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1. 钱锺书对中国书画史论的贡献
    2. 钱锺书的著作,主要是论文谈诗,但散见于各书的书画论片断,精辟切肌,有些见解直可谓解开了书画理论界千百年来悬而未决的疑案。借用一句钱锺书评孔颖达的话,中国书画理论发展史“当留片席地”与钱锺书。 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特别擅长于比较研究。诗学界有唐宋诗之分,画学界有南北宗之别,书派则有碑帖之崇。但是“隔行如隔山”的现象又极普遍,尤以诗界与书画界的隔阂为深。自从南齐谢赫作“六法”论,以“气韵”论画,直至清王士祯用“神韵”作诗论,相去一千多年,仅在北宋范温的《潜溪诗眼》里,以“韵”通论书画诗文,但亦知人甚鲜。《杨诚斋集》卷七十九《江西宗派诗序》曰:“诗江西也,非人皆江西也”,已 [详细...]
    1. 八大山人及其艺术境界
    2. 八大山人原名朱耷(1626-1705),“八大山人”取自《八大人圆觉经》,意为“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据说山人出生时两耳特大,故取乳名为耷子,朱耷一名,亦由此来。朱耷本明室王孙,为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封为宁献王,封地南昌)之九世孙。祖父朱多×袭封为封国将军,父亲朱谋×封为镇国将军。其祖父、父亲皆长于书画,于当世颇有文名。《画史会要记》云:“弋阳王孙多×字贞吉号瀑泉,南昌人,善诗歌,兼精绘事,山水得二米家法,写生更妙,词人之笔,寄情点染,画家蹊径脱略远矣。” 又云:“谋×字太冲号鹿洞,贞吉第六子也,生有喑疾,负性绝慧,山水花鸟兼文沈周陆之长,而好以名走四方,求者绢素盈室,孜孜晓夜挥洒不倦,竟以此致瘵,中年 [详细...]
    1. 关于当前文艺审美理想的迷失的问题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艺出现了一种十分恶劣的倾向,即不少文艺作品不以真美打动人心,而以眩惑诱惑人心。在某种程度上,这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文艺在审美理想上发生了混乱和迷失。   有人在批判贾平凹的消极写作时指出:“在贾平凹的几乎所有小说中,关于性景恋和性畸异的叙写,都是游离性的,可有可无的,都显得渲染过度,既不雅,又不美,反映出作者追求生理快感的非审美倾向,也可见出他的审美趣味已堕入病态的境地。”贾平凹小说中过度的性景恋和性畸异叙写,是一种应该引起注意的文学病象。①其实,这种文学病象不仅贾平凹有,而且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艺创作中还形成了一种不大不小的潮流,甚至在不少比较严肃的作品中,也出现了颠倒黑白、颠是纳非的现象。有些文学作品不以真美打动人心,而以眩惑诱惑人心。这种眩惑在当前文艺创作中有相当突出的 [详细...]
    1. 美学风骨论的文溯源与功能分析
    2. 风骨理论与传统文化的连接 风骨范畴的历史发展绵延不绝,达千余年之久。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同艺术理想和美学追求的人,都有对它的提倡和探讨,为它的充实与成熟做出各自独到的理论贡献。就逻辑指向而言,风骨范畴无疑是针对文学艺术的形式表现而来的,但就本质而言,它又不仅止于形式。作为一个总体意识上的审美原则,它是古代诗人、艺术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对艺术创作所作的美学要求。由于这种要求深契各门类艺术创作的内在机理,所以对传统艺术的发展路向具有规范作用,并因此占据了不是每一个范畴都能有的显著地位。风骨范畴所具有的这种审美判断上的普遍有效性,并不是用审美主体在进入具体审美活动之前,具有某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即所谓审美心理定势能解释得了的。它虽是主体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经验历史积淀的结果,包含着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美学属性的历时概括,但深究下去 [详细...]
    1. 明清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画东渐的反应
    2. 作者:赵岩 明清之际,西洋绘画传入中国。从史料上看,最早将西画携来中国的是西班牙籍方济各会会士阿尔法罗。他于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将“几张笔致精妙,五光灿烂的手绘圣像”带到广东肇庆,使总督“极其高兴”。从此揭开了大规模西画东传的序幕。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将一幅天主像,两幅天主母像送给皇帝,使西方绘画进入了中华帝国的核心——宫廷。在宫廷之外,传教士们与许多文人士大夫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利玛窦在南京明故宫附近的住所一时成为当时“南京士大夫聚谈之处”。[1]在聚谈中,传教士们向文人、士大夫们展示宗教画,介绍西方艺术的活动成为平常之事。1565年,圣保禄公学在澳门成立,向中国人传授西画,到1594年,又升格为圣 [详细...]
    1. 现代中国画
    2. 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墨笔画、 彩墨画、工笔重彩画、白描画等。现代中国画是在近百年来引入西方美术潮流的文化环境中发展的,出现了诸多派别、主张和新的探索,名家辈出,在画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三个画家聚落区 19世纪末以来,上海、北京、广州成为中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凝聚地,加上三地商业发达,便于对内对外交流,因而集中了大批文化人。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中国画家主要云集于这 3个地区,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画家群、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画家群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方画家群。江浙画家群人数最多,著名画家有任颐、虚谷、蒲华、吴昌硕(海派四杰)、黄宾虹、顾麟士、王震、吴徵、吕凤子、刘海粟、潘天寿、冯超然、吴湖帆、贺天健、王个□、丰子恺、陈之佛、朱屺瞻、来楚生、张大千、张书□、傅抱石、吴□之、钱松□ [详细...]
    1. 中国画为何没有走向抽象
    2. 吴冠中先生认为,“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然而,另一方面,他又是中国传统画论的集大成者。游走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这也许是石涛成为反思中国美术传统与现代的最佳切入点……   中国文化讲求用中,温柔敦厚、平淡天真是中国美学的最高鹄的——   “为什么传统文人画家始终没有跨入彻底的抽象?当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西方世界发生进一步交流的时候,中西美术家都提出了这一疑问。” 翻开《解读石涛》画册的扉页,您会看到这样一句颇具深意的追问。   这时,您的脑海里也许会冒出一连串的疑问,石涛是谁?他在中国美术史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提起要“解读石涛”的时候,会让我们思考一个如此宏大的命题? [详细...]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17(s)   1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