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名人访谈 >>
    1. 马未都访谈
    2. 近日,“马未都说收藏”在央视《百家讲坛》热播。马未都,这位一无家传、二无师从,全凭刻苦修炼自学而成的收藏家,在讲坛上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以学者的视角,透过藏品表象,探究其人文和社会背景,掀起一阵“老马热”。 4月13日,马未都在新街口大众书局南京书城签售《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热情的市民沿着书架曲曲折折绕了一个大圈,上至八旬老人,下至垂髫孩童,都自称“马扎”,捧着书期待他盖上章,好带回家收藏。 “上《百家讲坛》,是希望让中国收藏界的‘拐点’早点到来。收藏,不要光盯在钱上,钱带来的乐趣是一时的,文化带来的乐趣才是长久的。”在接受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专访时,马未都这样说。 谈入行: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记者:您曾将自己在收藏上的成功,归结于一个字——“早”。这是否意味着,现在入行有点晚? [详细...]
    1. 访中国美院院长--许江
    2. 许江:1955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8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主席。 记者: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发展史上,林风眠先生提出要“兼容并蓄”,潘天寿先生提倡“传统出新”,潘公凯先生则要求“两端深入”,而您的治校方针是什么?   许江:继承、借鉴、发展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化的最重要课题。我们学校始终有“兼容并蓄、中西融合”的学术胸怀,呈现出两条思想脉胳:一是强调吸收西方先进思想,以此来体现时代精神;二是重视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这两条思想脉胳互为激荡,共同构建了我院在各个历史时期教学和创作的基本格局。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是国立艺术院,是1928年林风眠先生受蔡元培先生委托创建的。当年林先生28岁, [详细...]
    1. 艺术思潮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2. 杨棣华:请谈一下您在美国所接触的景观设计教育。   唐明: 我目前在萨瓦纳艺术学院担任数字媒体专业的主任。我在建筑系和城市规划系教授的课程包括城市设计, 三维空间模拟, 地理信息系统(G I S ) 等。我在2 0 0 0 年刚来到美国时曾经在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景观设计系做助教。他们基本的课程安排和学生作业与国内院校并无太大区别。但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景观设计系和地理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像一些农业学科,生物学科的学生都时常同景观系合作。记得我参加的第一节设计课是户外场地参观, 上课时教授带着所有的学生巡视校园内的苗圃,一路上她不断描述出所见到的植物的专业名 称、生物特性、开花时间、以及在景观设计中的常规应用等等。她总共描述了有大概有几百种植物吧。我并不是说景观设计师还必须同时是植物学家,但他们对于跨学科知识的关注的确很值得我们来借鉴。 [详细...]
    1.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梦想形式专访马一鹰(作者:徐晶)
    2.  FREE:很高兴马老师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有没有想过我们这次采访从哪里开始呢,而且还是这种方式。   马一鹰:很高兴能有这次采访,用这种方式其实很好,可以把蕴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积压多年的一些想法和认识一层层剖开来展示、陈列,至于说从哪里开始谈,还是从小时候开始吧。   FREE: 您小时候理想是什么,为什么选择了艺术行业呢?   马一鹰: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曾经被前辈们引以为荣的家庭背景在童年时却成了一个巨大的挥之不去的精神阴影,但同时也成了成长过程中塑造自信、豪放性格的良性营养成份。在八岁时,一次凭回忆默画我们家族曾经拥有的美丽辉煌庄园时,被当时一个颇有影响的画家惊呼为小天才,天才一语,激发了潜意识中的创造欲和绘画热情,从此每天都画画,画得最多的就是我家的庄园,越画欲望越强烈,一发而不可止,从 [详细...]
    1. 翩翩一个墨荷王:旅美画家石墨印象(作者:胡展奋)
    2. 中国画,从来没有入驻加州的政府殿堂,如今,通过全美博物馆专家的两轮无记名投票,这项将近两百年的纪录被一位杰出的中国画家打破了。 2008年的1月9日对美国加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来说,是一个凝视中国的日子。经过两年多的征集遴选,他们决定这一天正式“奉迎”一幅中国画家的大型作品《风暴前夕》。   加州时间晚上5点,萨市会议中心的迎宾大厅突然华灯齐放,鼓乐齐鸣,100多位加州名流出席的剪彩现场,由萨克拉门托市市长希瑟·法戈主持《风暴前夕》的永久收藏典礼,当投影屏缓缓移去,365×145厘米的《风暴前夕》蓦现真容时,有过片刻的静场——   希瑟·法戈市长充满激情地说:我们非常看重这一刻。有史以来,由于偏见和隔阂,中国画,从来没有入驻加州的政府殿堂,如今,通过全美博物馆专家的两轮无记名投票,这项将近两百年的纪录被 [详细...]
    1. 何多苓:我最好的作品可能是从前画的某个
    2. “何多苓2007:油画与雕塑”日前在北京环碧堂画廊开幕。这也是两年时间里,何多苓的第二次个人画展,展出的10幅作品都是何多苓去年创作的最新作品。相比较何多苓的成名作《春风已经苏醒》、《青春》,何多苓如今的创作依然清新、唯美、感伤、神秘,但技法也更为舒展和自由,题材和材料的选择也更为多样丰富。 已经60岁的何多苓要比实际年龄看上去年轻得多,思维和身手一样敏捷。他始终坚持每天站在画架前创作,也从来不找人代笔,虽然产量要比主流画家少得多,但他依然沉醉在创作和生活的快乐之中。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欧阳江河这样写道:“现在全世界数十万个在世艺术家中,真正称得上怀有一身技艺的画家已是屈指可数,我能数得出来的不超过二十人。活在这二十人当中,何多苓身怀幽灵般的绝技,像一个传说中的大师那样作画,愉快而镇定,言谈举止中带点老顽童的自嘲和忽悠,带点外星来客的超然。” [详细...]
    1. 高惠君:艺术拯救不了什么 但真能拯救自己
    2. 郭赟:(以下称郭)我看过一些你以前的画,跟现在的画在表现手法上有所区别,就是从水下系列转到现在这种国画形式的作品,现在的画有更多的传统元素在里面,那这其中有没有一种因果关系在里面呢? 高惠君(以下称高):其实中间还有一个阶段。最初做水下的时候,我事特别多,那时候的生活,和在水下的生活是一样的。当时我和外界几乎没有关系了——我大学、中专的同学,我的交际圈子……几乎都没有联系。对于别人来说,当时我生活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所谓的水下其实就是看不见。 郭:我看过一些关于你的绘画作品的文章,感觉你那时候的生活很像毕加索在蒙马特的蓝色时期,带着很强烈的忧郁色彩。 高:我生活的轨迹,就是在做自己的一个幻想。当时最典型的是我把自己画成了水下的稻草人。稻草是什么?是农民把稻谷都收走了以后留下的废物,除了用来烧火就没什么用了—— [详细...]

更多 名人访谈
    1
《中华英才》专访海洋画派创始人宋明远先生
    2
古琴家、画家高建国专访:一弹流水一弹月,七弦琴...
    3
孔维克:“徐蒋体系”是中国绘画传承创新的最佳例证
    4
中国美术家网主编杨小薇专访油画家李文
    5
中国艺术何必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小跟班”
    6
艺术是穿透“精神雾霾”的光电—杨小薇专访清华美...
    7
杭法基:我是“无象”法门——“人面+痕面”水墨...
    8
《移动的画案》漂移在千岛湖上
    9
戴非凡:你为什么还要活在别人眼中的世界
    10
自在途程-余丁对话靳尚谊
    11
【雅昌专访】刘晓迎:“提笔有出处,落墨见功夫”
    12
访当代最具贡献书画家“当代猫王”画家李苦寒
    13
德艺双馨 超凡脱俗——访书画家叶智平
    14
天猫-今奇猫----访著名画家曹今奇
    15
访镇平玉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甘海燕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0(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