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艺术概论

      论金箔的工艺发展

      分享到:
      2010-08-03 10:41:56

        金箔,我国古老的特种工艺品。《辞海》解释“金箔”为“用金锤成的薄片,常用以贴饰佛像和器皿”。
        它起源于何时何地至今还没有确切的定论。但从一九八六年,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代晚期金箔饰品中表明,金箔的运用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
        青铜器时代的金箔工艺
        商代(公元前十七到前十一世纪)是中国奴隶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高度发达的青铜器时代。从三星堆出土的各种金箔制品中表明,在这个时期,古代蜀人不仅有较为发达的宗教礼仪制度,而且还能熟练地掌握青铜器铸造技术和黄金冶炼加工技术。
        商代社会尊神重鬼,崇拜祖先,因而饰金的青铜艺术品一般都采用庄严凝重的造型和充满神秘、幻想色彩的装饰纹样,给人以精神上的威慑,表现了人类早期幼稚而天真的审美感情,这些青铜人像长期供奉在宗庙内,让人们祭祀,祈祷神灵护佑。
        商代的金箔饰品工艺大致有以下三种:
        1)将黄金熔化倒入模型里,冷却后凝固为器物。
        2)黄金熔化冷却后捶打成薄片,再放入铸的纹样的模具里捶拓成所需的金箔工艺制品。
        3)在铸成的青铜器件上,用大漆(土漆)和石灰作粘合剂,将金箔(金片)粘于器件的表面。
        由于贵重金属的稀少,加工条件的所限,金箔饰品在青铜器时代也是少量的用于器物的点缀。
        纸的发明改变了金箔生产的工艺
        如何能使金片再捶打得更薄些,以便适合各种器皿的贴饰?这是人类一直在琢磨的问题。究竟何时何地人类开始将金箔夹入特种纸内进行再度加工的,历史资料没有确切的记载,仅在后代的传说中略见片言只语。
        随着纸的发明,金箔的生产工艺也得到了彻底改进。
        金箔生产工艺相当考究,特别是纸,系生产金箔的关键,要求纸质不仅具有耐冲击和耐热性,而且经多次锤击亦不破损,说明其纸的制作方法极为考究。
        制作乌金纸的原纸称“五伏纸”(即经过五个伏天方能制成的纸)。在浙江山里有一种竹叶,将其埋于地下几年,然后取出用石锤捣烂,成为纸浆制成纸张,用豆油灯熏烤瓦片,待瓦上形成黑炭后刮下黑粉,再与植物胶混合后涂在竹叶纸上烘干。这种纸表面极为光滑油亮,使之金片夹入锤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延展性。由于这种乌黑发亮的纸加工工序十分繁锁复杂,纸的来源又那么稀少,所以称之为“乌金纸”
        现代金箔生产工艺
        据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凡色至于金为人间华美贵重,故人工成箔,而后施之。”将金块熔化,浇入铸铁模内,成长条形金锭切成小块,用锤在拍叶砧上锻打,变硬再烧至800℃煺火,拍打至0.01毫米厚裁为小片,分层夹入乌金纸内,再用锤来反复锤打之后,将金箔用竹棒挑逐张移入大乌金纸中,用双层牛皮纸裹妥贴牢,在石捻子上两人锤打,击打部位、方法、用力的大小均有严格的规定。一作金箔将经过人工三万多次的锤打,使每张金箔厚度成为0.12微米方能完成,最后将打好的金箔置于绷紧的猫皮上,以竹刀切割成规定的尺寸,再用羽毛将金箔移入毛边纸内包装成品。
        纸的发明,使得最古老的金箔(金片)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从厚度为20丝的金片,发展到今天的0.12微米的金箔,《辞海》中是这样解释金箔的:“用金锤成薄片,常用于贴饰佛像或器具。”古老的金箔只能借助于模型锤拓出饰品,而现代金箔则可以不受工艺条件的限制,贴于所需的物体表面,用途极为广泛。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79(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