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美术理论 >> 民间艺术
    1. 唐山皮影戏
    2. 唐山皮影又称滦州影、乐亭影、驴皮影,是中国皮影戏中影响最大的种类之一。通常认为滦州影戏初创于明代末期,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唐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分别叫“主杆”和“手杆”。唐山皮影戏演出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有“七忙八闲”之说。 唐山皮影戏的剧本又称“影卷”,现存至少500多部。其中“连台本”有130多部,单本剧也很多。剧目有《五锋会》、《二度梅》、《青云剑》等。皮影传统剧本的文学结构为人物出场有上场“诗”,下场“对”。其格律常用 [详细...]
    1. 江苏皮影
    2.  近代传入,主要分布在南京、徐州、苏州等地。南京皮影为五十年代从山东济南徙来,并成立向阳皮影剧社,在夫子庙一带演出,唱腔为山东柳琴调,影人高约34 厘米。徐州皮影为二十年代自山东、河南等地徙来,影人造型受山东的影响,约高28 厘米,唱腔也多为山东柳琴调。苏州皮影在清末由浙江传入,影人形制与浙江皮影无异,唱腔为越剧曲调,于玄妙观前搭棚演出。 [详细...]
    1. 青海皮影
    2. 青海皮影又叫灯影子、牛皮娃娃,主要集中于陕、甘、宁三省接壤的三角地带。青海皮影的人物造型,归纳起来有生、旦、净、末、丑五大种类。根据不同的身份特点,夸张它的眉、眼、鼻、嘴和胡须五个部分。从工艺上来讲,青海皮影造型外轮廓以直线概括,俊俏有神,重视图案装饰,着色对比强烈,头部造型约有千余种。由于在平面布幕上演出,只能左右动作,因此一般采用“五分脸”,皮影的身段也用侧面表示法。青海皮影的刻制原料十分讲究,以小黑毛公牛皮为佳,皮板薄厚适中,质坚而柔。在整个的制作工艺上,无论是选皮、刮皮、拓样、针稿簇刻、着色、出汗、砖熨等各道工序都毫不马虎。雕刻刀法也非常讲究,以先繁后简、先内后外的顺序雕刻。青海皮影的着色以黑、红、黄、绿为主。其整体造型是头大身小,身段上窄下宽,手臂过膝。全身头、胸、手、腿等部分用牛筋绞连。 [详细...]
    1. 中国皮影艺术对社会的贡献
    2.   中国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皮影戏是世界上最早的幕影文化娱乐形式。千余年耒,她为中华大地生生不息的儿女增添了无数年节与丰收的喜悦,寄托了对平安福祉的祈盼和对未来无穷的向往。它是历代广大民众的精神食粮。   过去在农村、厂矿、部队、机关、学校都常有业余皮影戏社团组织,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我国先民所发明的皮影戏,是利用幕影原理,将表演的影子与音乐伴凑和说唱配音联合运用最早的一种视影艺术。国际电影史理论界公认,皮影戏艺术是后来发明电影的先导。   在当代的电影艺术中,皮影技术还为动画制作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工艺手段,为美术片创出了新品种。从1958年第一部皮影美术片《猪八戒吃西瓜》起,已有十来部吸取皮影表现技法的美术片问世。   皮影戏自古也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工具。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内皮影艺人也曾 [详细...]
    1. 皮影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2.  根据史料和近代民间皮影艺术流传的实际状况,可以推断和证实皮影艺术起源于两千年前的西汉,发祥于我国的陕西,而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艺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艺人子承父业,数代相传,能人倍出。无论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也彼彼皆是。一乡一市有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还随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 [详细...]
    1. 皮影戏艺术
    2. 1、 皮影戏的演出∶   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大厅、广场、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布幕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辗转十分便捷,所以皮影戏自古就是随军的一种娱乐形式,也是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演皮影戏的操耍技巧和唱功,是皮影戏班水平高低的关键。而操耍和演唱都是经师父心传口授和长期勤学苦练而成的。在演出时,艺人们都有操纵影人 、乐器伴凑和道白配唱同时兼顾的本领。有的高手一人能同时操耍七、八个影人。武打场面是紧锣密鼓,影人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常。而文场的音乐与唱腔却又是音韵缭绕、幽美动听。或激昂或缠绵,有喜有悲、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由于皮影戏中的车船马轿、奇妖怪兽都能上场,飞天入地、 [详细...]
    1. 皮影造型艺术
    2. 1、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   皮影造型风格独特,故在美坛中独占一席。它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对于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 人物造型平面化∶   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2) 人物造型艺术化∶   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平涂着色。在后背光照下,视觉效果剔透而艳丽。 (3) 人物造型卡通化∶   皮影人物一般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十一件连缀组成,经人操纵能做机械性动态表演。人体比例通常是上身与双臂偏长,以利表演效果。 (4) 人物造型戏曲化∶   皮影人物造型,是按戏 [详细...]

更多 美术理论
    1
书画同源终将合流
    2
刘玉来:书法的实用与艺术论
    3
谈谈怎样画人物速写
    4
俞兆平:论艺术的抽象
    5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6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7
浅谈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
    8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9
浅论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10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11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12
谈素描情感——绘画教学之随想
    13
浅论马克思主义与复合型美术人才培养
    14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15
浅论素描艺术风格与现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建立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8(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