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艺术概论

      从传统草木染中解读其独特的染色技艺

      分享到:
      2010-07-31 17:14:42

        草木染,是利用草木之汁染制纤维的方法。早在商周时期,人们就已经掌握了相当水平的这种染色技术。从当时染草的品种、采集、染色到管理的文字记载中得知,周礼天官中有染人官职,掌管染丝帛,也有掌管“染草”之职。“掌以春秋敛染草之物,以权量之,以待时而颁之。”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管理制度。草木染所采用的植物有:茜草、红花、苏木、蓝草、桅子、槐米、紫草、荩草、黄柏等。在诗经中“绿衣黄裳”“青青子衿”“我朱孔阳”“君子不以绀緅饰”“载玄载黄”这些词句表明这些色彩在当时社会普遍流行。《周礼·地官·司徒》掌染条下注曰:“染草蓝蒨象斗之属。”贾疏:“蓝以染青,蒨以染赤,象斗染黑。”这里“蓝”——蓝草,“青”——蓝色,“蒨”——茜草,可染红,“象斗”——橡树果实之托,含有丰富鞣酸,与青矾媒染得黑色。古代《荀子·劝学篇》中最为著名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蓝的颜色,“蓝”——蓝草,蓝草有菘蓝、马蓝、蓼蓝等。这些文献都记载着古代草木染植物与染色在那些年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

        中国传统草木染技艺,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从植物染料的采集提取、制液到染色加工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我们传承古代优秀的草木染技艺,同时结合我们草木染研究所三十多年来大量的研究、开发实践活动,对草木染染色技艺作了归纳,着重总结出草木染染色中采用媒染法、复染法、套染法、氧化还原法等方面的几种工艺特点。



        媒 染 法:



        (一)媒染作用

        什么叫媒染,媒染是利用载体对纤维没有亲和力的某些染料色素,使其染料染于纤维上,这种载体称为媒染。

        草木染工艺中,许多从植物里提取的色素,对纤维亲和力不是很强,这种植物染料在纤维上得色不高,色牢度较差,要提高色素与纤维较好地结合必须通过一些矾类物质的介入,这种媒介物称为媒染剂。传统的草木染媒染剂通常有白矾、皂矾、胆矾等,通过这些媒染剂的媒染,使纤维上色量增加,同时也提高了染色的固色作用。

        (二)媒染剂的品种与应用

        白矾,又名明矾,学名:硫酸铝钾,化学式KAl(SO4)2·12H2O。白矾无色,八面晶体,溶于水,起水解作用而生成氢氧化铝胶状沉淀,常作净水剂与媒染剂。在植物染料染色应用中有强吸附性,为古代染工常用,故宋应星《天工开物》:“投矾化之,以之染物,则固结肤膜之间。”周代用植物茜草染红,必用明矾作媒染剂。《明会典》中记载,用苏木水加白矾染红,槐花与靛蓝水套染绿色,媒染时必用明矾。《天工开物》中:“木红色,则用苏木煎水,入明矾。”“大红官绿色,槐花煎水染,蓝淀盖套色,浅深皆用明矾。” 古代许多实践经验证明 使纤维染鲜亮色时,多选择明矾作媒染剂,能保持色素原来色泽的感觉。

        皂矾,又名绿矾、青矾,学名:七水硫酸亚铁,化学式FeSO4•7H2O。此为硫酸盐类矿物水绿矾的矿石,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在干燥空气中即风化,在湿空气中迅速氧化,表面生成黄棕色的碱式硫酸铁。《天工开物》中记述了,染“紫色,用苏木为地,青矾尚之。” “茶褐色,用莲子壳煎水染,复用青矾水盖。” “油绿色,用槐花薄染,再加青矾盖染。”以上都说明在染色中青矾的应用是很广泛的。青矾在草木染染黑色中是最重要的一种原料,它与鞣质(如橡斗、栗壳、莲子壳、五倍子、柿等植物中含有丰富的鞣酸成分)可生成深黑色的化合物,也常与其他植物染料套染成深黑、深青、深紫色。《淮南子·俶真训》:“今以涅染缁,则黑于涅。” 古染黑,主要有三种形式:①红色苏木、茜草染液染色,复染7—9次,明矾青矾媒染。②红色与靛蓝套染,用青矾盖。③用蓬壳、栗壳、五倍子、柿、橡斗含鞣酸,用青矾媒染。这里所说染黑,少不了青矾。青矾,是含硫酸亚铁的矿石,“涅,矾石也。”为皂矾。历代也有人制造“铁浆”用于染黑,“以生铁喷水,即堪染皂者。”也“以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将铁薄片,置于米泔水或浸入醋中。”各种染皂铁浆创新之举、力求染黑技艺更完美,媒染剂的营造带来黑色染制业兴旺与发展,这也说明青矾在染黑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提高,利用新的染料资源,找到含有高鞣酸的植物与青矾媒染,染黑更深。因此,从过去直观选用有色素植物复染、套染染黑的思路,拓展到无色鞣质的利用,如鞣质含量较高的五倍子为主要植物染料,亲水性较好,易溶于水呈胶状溶液,能上染,与青矾媒染耐光、耐洗牢度都有所提高。这种染黑技艺的进步,对草木染的发展产生很深远的影响。青矾还用于靛蓝染色,靛蓝不溶于水,民间有习俗用皂矾石灰法,它可以将靛蓝还原为易溶于碱的靛白,供布吸收染色,经空气氧化成不溶性靛蓝色泽。青矾在这里不是被当作媒染剂来使用的,而是作为靛蓝染色的助染剂。。胆矾,又名蓝矾,学名:五水硫酸铜,化学式CuSO4·5H2O。 蓝矾在农药、印染领域广泛使用,作为一种良好的杀菌剂,可防治多种作物的病害。在古代染坊中作为媒染剂大量应用。在战国,荩草放在铜器中煎煮,其汁为绿色,于是人们总结出用荩草染绿的媒染剂确定为含铜盐的蓝矾。荩草本身汁液为黄色,染出的黄色纤维只有通过蓝矾媒染才能显现出鲜艳的绿色来,蓝矾成为当时染绿必不可少的原料。由于蓝矾媒染色彩鲜明,方可与其他植物染料拼色或套染,有时与明矾并用可得意外的纯亮色彩。

        草木染中使用的媒染剂在古代有明矾的铝媒;皂矾的铁媒;胆矾的铜媒。如今选用锡媒、锌媒也拓展了媒染剂的领域,也有学者将草木灰、碱、酸等物质归类为媒染剂,总之能使植物染料产生新的色彩、上色提高、牢度好,对人体又没有危害的新资源,是我们研究和发展草木染的必由之路。

        (三)先染后媒

        先用植物染料直接染制纤维,然后用媒染剂媒染发色,这一过程称为先染后媒。染色与媒染操作时,是分别在染色缸和媒染缸中进行。先染后媒这种方法能保持染液不被污染能持续复染,由于染缸中没有其他杂质,再添加新鲜染液可反复续染,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染液的重复利用率。

        (四)先媒后染

        其程序,先将纤维在媒染剂中浸泡,再将媒染过的纤维放入植物染料中染色,这种方法称为先媒后染。这与先染后媒染在操作程序上不同,体现在先媒,还是后媒。程序的变化使其产生的染色效果也有所不同。纤维先媒比后媒上色要饱和些。可是,由于先媒的纤维上会含有余量的媒染剂成分被带进染液中,原液会造成提前媒染而沉淀,因此损失了原液的纯度,必将影响植物染料原液染色效果。采用先媒染还是后媒染?要取决于人们对纤维上色的要求和视草木染料色素本身特性而定。古代染工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出符合实际需要的染色工艺程序,来决定先媒后染或者先染后媒。



        复 染 法



        在周代,草木染大量应用,染色的程序及染色的颜色名称,都有明确要求并建立了必要的规章,规范了当时染色行业严格的技术管理。《尔雅·释器》中对草木染染红进行这样描述:“一染谓 縓(quán)、再染谓赪(chēng)、三染谓纁(xūn)。”这縓——黄赤色,赪——浅赤色,纁­——绛色,说明纤维染三次,颜色一次比一次深重。植物染料本身与植物纤维亲和力低,染一次只有少量色素吸附在纤维上,要染深色,必须反复多次浸染,色素才可能较多地吸附与聚结,达到深度的要求。古代染工为了每染一次便于掌握染色深度,规定每染一次色就有一个色名的习俗,以此确定染色标准。 《释器》:“一染一入,色名縓。”染二次则比第一次深一度,称赪,染三遍称纁。 《周礼·钟氏》中说:“三染谓纁(xūn)、五入为緅(zōu)、七入为缁(zī)。”于是红色系列复染呈现从浅黄赤色到浅赤色、绛色,再从绛色到紫色,最后加深至黑色。这种同一色系反复染色达到深色的方法称为复染法。

        红色系列的复染技艺如此丰富多彩的变化,同样体现在蓝色系列的复染之中,作为靛蓝染蓝生产,染缸分浅色缸和深色缸,以江苏如皋明、清时期乡镇染坊习俗,头染为鱼白、月白,再染为浅月、毛月、鱼蓝、中蓝。深缸的头染为双蓝,再染为又蓝、红青。有的乡村染坊把复染名称更为通俗,染一遍色谓一厘头,再染谓二厘头,以此顺推三厘头、四厘头……。以上草木染复染技艺,大到官营,小到乡坊,都有一套染业俗规,以此规范管理。



        套 染 法



        现在的印染工厂染色是根据样卡(色卡)要求,通过染料不同量的比例拼色。配制成染液,将面料进缸一次性染色。而在古代,纤维上的各种色彩---间色,是采用多次在不同的植物染液里套染来完成的。套染工艺是先染一色后,再套染另一色,产生第三色的效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讲:“天青色,入靛缸浅染,苏木水盖。”说明染紫青色时,纤维先在靛蓝缸中染浅蓝,然后在苏木红色染料中套染,即成天青色。“大红官绿色,槐花煎水染,蓝淀盖。”天然植物染料本身没有绿色染料,这里染绿,要纤维先用槐花染成嫩黄色,然后再用靛蓝套染,经空气氧化,以黄套蓝即成绿色。传统的套染工艺正是遵循色彩构成原则,黄+蓝=绿、红+黄=赤、红+蓝=紫, 以原色与间色的规律和基本要素来指导生产。



        氧 化 还 原 法



        草木染大都是染色后经媒染处理,使其色素沉淀附着并固结于纤维上。唯独靛蓝染色与其他植物染料染法不同。蓝靛染色采用的是氧化还原法。蓝染后,纤维出缸时呈黄绿色,一经空气氧化,纤维立即转变成蓝色。蓝草染蓝在古代商周时期,应用相当普遍。《齐民要术》中北魏贾思勰对蓝草制靛作了系统总结,并对靛蓝染色作了介绍。染色需在靛泥中加入石灰水呈碱性,配成染液使之发酵,把原来的靛蓝还原成靛白,靛白能溶解于碱性溶液之中,因此纤维上色,染完经空气氧化成蓝色。染蓝也需要多次复染才能达到深度,才能“青胜于蓝”。纤维的红中偏紫、绿中发青的体现,都离不开靛蓝与其他植物染料套染的结果。虽说染蓝工艺经过从制靛、发酵、还原靛白、复染、套染复杂的过程,蓝色作为三原色中不可缺少的主色,在创造绚丽多彩的纤维世界里,它与其他植物染料配伍性能较强,利用靛蓝套染、拼色的广泛应用,靛蓝的存在为草木染技艺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保持着重要地位。

        今天,全球倡导人类环境绿色环保的呼声日益增高。我们研究草木染技艺意在让全民崇尚自然、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免遭破坏、减少污染,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应加强草木染的开发和利用。草木染原材料的可持续地自然生长;无农药施作,为草木染提供取之不竭的资源;提取制造染液过程对操作人员无伤害;染色物对人体的保健功能,染料液的续染利用,染色残留液良好的处理方法,所有一切都为草木染在现代生活中应用与发展,创造业绩与生机。同时,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草木染提出了新的课题,成为我们中华子孙传承历史文明应尽的职责。



        作者简介

        龚建军,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南通三友民间艺术研究所所长,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7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