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1. 中国舞蹈史:(十三)中华当代舞蹈的继承与再创
    2. 第十三章 中华当代舞蹈的继承与再创 第一节 继承传统进行再创造   向民族传统学习与再创,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   一、汉族民间舞    汉族民间舞多为农耕文化的产物,与农民生活紧密相连,常是种植前、丰收后和喜庆节日的时令性活动。因此,各种喜庆的秧歌、欢欣的鼓舞、红火的灯舞、求神祈 雨的龙舞等等,形成了汉族民间舞的几大类别。如秧歌,就有东北秧歌、河北秧歌、山西踢鼓子秧歌、陕北秧歌、山东的胶州、海阳鼓子秧歌……鼓舞,就有腰鼓、 花鼓、太平鼓、花香鼓、战鼓……灯舞,就有荷花灯、采茶灯、花灯、鲤鱼灯、花鼓灯……龙舞,就有耍龙、百叶龙、段龙、板凳龙、火龙……而农民的生活及其用 具,往 [详细...]
    1. 中国舞蹈史:(十二)为创建新中国而战斗的舞蹈
    2. 第十二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战斗的舞蹈 第一节 为争取民主自由而斗争的群众舞蹈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在战争中受尽苦难的中国人民,强烈地表示了争取民主团结的愿望和自由和平的迫切要求,在这种形势下,群众舞蹈活动获得了新的发展,人民大众急切要求建立各种群众性的业余舞蹈组织。    当时群众舞蹈活动最为活跃的是北京、上海、云南及重庆等大城市。    抗战胜利后,北平学联确定了团结广大进步青年参加学生民主运动的方针。1947年4月,北平各大专院校相继成立了民间歌舞社,如北大、师大、辅仁、中法、 燕京、清华等。其中北大民舞社的舞蹈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成员有项党(刘万云)、李学信、董锡玖,他们曾演出了秧歌、秧歌剧以及戴爱莲编创的民族民间舞 蹈,如《巴安弦子》等。北大民舞社自己创作反映现 [详细...]
    1. 中国舞蹈史:(十一)民国时代舞蹈文化的发展
    2. 第十一章 民国时代舞蹈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的舞蹈   土地革命时期的舞蹈艺术在为人民大众的旗帜下,以迅速讴歌现实为主导思想,表达了人民的理想和要求。    1.为了满足人民对文化艺术生活的需求,江西一带建立了我国最早的革命戏剧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还建立了工农剧社、“八一”剧团、工农剧团、战士剧 社、火线剧社及火星剧团、红旗剧团、战号剧团等。上述剧团或学校演出了不少话剧、歌剧、舞剧、活报、音乐、歌舞和舞蹈节目。这一时期的革命文艺已初步与工 农兵相结合,文艺成为人民现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2.当时被誉为三大舞星的李伯钊、石联星、刘月华,以及危拱之对于发展土地革命时期的舞蹈艺术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详细...]
    1. 中国舞蹈史:(十)清末至民初的舞蹈艺术
    2. 第十章 清末至民初的舞蹈艺术 第一节 带有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的舞蹈   鸦 片战争(1840年)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帝国列强的入侵,清王朝统治的腐败,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舞蹈发展不能不受到影 响。清末民初,清政府及北洋军阀政府与外国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被迫开放通商口岸,随洋货而来的西方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特别是早期电影以及跳舞场,不 断地涌入中国。在早期电影中有相当一部分舞蹈,如“芭蕾舞”、“西班牙斗牛舞”、“匈牙利狂想曲”等,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优美多变的舞姿,吸引了一大部 分观众。这些电影使观众对西洋舞蹈有了形象的了解,开阔了眼界。但当时的电影是商业竞争的产品,为追求高额利润,影商将一些低级下流、色情的货色向观 [详细...]
    1. 中国舞蹈史:(九)明、清时期的舞蹈
    2. 第九章 向戏曲转化的民间舞及“家乐舞蹈”—明、清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明清的民间舞及“家乐舞蹈”   明 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意识的抬头,是民间舞蹈繁荣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反映民间习俗和生活、给人们以欢快的娱乐和美的享受的民间舞,则是极富生命力的。 自宋以来,民间舞蹈如异峰突起,占据了乐棚瓦舍,至明清尤盛。明清时代,不但宋代的《扑蝴蝶》、《狮子舞》、《大头和尚》、《耍和尚》、《跳钟馗》、《跳 魁星》等节目仍在街头演出,相沿成习,而且由于明代众多的长短篇小说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等的影响,民间舞蹈中出现了“梁 山好汉”和“三英战吕布”“安天会”等节目,内容更趋丰 [详细...]
    1. 中国舞蹈史:(八)富有民族特色的元代舞蹈
    2. 第八章 富有民族特色的元代舞蹈 第一节 祭祀舞蹈和宫廷宴享舞蹈   元 代统治阶级原是来自草原的北方游牧民族(苍狼和白鹿为图腾的民族),在祭祀方面有其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他们主要信奉萨满教。取得政权后,遂徙江南乐工于京 师,乐制沿袭宋制,仍分“雅乐”与“燕乐”两种。雅乐用于祭祀天地,只有太庙祭祖仍用萨满巫祝,朝会大典仪式,一律按宋代旧制,把汉族原有的一套雅乐制度 完全接受过来,又征用西夏旧乐,搜寻金代乐器,博采各族之长,仍分“文舞”“武舞”两大类。据《元史·礼乐志》记载:“其乐声雄伟而宏大,足见一代兴王之 象。”   《元史·礼乐志》说:“大抵其 [详细...]
    1. 中国舞蹈史:(七)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舞蹈
    2. 第七章 异峰突起的戏曲与民间舞—两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舞蹈 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舞队”—民间舞   宋 代民间舞一般称为“社火”“舞队”。逢年过节,千街万巷张灯结彩,民间舞队一个跟着一个,连结成一支长长的队伍。舞队的节目丰富多彩,富有生活气息,又有 它独特的风格,传承力强,容易推广,正像宋代民间文学(话本、小说)那样,最富生命力,能在民间生根开花,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并流传久远。    舞队,据《武林旧事》的记载就有70余种。有不少节目代代相传,保存到现在,有的也还能找出它的演变踪迹,可见其生命力之强了。像《村田乐》、《划旱 船》、《耍和尚》、《扑蝴蝶》、《扑旗子》、《踏跷》(即高跷)、《舞判》、《竹马儿》 [详细...]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8(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