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艺术概论

      论紫砂壶的基本价值体现——实用性

      分享到:
      2010-08-03 10:44:03

        陶都紫砂流传千百年,而始终被作为一种国粹艺术广为称道。究其原因是其特殊的价值体现——实用性,与其他艺术品相比而言它的“实用性”很强。“艺”在“用”中“品”,若失“用”则“艺”亦难存。
        “如今,喝酒的人少了,喝茶的人多了。”毕竟酒能“乱性”而茶能修心,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是喜而乐见的,但既然要喝茶,就难免要用到喝茶的茶具,而紫砂茶具此时就成为了茶风潮中的主流。曾经有人模糊统计,茶市中70%的茶商在经营紫砂茶具!自我愚见紫砂茶具之所以如此盛行、如此为广大茶友所喜爱,不能完全说不是因为它的艺术价值,但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它的实用性以及它在实用性方面的优势。
        紫砂原矿内含石英颗粒质地细腻、色彩丰富、可塑性极强。通过特殊手工工艺制作后,紫砂陶器造型丰富多姿,更因矿源选择、调配泥料以及烧制温控等方面的差异,“紫砂五色”成就一段千古佳话。型与色的结合,给人以难以言语描绘的视觉享受,不可不谓艺术极品。但茶壶就是茶壶,更需泡得出好茶!现今如此科技,怎样的美术品不能造就,但紫砂壶不但经久不衰更见其盛势。其实很是简单,只因其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甚至盛暑不馊,这并不是如其“美艺”般可以轻易被科技替代的!更何况紫砂壶使用年数愈久,器身色泽愈光润古雅,泡茶亦愈醇芳郁馨,涤拭日久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明清盛事时期,紫砂又倍受文人、士大夫的推崇,并逐步儒道释融其中,书法绘画赋于内,皆与茶文化合流,上升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载体。这些成为了紫砂购买、收藏的价值砝码。但综合种种而得,紫砂的价值体现:“用”为主“艺”为辅,实用是基础,艺术是升华!
        当代紫砂事业一片欣欣向荣,传统工艺经历时代气息的洗礼,逐步在改革创新中寻求发展,进而成就了如今“百家争鸣”之势态。这一切令所有陶都紫砂人欣喜,毕竟振兴紫砂事业是期盼已久的,改革是必然的,创新是提倡的,但是紫砂的本质却是不可以丢弃的,那就是其立足茶具魁首之资——实用性。现今纵观庞大的紫砂市场,许多新艺新壶固然陈述难竭,但违背了紫砂本质壶的“创新”亦不乏其例而且为数不少。其过分追求所谓的“艺术”境界,而导致忽略了紫砂壶最重要的一个基本价值所在——实用性。说到紫砂的壶的实用性质,其实务须高谈“泥、形、工、款、功”,也勿论“形、神、气、态”。其实很简单,相信大多数壶友都知道“壶身周正匀称,口盖配合得当,流、把、钮同一轴线且端正不偏斜,明接要干净利落,暗接要和顺流畅”。再简单点说就是要适合泡茶品茗,如此而矣。真的易为,然而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亦为”。这类“不亦为”的现象众多难尽陈,这里只对笔者所见的几种较为典型现象试做分析:首先,最突出的现象是“艺术极端主义”,笔者之所以把它称为“艺术极端主义”是因为此类壶的作者不无其的创作意图,只是过度追求其自我意识中的艺术而导致作品本身失去紫砂壶的“实用性”,不知不觉中迈入艺术的极端。这类作品概括起来围绕“大”、“怪”二字。 “大”指的就是紫砂壶作品成型后体积过分巨大,缺乏现实实用价值。举例来说有的紫砂壶巨逾花盆,真地难以想象会有人用它来泡茶品茗,估计泡上茶后能移动分毫都显得些许困难,若是用来栽花赏景的话可是为何是茶壶模样口径未免太小,笔者有点难以理解;“怪”指的是作者另辟蹊径的“别出一格”。举例来说有的壶竟然“破、残、损”,也许残缺是美的特殊定义,但如此的壶实难想象泡茶品茗中会觉得顺手,也许它不失为艺术,但绝不是实用型的艺术,而这就违背了紫砂壶区别于其他艺术品的实用本质。以上是从紫砂壶本身造型上所显现出来的具体现象,其次在紫砂装饰上也有着类似违背紫砂本质的现象存在。这类现象可以归结为“镶嵌重裹”这四字,诚然紫砂壶的装饰是一门艺术,紫砂装饰艺术也在日益创新发展,但笔者还是坚持主张“本色主义”。紫砂神话传说中被称为“富贵之土”、“五色之土”,其真我风彩早已折服世人千百年,“素面朝天”未尝不是“天然去雕饰,清水有芙蓉”,“华丽外衣”何尝不显得有些画蛇添足、本末倒置的感觉。紫砂壶能发“真茶性”,这早已不是什么深奥的知识,因为紫砂壶的特性就是“宜茶”。 科学研究证明,紫砂壶“宜茶”的特性本质上是因为其具有双重气孔结构,气孔微细密度有很强吸附力,能吸茶之香持久不弱,而其它质地制成的茶具是不具备这一优良属性的。现在紫砂壶因为身披厚重的“华丽金属外衣”,导致阻塞了其双重气孔结构,使其“宜茶”特性倒退消失。对于这种装饰艺术上的“异化行为” ,不能不令人叹息,失去了宜茶性,紫砂壶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紫砂壶。其实,笔者认为紫砂壶的艺术装饰,运用紫砂本身的“五色”,足矣!在结篇之余,笔者对于新近时兴的有些政治题材的纪念壶也不得一说。对于紫砂艺人的创新精神应予必然的肯定,这类壶假如既有政治纪念价值,又合乎紫砂壶造型规律,不失其实用特性,未尝不是一把与时代相连的好壶。但纪念壶顾名思义毕竟是“纪念”为主,因此很多偏离了紫砂壶造型规律,为求充分表达某种纪念意义而“不得不”调整造型,从而直接导致失去紫砂壶的实用性。因此这类作品难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大多如昙花一现便淹没在紫砂的历史长河中。
        紫砂,需要艺术体现;紫砂,也需要不断创新发展;但紫砂的传承告诉我们,紫砂更需要它自身本质的艺术特性——实用性。以此为基,方能兴紫砂、扬文化!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
        桑黎兵,2005•中国紫砂十二精英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茶文化研究会兼职教授,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中国紫砂博物馆,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苏陶艺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无锡分会会员,河北省紫砂陶艺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宜兴市紫纱行业协会壶艺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1960年生于江苏宜兴,1984年毕业于江苏宜兴陶瓷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后分配在宜兴方圆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紫砂壶艺创作设计制作。在袭传统基础上,大胆创新开拓,力求新、奇、特表现其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也为紫砂工艺开辟了一条新路。2005年被江苏广播电视工艺美术大专系录取,其作品具有诗情画意之感,功底扎实,知识全面,曾在中央电视台七套、二套、东方电视台、江苏电视台、无锡新闻频道、宜兴电视台新闻栏目中播出。2005年,作品“松鼠葡萄壶”被国台办选入特别礼品,分别送给连战和宋楚瑜,很多作品成为《紫玉金砂》电视剧的主要道具,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收藏和好评。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80(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