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1. 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2. 何仁富 内容提要:在尼采看来,只有审美的人生才是真正战胜人生悲剧性的人生。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在把人生当作审美现象的基础上笑对人生一切悲剧。同时,以酒神精神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审美人生还是一种醉的人生,强调在酒神艺术的醉中,通过生命力量的提高而直接面对永恒轮回之人生痛苦,从而达到生命自身的美化和欢悦 关键词:审美 悲剧 酒神精神 尼采在本体论上强调世界是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所构成的无意义的生成,由此,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由强力意志的永恒轮回的生成世界所导致的人生的悲剧性,便成为尼采哲学思考的核心。著名尼采研究专家乌苏拉·施耐德在《尼采幸福哲学的基本特点》一书中写到:“尼采的哲学道路是由把世界理解为一种痛苦的解释,由对这样一个痛苦世界的正当性的探讨以及 [详细...]
    1. 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图景与探究
    2. 王德胜 站在新世纪开头的地方,回望“中国美学”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一份感动,一份敬慕,同着一份沉重与等待,在我们的思绪中混合、冲突…… 我们感动于百年来中国美学不息的学术热情,敬慕那些在美学的“不回路”上执著跋涉的理论家们:从王国维、梁启超脚踏中西文化、胸怀民智启蒙理想,奋力开启中国美学现代学术进程之时起,百年骤忽间,中国美学外取诸欧洲近代以来的思想学说,努力追踪西方科学——无论是以“西学”为体,还是以“西学”为用,在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经验中,“西方”以及对西方的认识,始终是中国美学家理想视野中的主要理论资源,成为中国美学研究走向自身现代性建构的 [详细...]
    1. 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对于当代中国审美风尚的基本认识
    2. 贻凡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发生的制度性改革,在造成整个中国文化领域广泛的结构性变异的同时,也在中国人精神生活的内部产生了相应的深刻变动,不断促成了广大民众在精神取向和价值观念方面的迅速变更,进而形成了整个中国社会的精神分化与重组。这其中,便包括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异。从总的方面来看,当代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变异,呈现出由统一向分化、由教化模式向消费模式、由社会活动向私人娱乐、由自发向自觉的转换,从而产生了整个社会审美风尚的大的改变。 一、当代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变革现状 需要指出的是,当代中国社会审美风尚的变革,在它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中,潜在着一种相当明确的意识形态立场,即在放弃“政治──道德一体化”文化价值理想的前提下,充分张扬大众意志的生活享受权 [详细...]
    1. 禅宗美学前史
    2. 张节末 中国美学史上,从庄子美学出发,经过玄学美学,又到禅宗美学,完成了由“无”到“空”的两次突破。第一次突破由庄子一人所完成,第二次延续的时间要长一些,始于魏晋,绵延至唐宋。第二次突破分为两波,第一波玄学美学,第二波禅宗美学。两波之间呈现如下的特点:首先,两者构成一条连续的曲线,这曲线有先后两个波峰,即由庄到禅;其次,这一连续曲线的两个波峰当中输入了一股外来的文化动力,即印度佛教,在它的中国化轨迹中出现了禅宗美学,形成第二个波峰。 佛教(尤其是大乘般若空宗)作为一种外来宗教文化,如何为中国固有思想所接引并形成中国独有的禅宗,又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禅宗的美学?人们较多重视前一方面,对后一方面则少下功夫。与玄学美学受到非同寻常的推重并在美学史上得到相应的定位形成对比,禅宗 [详细...]
    1. 二十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学术历程
    2. 罗筠筠 我认为,要把握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学术特点,必须要弄清三方面的问题,即: 1、现代美学研究与古典美学研究(或现代美学学科与我们所讨论的古代美学)的本质不同; 2.中国现代美学各发展阶段学术特点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文化思潮的关系。 3、西方美学在中国现代美学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一、中国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的本质不同 1、中国现代美学是美学第一次作为一门从哲学、文学及艺术理论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学科或者说一种自觉的理论在中国出现。在中国古代史上,尽管有丰富的美学思想,但美学始终没有成为一个有自己的研究对象、规律的独立学科,而是从属于哲学及文艺理论,即使是象王夫之、叶燮这样的具有了相当完备的美学思想的大家,他们的美学观点也是散见在 [详细...]
    1. 致力于中国现代美学建设的后实践美学
    2. 张 弘 尽管后实践美学未必像有人夸大的已成为中国当代的流行话语,它向实践美学提出的挑战却无论如何是世纪之交美学领域的重大事件。这标志着我们的美学建设又获得了新的动力,开辟了新的可能性。当然,以统一的流派或一致性的纲领来要求后实践美学是缺乏现实感的。所谓后实践美学,只不过代表着一个共同的倾向,即对一度占据中国美学主导地位的实践美学进行实事求是的反思。二者之间由此导致的分歧,和后实践美学内部在反思基础上产生的各种见解,都还需要学理层面的进一步探讨和检视。在这种情况下,来自任何方面的对后实践美学的质疑,如同对实践美学的批评,理应继续受到欢迎。然而,读罢彭富春同志《"后实践美学"质疑》一文(载《哲学动态》2000年第7期,以下简称"彭文"),却不由得令人心生疑惑:这究竟是提出问题,还是在妄下断 [详细...]
    1. 关于中国美学范畴研究
    2. 蔡锺翔 陈良运 范畴,是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联系的概括。范畴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正如列宁所指出,它“是区分过程中的梯级,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梯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哲学笔记》)。人类的理论思维,如果不凭借概念、范畴,是无法展开也无从表达的。美学范畴,同哲学范畴一样,是理论思维的结晶和支点。一部美学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部美学范畴发展史,新范畴的出现,旧范畴的衰歇,范畴涵义的传承、更新、嬗变,以及范畴体系的形成和演化,构成了美学史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由于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呈现出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的面貌,因而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中国现代美学的建设,非常需要吸纳融汇古代美学范畴中凝聚的审美认识的精粹。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的十余 [详细...]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