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艺术概论

      浅谈紫砂塑器装饰画

      分享到:
      2010-08-03 10:44:25

        紫砂壶历来在工艺上可以分为花货与光货两大类。而世所普遍认知,花货易为、光货难做。换言之,许多人认为反璞归真、光货乃是紫砂艺术之上乘。其实,事物能历千百年之传承而未衰,必定有其存在的特定必然因素,紫砂壶中的花货亦然!
        紫砂壶中的花货,如果按其装饰艺术细细再分,又有书法、绘画、金石、纂刻等诸类装饰艺术之别,甚至各种手法融于一体,整体中见其精华。众所周知,一般的瓷器装饰,大都以彩绘或喷彩为主、笔巧施画面,但紫砂装饰工艺却是别树一格,以刀代笔、以其独特手法铁画银勾、神韵怡然。然而紫砂装饰艺术能沿传百年的奥秘更在于实现了艺术与艺术的结合,融合书法、绘画等民族特色艺术,流派纷呈,使其艺术境界与艺术价值大幅提升。
        紫砂装饰艺术,如果细细追溯历史可以回溯到宋代,那时实际上只是艺人用竹笔署名落款而矣,而时至明清,文人墨客对于茶道的钟情,导致紫砂与书画词赋结合的必然,从此紫砂装饰艺术蓬勃发展、流派纷呈,甚至流传“壶随字贵,字随壶传”之说。而自九十年代以来盛行于紫砂装饰艺术流派中的“紫砂塑器装饰画”更是以其新颖的表现形式别具一格!紫砂塑器装饰画,不流于传统艺术手法,完全采用全新的表现手法,以紫砂“五色”的原色,以作者的思想情趣入画,实现造型语言与装饰语言的完美结合,追求“壶画合一、相得益彰”之境界。
        紫砂装饰艺术源于宋代、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形成了完整成熟的传统艺术表现手法——自然形体、写实装饰。而紫砂塑器装饰画采用全新的表现手法,首先表现在采用纯正的紫砂五色土原色原貌,充分展现无色土的色彩语言丰富美妙。紫砂被称为五色土之说颇具神话传说色彩,相传有一异僧行经村落,奇呼卖“富贵土”,众人皆笑其疯癫,僧不以为忤复再呼“贵不欲买,买富如何?”遂引村臾上山,指点“黄龙”蕴藏不尽富贵,言毕而去。村人发掘,果得一“五色缤纷土”,红、黄、绿、青、紫 …… 灿烂光亮,奇丽眩目。自此之后,众耳相传,蜀山村民以奇土五色,烧制紫砂。勿须考证这一传说真伪,即使多半为神话传说,但紫砂之五色确是无疑众知的。质性特殊的紫砂原泥,粘中带砂、柔中见刚富有韧性,更独特的是颜色鲜艳多彩——紫色的泥砂、乌色的黑砂、橘色的黄泥、猩红的朱泥、黛色的绿泥,斑斑澜澜,被誉为“五色土”。紫砂塑器装饰画正是立足于这一点,充分展现紫砂五色的绚目多彩如画,而成画。先以天然美色成诗画,宛如清水芙蓉去雕饰,再以寻常生活为画卷,追求艺术自然无为之化境。举例来说,笔者作品《百福》正是突出之一表现效果。纵览全壶,整体壶面大幅装饰,运用五色色彩变化自然、层次分明、深浅融洽。壶底部采用深褐色浓墨打底,稍上以深褐红色,再上以橙黄淡色,至壶肩及壶盖用以浅蓝,使整个作品色彩自然变幻宛若天成,充分展现紫砂塑器装饰画在泥色配比运用方面所着重的现代新潮意识。而在笔者的其他作品之中,也可以看出紫砂塑器装饰画泥色配比方面的独到之处,而其中《荷塘蛙声》、《世外桃源》更是在这基础上,强调了以“自然生活为画卷”这一主题特色。
        紫砂塑器装饰画的成功所在,另一方面还着重于“以作者的思想情趣入画”,讲究作者创意与画面语言的和谐统一,即所谓以意入画。所谓“画”,即是紫砂五色塑造的语言形象;而所谓“入画”,即是把作者的思想情趣融入画中,以紫砂塑器语言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情趣,作者创意的成功与否,与画面语言表现有着直接关系。《鱼乐我心坦荡》作品为例,画面自然表现荷叶、游鱼、戏鸭所组成的一幅荷塘风景画。整体壶型抽象荷塘而成,饱满的形体由浅入深,顺畅的主线与变化的曲线交织进行,从而使壶体的顺畅流线与荷叶的凹凸曲线形成动静对比,以增加形体的空灵感。游鱼用浅浮雕镶嵌而成,浮雕与绘画相结合,达到与立体“戏鸭”成鲜明对照效果。最终使紫砂塑雕、浮雕、绘画手法与作者的思想创意情趣有机结合,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再如《春江水暖鸭先知》作品,以千古名句“芦蒿满地竹芽短,春江水暖鸭先知”入意,表现出作者“春江春潮春暖江南”的创意。 纵览作品,以“一江墨绿春水绵延贯穿”入题,江岸千丝杨柳桃花盛开,而“江中游鸭嬉戏”借以铺开画卷,自然地完全展现“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主题意境。桃红柳绿江南岸,画面空间仅用几缕春江水联结,既在形式上使画面均匀对称、协调统一,又在意境上表达出“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境,突出表现“春暖”之意,起到画龙点晴之效,衍生悠闲情趣和惬意情感。
        紫砂塑器装饰画,除了着重“以色为画”、“以意入画”这两点之外,还非常注意造型语言与装饰语言的完美结合。造型语言与装饰语言相辅相成,难以划清界线。造型语言与装饰语言结合的完美,应像天然瓜果表皮的色彩和纹理,和谐自然而又完美、无法挑剔。然而紫砂作品毕竟是“人工合成”。制作工艺复杂,又经炉火考验,装饰语言与造型语言脱节现象,画蛇添足、牵强附会之说也是有的。一般来说原因有二,其一装饰观念不正,忽略为主体造型服务,而把主体当纸面,变成追求“纯绘画”语言;其二装饰方法未抓住要点,而所谓的装饰要点就是装饰形象的影象与空间。所谓影象,即是装饰形态的外轮廓形象,而空间就是指各外轮廓形态之间的空隙,二者构成了装饰语言的生命,运用得宜,方能使形态鲜明清晰、骨架完整,给人以深刻印象。例如作品《飞龙在天》,纵览以家喻户晓的“龙”的形象占据整体画面,充分结合外轮廓形态,再以嵌、绘、描、塑、雕等各种技法结合“空间”表现“龙”这一主体形象。另外细说的话,该壶在“龙”这一形象表现上运用了熟练的微刻、微雕手法,用镂空、镶嵌、细刻、浮雕等手段,使其龙须、龙麟、龙眼、龙爪处理各不相同,精致而细腻,再配以云雾、喷水等画面,使人在欣赏画面的同时,充分体验紫砂工艺技法的历史传统、深厚基础。
        紫砂塑器装饰画,在探索中逐步走向成熟,在紫砂艺海中别起一帆,以色为画、以意入画,以高绝的装饰语言结合造型语言,追求“壶中画,画中壶,壶画合一”的极境,势必会随紫砂历史长河源远而流长。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桑黎兵,2005•中国紫砂十二精英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茶文化研究会兼职教授,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中国紫砂博物馆,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苏陶艺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无锡分会会员,河北省紫砂陶艺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宜兴市紫纱行业协会壶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1960年生于江苏宜兴,1984年毕业于江苏宜兴陶瓷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后分配在宜兴方圆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紫砂壶艺创作设计制作。在袭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力求新、奇、特表现其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为紫砂工艺开辟了一条新路。2005年被江苏广播电视工艺美术大专系录取,其作品具有诗情画意之感,功底扎实,知识全面,曾在中央电视台七套、二套、东方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无锡新闻频道、宜兴电视台新闻栏目中播出。2005年,作品“松鼠葡萄壶”被国台办选入特别礼品,分别送给连战和宋楚瑜,很多作品成为《紫玉金砂》电视剧的主要道具,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收藏和好评。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7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