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是中国书法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阶段,尤其是碑学的兴起为书法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以吕碧城为例,探讨碑学思潮对民国女性书法的影响。吕碧城作为“民国时期”集诗词、教育、书法于一身的代表性女性,其书法作品既融汇了碑学的雄浑古朴,又保留了女性特有的柔美与灵性,展现了碑学与女性书风的独特交融。通过分析其书法风格、创作理念及时代背景,本文试图揭示碑学如何塑造了民国女性书法的审美范式与文化价值。
清代碑学的兴起及其对民国书法的影响
清代碑学的崛起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自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等学者提出“尊碑抑帖”理论以来,碑学逐渐成为与帖学并行的艺术体系。碑学强调从古代金石碑刻中汲取养分,崇尚雄浑、质朴、刚健的审美风格,打破了帖学以“二王”为宗的单一传统。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