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比较研究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分享到:
      2011-03-30 11:37:37

        成中英老师上学期在北大开设了两门课程:中西哲学比较(康德与儒家)、当代西方哲学(伽德玛与蒯英)。 

        2007年3月28日(第一节)《康德与儒家》课上,我积极地帮助成老师分发资料。“请你当我的助教,好不好?”于是,我就成了助教。最初特别有荣誉感,每周六小时与成老师的接触中,渐渐转化为一种崇高的责任感:要勤奋、认真地学习,北大作为中国最好的哲学基地,我们有责任维护她的声誉! 

        成老师对课程准备的要求很高:要看英文原著、要注意多种翻译本的不同;要关注哲学界对康德、儒家、伽达玛、蒯英等的研究成果;每周要写paper,每节课要提出问题。 

        时光飞逝。回顾四个月的学习经历,收获最大的是: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学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境界追求。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这是我们对成老师的评价,本文将从知、行、超融三方面来叙述。 

        知——授人以渔 
        成老师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喜欢在黑板上画结构分析图,有坐标式的、有三角形,最爱画圆圈——那是理性分析的圆圈。“我喜欢五这个数字”,接着,黑板上五个圈就出现了,“这是我的五句教”,哪五个?行为、心灵、符号、现象、真象。诠释西方哲学时,这五个圈是单向的(西方哲学线性思维的特点),对各个圆圈之间的关系讨论,就涉及了语言、经验、体验等问题。语言的去引号,就是体验转化为经验表达的过程。讨论中国哲学时,又变成了首尾衔接的圆环(中国哲学重超越)。这个圆环有什么功能呢?它作为整合、归纳的方法,使一些问题从混乱中逐渐明晰,“噢,问题在这里!”作为分析方法又能解决实际问题。 

        以画图法来分析问题,很快能理出内在结构,或看出文章在结构上的欠缺,我把它比喻为脉络法。有无脉络?脉络是什么?于是思考的方向便形成,思考的张力很快能推进问题的解决。 

        “问答法”也是成老师的随身法宝。我们问,他答;他问,我们回答。特殊之处在于:“你们任何时候都可以自由提问。我在讲课过程中如果某个地方触动了你,问题就冒出来了,要立即问,过一会儿,问题就忘了。我有这样的经验。”“我以前在哈佛念书的时候,看到同学提问,我没有问题,开始很着急,就对自己规定,每次上课一定要提一个问题,而且要有质量。后来问题越提越多。”在成老师的鼓励下,我们经常举手提问,有时还直接插话,有时反对他的观点。“你们不接受我的观点,我能接受,但你要说出理由”,“反对要理由,同意也要有理由!” 

        “今天你们还没提问呢?” 

        “志琴,你有什么要问的?” 

        写至此,心里一阵温暖。 

        “问答法”的意义在哪里呢?为了每次能找出一个好问题,能在课堂上与成老师交流,课后我们大量地去阅读相关书籍,作为兴趣的引导法,我们都迷上了中西比较的思考方式;使我们抓住了西方哲学在当代发展的基本脉络、动态。 

        “通过这两门课,大家可以基本把握当前中西方哲学研究的状况”。大家确实做到了。 

        6月21日,成老师讲内在(心灵体验)、外在(经验区分)时,我脑中突然冒出昨晚大家争论的 “方以智”、“圆而神”话题,“成老师,是否可以用‘方以智’来代表外在、‘圆而神’代表内在?” 

        “还有不同之处。‘圆而神’代表的是一种超越。” 

        “我们缺一个中间环节,那应该称它什么呢?” 

        在体育馆装修声中的教室,此时显得特别安静,成老师在南北向的讲台前踱来踱去,念念有词,我们也在下面思考。一会儿,黑板上写下了“体以理”。一个是经验界,一个是体验界,两者融合,即超融。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体”是体验,不是本体。 

        课间休息时,成老师坐在前排,开始抄写黑板上的图和内容,凡是上课有所发挥的内容,成老师都会抄写下来,以自身的勤奋给我们做了示范,也示范了教学如何相长的方法。 

        行——一诺千金 
        6月21日,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成老师结束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学习过程中,大家从不同的专业聚在成老师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亲密的学习团体。课堂上我们相互争论,互不相让;课后一起探讨。作为助教,我与成老师经常有课外的交往。那天下午我打电话建议:“成老师,我们找机会合个影吧。”“好啊,那我今天早点出发。”果然,六点钟成老师就已经坐在老化学楼227教室,身上还穿了一件新T恤,胸前赫然印着美丽庄严的北大校徽。“今天有点冷,我就买了这件衣服,也正好拍照,这字有纪念意义。”成老师笑眯眯的脸上,流露着无限的真诚。 

        六点半到九点半,是晚上上课时间。有一次,同学们讨论的气氛很热烈,不知不觉中才发现已经十点了,“啊,今天有点迟了。”大家便收拾东西边思索课堂中没有继续进行的问题,出了教室门。走到理教附近,成老师双手一摸口袋,“哎呀,手机挂墙上了!” 

        “手机怎么挂墙上了?”“在充电。”管钥匙的同学已经走远了,我只有他宿舍的号码。陪着成老师回到二楼,联系同学,隔五分钟一个电话,一直没有人接。焦急地等待中,成老师说:“我的手机都成了‘道’——须臾不可离也!”“今晚必须把手机取出来,否则有些事办不成。”闲聊中有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我的手机在身边随时开着”,因为“这是对朋友的一种承诺!” 

        五月期间,成老师连续参加了欧洲、美国的一些国际会议,回国后不顾身体的疲劳,立即利用休息日补上,“我想把缺的课程全补上!”这是成老师作为客座教授对北大承诺的实现。 

        超融 
        超融是成老师的一种生成性本体论方法。“就是这样,咔、咔、咔!”成老师站在讲台上,双手紧握拳头,表示圆圈——两个相矛盾的系统,咔、咔、咔声中,拳头转动着,表示找出矛盾中可融合的共同点,以此为基点,扩充之,于是一个新的圈——一个超融的、具有双方优点的系统便生成了。 

        “我最擅长的是整合”,成老师象拉手风琴的高手,拉开展示的是西方的分析哲学,合拢则是中国的本体论哲学。他熟悉西方哲学,又深谙中国哲学,愿望是整合中西方,走向超融的境界。 

        “我喜欢课堂上师生交融的和谐状态”。成老师有时会被我们的问题所激动,你可以看到他在讲台上走来走去,腰也挺得特别直,脸上洋溢着光彩:兴奋、激动、赞赏。有一次,我们又忘记了下课时间,一个是讲得兴致勃勃,一些是听得趣味盎然。门外有人敲门,“四点四十五这里有考试。”“那就下课吧(迟了一个小时)。”话音刚过,等在门口的学生就冲了进来,我们则边走继续谈,成老师的兴致还很高,说着,不停地说着: 

        “去括号,括号内是你说的话,去括号之后就成了我说的话。不停地去括号,不停地相互交往……” 

        “蒯英的去括号,我理解的是括号外是存在,括号内是说出的存在,即我对世界的经验。”我问。 

        “都是一样的。加括号表示体验,去括号表示的是经验。” 

        …… 

        本来准备在讲台上讲的内容,在校园的林荫路上继续说着,情绪已有了触发,一时难以刹住,于是我们的课堂又延伸到了校园里、公共汽车的站台上(成老师乘车回家)。 

        成老师站在百年大讲堂前与我们合影时,曾说:“我期待着你们将来都有所作为,成长为大家”;第一节课上就鼓动大家,“我们要有点野心”;在讲座《中西哲学观照下的蒯英和伽达玛》中说:“作为中国最好的大学,最强的哲学地,我们要有一种责任,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能立于世界。”他总能在我们心中激起雄心壮志。 

        “你很有才华”,和朱老师一样,“四年后博士毕业时,你要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两位导师这么高的要求、期待,心里又惶恐又感动。 

        “成老师已经做得那么好了,我们以后该怎么再往下走?”罗军问。 

        “你们可以在我的五个环中引出第六个环,可以批评我,发展我,最后超越我。” 

        “我们不要照着讲,要接着讲,有时还要跳出来讲,这需要魄力,能力。”成老师激动地说。 

        成老师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条铺满了圆圈、三角的分析、整合的哲学之路,它一直伸向远方,我们在上面走着,发出啪啪的脚步声,更远的地方还需要我们自己来铺设。 

        来源:网络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11(s)   11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10(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