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书法理论有个现象,就是后期书家喜欢对前代要旨和观点反复咀嚼,犹如某些动物“反刍”一般。生物学上讲,每轮“反刍”,食物虽磨细研碎,但所获食物能量并未增加。书论史不乏其例,譬如“书如其人”说,最早见西汉扬雄《法言》:“言,心声也;书,心画也。”晋卫铄到南朝钟嵘、庾肩吾,到唐张怀瓘、孙过庭,到明项穆、董其昌等都作出相近诠释,一直到清刘熙载《艺概·书概》仍在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如此热衷“反刍”,有其进步意义,但一定程度上也会变异原有理论内质,在审美上出现诸多缺失。
异化叛逆导致失其初衷
对传统书论“反刍”,往往容易生发原本没有的外延与内涵,甚或改变原本概念属性。“力势”是书论上经常阐述的话题之一,早期书论对此理解相当朴实而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