [详细...]
    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2. 潘立勇   理学家追求的理想境界以及实现这种境界的工夫,都深刻地包含着这种审美化育精神。这就是“乐”的境界和“乐”的工夫。王阳明曾说:“洒落为吾心之体,敬畏为洒落之功。”(《王文成公全书》卷5《答舒国用》)“洒落为吾心之体”即“乐是心之本体”,洒落与敬畏的关系,是本体与工夫,也即境界与工夫的关系。说敬畏为洒落的工夫,这还只揭示了宋明理学修养工夫的一面,而这一面是在将敬畏与洒落对待而言时所强调的;宋明理学人生境界的修养工夫还有另一面,那就是“乐”的工夫,也即“洒落”的工夫,通过“洒落”工夫达到“洒落”的境界。因此,理学家们 [详细...]
    1.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
    2. 姚文放   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问题成为近期美学研究和文艺学研究中的热点话题。任何学科的存在都必须以一定的学科规定性为依据,这是创立一个新兴学科绕不过的问题。尽管许多学科进入教育体制往往都是先实施后界定,先运作后论证,但是其学科规定性之依据终究必须得到确认,因为如果这一点不明确,学科的建设就不能避免紊乱失序的情况,势必妨碍学科的健康发展。总的说来,建立一个学科需要考虑这样一些问题:它的研究领域有多大?学科边界何在?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的逻辑起点何在?逻辑构架如何?它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凡此种种,也是作为新兴学科的“文艺美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文艺美学”与“文艺学”、“美学”有关,它是在这两大传统学科交叉、重叠的 [详细...]
    1. 我们的美学原则
    2. 丁国强 在朦胧诗刚刚出现的时候,有评论家称其为“新的美学原则的崛起”。其实,美学原则是没有什么新旧之分的。德谟克利特说:“永远发明某种美的东西,是一个神圣心灵的标志”。美学原则是与人类的纯洁理想并生的,摒弃了美学原则,生活就会被庸俗和肮脏的东西所吞噬。在“文革”那样的时代,政治原则压倒了美学原则,一切都服从于政治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样板戏虽然也不乏艺术技巧在里面,但是,它的辉煌毕竟是建立在众芳凋零的基础上的,困于文网的书生连说话的自由都没有,何以谈什么美学追求呢?而在市场经济时代,商业原则又占了上风,人们忘情地卷入追逐金钱的游戏,乐此不疲,以至于“穷的只剩下钱了”。审美精神的匮乏使得人们缺少一种游戏精神, [详细...]
    1. 康德对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影响
    2. 张政文 有中国特色的当代美学是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与西方美学理论双向参照中根据20世纪中国文化、理论、文艺的实际需要建构、发展的。西方美学特别是德国古典美学对20世纪中国美学意义巨大,对此的研究始终是中国美学界的重要话题。不过,在研究中人们似乎更重视黑格尔,而康德的影响未能充分确认。的确,中国20世纪,尤其50年代之后的美学在逻辑框架、理论方法等方面深受黑格尔的影响,但纵观20世纪百年的中国美学历程,康德在美学态度、美学研究领域、美学艺术理论阐释诸方面影响更持久、更深刻。 一 康德视审美为自然与文化的契合、物理与心理的统一,并将审美的无功利性、无目的性标定成审美本质规定的美学态度在20世纪初推进了中国当代美学的发韧,引起了当时包括王国维在内的大批美学家对美学、文艺问题的反思和重释,无功利的超越性 [详细...]
    1. 美学只是一种手法
    2. 一、闲置 每一种人类活动几乎都有与之相应的思想性反思或曰研究。与艺术活动相应的反思似乎是美学,,不过艺术与美学的关系在事实上十分可笑:艺术对于人类生活如此重要,而美学对于艺术却非常不重要。从艺术家、批评家到艺术受众(即观众、听众和读者),真正认真盾待美学者寥寥无几,即使给予关注也不当真,因为美学从业没有对艺术创作和理解提供过很值得一提的帮助。是不是美学一直搞得不好?十前我的确是这样的,于是希望对美学进一次破坏性的“解构”然后进行重构。但是,这种想法错了。 并非所有东西都值得解构,因为,如果一种东西值得解构,就意味着它值得重构,而且,解构以及重构不一定就会带来好结果和微型机。事实上,解构是一种很有限的手法,它怕能做的事情并不多。而且,解构是一种已经过时的手法,有谁能告诉我,现在还剩下什么既能够解构又值得解构的东 [详细...]
    1. 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
    2. 张节末      内容提要      中国美学从起源上看是哲学美学而非艺术美学,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古人审美经验中最基本的关系,人对艺术的审美经验在此基础上产生。艺术经验往往是在审美经验已然成熟或审美突破完成以后,才迅速成熟的。      古人审美经验亦非以情感为其主体,情感抒发与审美感受是两回事,但情感是在审美感受的活动中得到升华。自王国维起,意境成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感知问题在王氏美学中具有头等重要性。若要在美学最原初的即感性经验的意义上对古人的审美经验进行描述,则在研究方法上提出认识论优先,是必要和合理的。      中国古代有一源远流长的美学传统,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拓展,她的丰富资源正受到相邻学科的频频眷顾。美学原理的构建,中西哲学、美学、艺术以及文化的比较等等,不约而 [详细...]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13(s)   1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