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1. 景德镇陶瓷青花斗彩春碗入藏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2. 捐赠仪式现场 5月6日,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将纪念春节申遗成功、亮相央视春晚的景德镇陶瓷青花斗彩——“春碗”正式捐赠给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景德镇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克龙,景德镇市委常委、副市长崔素香,以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江中等代表共同见证捐赠。捐赠仪式由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王辉主持。 王晨阳在捐赠仪式上表示,“春碗”作为传统技艺创新突破的代表之作,承载着幸福、安康、富足等美好寓意,其先后亮相春节联欢晚会与元宵 [详细...]
    1. 景德镇青花斗彩“春碗”入藏中国工艺美术馆
    2. 青花斗彩“春碗”。 主办方供图 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日前将纪念春节申遗成功、亮相央视春晚的景德镇陶瓷青花斗彩——“春碗”正式捐赠给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在捐赠仪式上表示,“春碗”作为传统技艺创新突破的代表之作,承载着幸福、安康、富足等美好寓意,其先后亮相春节联欢晚会与元宵晚会,与全国人民共同见证和庆祝“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将“春碗”捐赠给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对 [详细...]
    1. 以更宽广的胸襟看待“捡漏”
    2.   相信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老收藏家在乡下收旧货,偶然瞥见一户人家用来喂猫的碗,釉色莹润,胎质细腻。他不动声色地以五元钱买下这只“猫碗”,后经鉴定,竟是宋代汝窑天青釉碗,价值连城。这个故事在收藏圈广为流传,成为“捡漏”的经典案例,也点燃了无数人一夜暴富的梦想。   这个故事折射出收藏界对“捡漏”的复杂情结。在古玩市场,每天都有无数双眼睛在搜寻着可能被低估的珍宝,期待着一朝“捡漏”实现财富自由。但在这看似简单的交易背后,却隐藏着收藏文化的深层密码,以及人性对财富、知识与机遇的永恒追求。   收藏江湖的双面镜   捡漏现象自古有之。明代收藏家项元汴在《蕉窗九录》中记载,有人以廉价购得王羲之真迹,转手获利百倍。这种传奇故事在收藏史上不绝于书,构成了 [详细...]
    1. 藏书,由兴趣开始
    2. 《乐府诗集》内页元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刊本韦力提供   讲述人 韦力    【藏书记】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开始藏书。那个时候,还在上中学的我,用积攒了好久的积蓄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批藏书。从此,我便与古旧书结缘。   我最初藏书,是从自己的知识谱系和读书兴趣出发,决定购买哪些书的。我从中学时期起,就喜欢读古典诗词和小说 [详细...]
    1. 藏书印章里的殷殷深情
    2. 藏书印章在我国古代读书人和官宦阶层中颇为盛行,作为藏书文化和印章文化的融合,成为历史的见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藏书印章出现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连珠印章、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连珠印章、唐代官员李泌的“端居室”藏书印章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的“建业文房之印”、宋太祖赵匡胤的“秘阁图书”藏书印章等,都是很有名的藏书印章佳品。 明清之际,藏书活动与篆刻艺术都有很大发展,藏书印章应用更加广泛,那些藏书印章上的文字,也传递着主人的爱书之情,散发着千古风雅之气。 明代藏书家、澹生堂藏书楼的主人祁承,曾经刻过一枚藏书印章,上面写道:“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弗失。”其文展现了藏书者对书籍深切的爱,那读书、藏书的愉悦之情,对后人寄予的殷切期望 [详细...]
    1. “瓷器热”里的“冷思考”
    2. 在某古玩市场,一位藏家手持放大镜,在一件青花瓷瓶前驻足良久。这件标价不菲的瓷器,釉面莹润、纹饰精美,底部还落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经过反复端详,他最终以高价将其收入囊中。然而,经专家鉴定,这件“乾隆官窑”竟是一件高仿品,制作时间不超过十年!这样的故事,在当下的收藏圈中屡见不鲜。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持续升温,瓷器收藏成为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拍卖会上,一件件天价瓷器不断刷新纪录;鉴宝现场,带来各种瓷器请专家“掌眼”的藏家摩肩接踵。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市场上流通的瓷器,有相当比例都是赝品。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古玩市场中真品率可能不足5%。这种现象不仅令众多收藏者蒙受经济损失,更折射出当下瓷器收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乱象丛生:瓷器收藏市场的现状 当前 [详细...]

更多 艺术新闻
    1
北社成员共赴一场书画雅集之约
    2
王世镗章草书法散论
    3
从历史到未来 ​博物馆构建全民文化新生态
    4
一涂一抹总关情:黄阿忠画笔下的上海记忆
    5
在传统色谱中触摸 中华文明的温度
    6
踏遍锦绣山河,铭刻文化记忆——看吴为山雕塑《徐霞客》
    7
饶介草书长卷《韩愈柳宗元文》
    8
从《书谱》看书法 审美的形神之辨
    9
跬于完整 掇于精华—​—陆维钊的书风书意
    10
从千年墨韵中梳理中华文脉​——中国美术馆“墨韵...
    11
丝路长歌 文脉薪火
    12
艺术公共教育 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温度
    13
让观众成为主角——美术馆、博物馆公共教育持续焕新
    14
“宜子孙”玉璧
    15
江西婺源:呵护“徽文化大观园”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295(s)   1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