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艺术概论

      浅议发绣工艺品向发绣艺术品转型研究项目

      分享到:
      2010-07-31 17:08:56

        一、转型概述

        发绣艺术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具有一千多年的传承历史,以其艳丽多彩、色泽自然、古朴典雅等特点,凸现了发绣艺术鲜明的民间工艺风格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市高度重视东台发绣这一艺术奇葩的挖掘保护,精心培育东台发绣文化产业,经过三十多年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艺术手法不断创新,表现题材丰富多彩,技艺水平逐步提高,已由原来传统的“墨绣”发展到“彩绣”,由“单面绣”发展到“双面绣”。近年来,在国内外艺术品博览会上屡获殊荣,知名度不断提升,随着国际国内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精神生活水准也相应提升。仅仅停留在民间工艺品的状态已不能满足人们愈来愈强烈的高层次文化艺术享受需求。从工艺品到艺术品的转化是民间工艺面临的挑战,也是工艺品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转型意义

        本项目研究一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促进现有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进程,增加从业人员的收入,现有的发绣生产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艺术)含量小、附加值低等劣势,推广工艺品向艺术品转型项目后,不仅能改善现有的劣势,而且能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科技(艺术)含量,提高作品附加值。对提高发绣行业经济效益,促进行业规模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满足现代人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物质享受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准、精神文化物质享受的需求层次大大提高,现有的发绣工艺商品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精神的需求。只有从科技(艺术)的高度来改观现有的作品,才能增强发绣艺术的生命力。三是本项目的推广,能促进现有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提高产品档次,在行业内推动标准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拓展销售渠道,对加快行业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达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目的。

        三、转型的技术基础

        发绣艺术是我市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有一千多年的传承发展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技艺水平不断提高。技法上从传统的平绣发展到现在的滚、参、刁等十一种针法,从单一的“墨绣”到现在的“晕色绣”,品种上由“单面绣”发展到“双面绣”,题材上从人物为主到现在的花鸟鱼虫、亭台楼阁,丰富多彩。近年来,有许多作品在国内外艺术博览会上获奖,得到了业内专家及社会的认可,虽然这些作品仅仅停留在工艺美术品的水平上,但是作品中蕴含的技法也就是创新点晕色、针法等,都为本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发绣技艺的知识产权范畴。

        四、转型的目的

        东台是发绣技艺的发源地,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传承、提高、发展,已形成近三十家厂店,8000人的技术队伍,发绣艺术产业化发展的雏形已经初具规模。而因为目前仅仅停留在低档次,工艺小商品的水准上,极大地制约了发绣产业化发展的速度,该项目研究推广后,发绣作品无论在外观和内在品质上将会有一个质的变化,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物质的需求更加迫切,作为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无论是欣赏价值,或者是收藏价值,都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空间,该项目的推广实施,无疑将推动发绣艺术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五、转型的研究内容

        1、发绣艺术是我国独特的民间艺术资源。一千多年来的传承,仅仅停留在民间流传的初级技艺上,科技含量小,至今未形成单独的技艺流派,与目前国内其它绣种,特别是中国名绣相比,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特别是就发绣艺术目前已形成的影响以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从根本上改观目前的状况已经刻不容缓。应当在挖掘、整理、提高、发展的基础上,从发绣艺术的三大要素即绘画、刺绣、装裱着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发绣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书、画、印、绣、裱于一体,充分显示了发绣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给项目的研究增加了相当的难度。项目拟从画稿、针法、装裱三个方面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一是画稿,在发绣作品中,画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第一视觉效果决定发绣作品的优劣。画稿的第一要素是题材,题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从时间段上分有传统的、历史的、现代的等等,从内容上分有山水、人物、花卉、动物等,从技法上分有黑白的、彩色的等等,从形式上分有写意的、工笔的、兼工带写的等,综上所述,我们选择“五百罗汉图”、“南巡图”、“十二月令图”等三件(套)作品为切入点,展开系统的研制。这三件作品都是中国传统历史名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属国家一级文物。作者均系当时国内顶级丹青高手,绘画功底深不可测,绘画风格廻然不同。要求通过读画,详细了解原作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对作者的绘画手法,用笔、用墨、用色等处理方法,反复揣摩,以期达到原作的精与神;二是针法,所谓发绣,即是通过用发丝刺绣技艺,提升作品的精华。针对不同题材的作品,施以各种不同的针法,是发绣作品精髓所在。而发绣作品虽然传承历史达一千多年,却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的,属于发绣艺术的针法,是不可思议的憾事,而这三件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往的发绣作品绝大多数仅仅是在画稿之上铺上一层发丝,之所以无法跻身于艺术品之列,原因是只体现了发绣的理念,没有从本质上来体现、反映发绣的真谛。发绣绣制技艺,由于材质的特异性,具有独特的施针方法,而这种施针的方针即为发绣的针法。根据画面的要求,施针方法应当是变化丰富的,怎样让人物的线条飘逸流畅,动物的通体毛茸质感,树木的枝杆遒劲有力,树叶真切自然,仰俯有致,人物细腻传神、惟妙惟肖,舟楫、桥梁、屋庐、水浪不失规矩、准绳又无板滞之嫌,都应当用不同的针法来体现,这是本项目研究的重点所在。三是装祯。发绣作品的装祯是发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发绣作品独特的材质和工艺,又使发绣作品的装裱独具一格。作品装裱材料的配色、选料舒适美观,作品舒展平服,不拆不皱,特别是本项目其中的二件作品,尺幅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在发绣装裱上应属于高难度。怎样保证这两件巨幅作品通幅平服,在整料挖镶的过程中确保画面的效果,镶缝齐整、清洁,不拆不皱,是本项目研究的关健, 
        2、以发绣特殊的技艺手法,再现这三件历代名画的神韵,让这三件作品以发绣的形式向世人彰显发绣艺术的魅力。“五百罗汉图”是典型的中国发绣艺术传统题材,以墨色、线条为主要载体,它将以最长的发绣作品创发绣之最,“南巡图”以山水、楼阁、舟楫、人物、树木为主景,色彩靓丽,内容丰富,气势雄伟,是典型的“晕色”题材,“十二月令图”以界划、树石、人物、动物为主,设色典雅,情景生动,生活气息浓厚,这三件作品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概括了发绣艺术的全部内涵。题材新颖,作品珍贵,尺幅巨大,制作难度大,针法变化丰富。复制原作、因物施针、装裱是关健技术,绘画手法、针法、挖嵌镶裱为创新点。
        3、①该项目三件作品的复制水平基本达到原作的水准,构图准确,手法相符,敷色一致,因物施针,针针有法,变化丰富,针理舒展,装祯平服整齐,不折不皱,美观大方,达到艺术收藏珍品的效果。②社会效益。项目成果在行业内部推广后,将有力推动发绣行业产业化发展,极大的提高发绣艺术知名度,在提高科技含量的前题下,提高附加值,增加从业人员收入,拓展国内外市场空间,对解决城镇下岗、待业人员就业,确保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塑造城市形象,增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③经济效益,年生产各类高科技(艺术)含量精藏品60件,按平均利润3万元/件计算,增加利税180万元,年转换中、低档艺术品10万件,按附加值提高系数30%/件计算,新增销售额600万元,利税180万元。

        六、研究试验方法、技术践路以及工艺流程

        1、以东台发绣艺术馆为主体,建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研究试验计划的实施、指导、检查。
        2、项目领导小组下设绘画、针法、装裱三个分项目实验小组,以三大要素为侧重点,分别展开研究,全面铺开。
        3、绘画小组重点研究原作的时代背景,作品的创作理念,反映的具体内容,作者的绘画手法,并按原作尺寸放稿临摹,先作局部沥练,反复揣摹,在绝对掌握原作神韵后,方可在面料上描绘。
        4、刺绣小组重点研究刺绣的原料及针法。通过目测及相应的检测仪器对面料质地的材质、经纬密度、光泽度,发丝的色泽,粗细等作出科学的鉴定,使之达到与作品相符的程度及效果。根据画面的物象,针对不同部位具体要求,分别施以不同的针法,反复操作,直至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5、装裱小组重点研究作品的底色,通过做旧处理,要求使作品气色与原作的年代相符。通过对比选择,确定与作品内容相得益彰的装饰面料。通过操作实验,辅以装裱机械,解决作品因长度带来的困难,确保作品以控镶的形式保证通幅整齐,舒展平服,不折不皱,成为完美的传世艺术珍品。

        技术线路图:
        定稿——绘图——检测——刺绣——装裱

        工艺流程:
        选稿——放稿——定稿——摹稿——选料——上棚——描搞——诗、书、印——刺绣——染色——刮浆——托底——下棚——挺板——上水——选料——开料——镶嵌——复背——上板——装祯——包装
        该项目完成后召开项目鉴定会,同时召开项目成果发布会,并将创新成果分类申报知识产权。作品在艺术馆公开展示,组织业内技艺人员观摹学习,由市发绣艺术学会组织业内技艺人员专业培训辅导,制定相应规范的行业技术标准,在全行业有效地推广试验成果。

        技术路线:
        成果鉴定——成果总结发布——成果知识产权申报——展示观摹——培训辅导——制定技术标准——全行业推广

        七、转型基础和条件

        1、东台发绣艺术馆是市委、市政府为东台发绣产业化发展构建的集科研、展示、交流发绣艺术的平台,肩负着传承、提高、发展发绣艺术的重任。是市委、市政府对东台发绣进行传承、保护、提高的基地,是东台发绣行业进行艺术交流、研究、发展和推广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更是反映我市深厚文化艺术底蕴的重要窗口。2007年8月经市文联批准,在东台市民政局注册登记。馆内现有在职员工18人,都是发绣行业内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其中高级工艺美术师占50%,注册资金10万元,现有固定资产60万元,馆内研制、展示的发绣作品代表了东台发绣艺术的最高水平。艺术馆内设四厅两室,即单面绣展示厅、双面绣展示厅,现场研制演示厅,书画展示厅和创作设计室和书画室。主要业务是对全社会展示发绣艺术作品及研究创新发绣艺术作品。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2008年被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东台发绣艺术馆是东台发绣行业内专业从事发绣艺术研制、推广、展示的场所,艺术馆开馆三年来,针对发绣艺术作品的提高、发展,对三大要素分别进行了初步的研制试验。馆内自行研制的“富春山居图”曾获得“2007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五虎图”、“千手观音”等作品获“江苏省首届发绣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并据此发表了多篇研制论文,现有装备条件稍做调整,即能造应本项目试验的需求,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东台发绣艺术馆集中了东台发绣行业高端技术人才,现有研究人员18人,从事发绣艺术研制工作时间均在25年以上,绘画、刺绣、装裱各有特长,其中具备高级职称资格技术人员9人,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建树,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相应的理论知识水平。

        八、项目研究预期成果及效益

        本项目完成后,将产生重大的轰动效应。项目中的三件(套)作品,将体现东台发绣艺术的最高境界,摘取多项发绣艺术之桂冠,根据预测:

        一、知识产权创新成果
        1、三件(套)作品的复制手法
        2、三件(套)作品的制作手法
        3、三件(套)作品的检测手段
        4、三件(套)作品的三十种针法
        5、三件(套)作品的装裱方法及款式
        二、项目的三件作品都属高新技术产品
        三、项目的三件(套)作品都是新产品
        四、根据本项目研制过程中的数据资料记录、整理,将形成东台发绣的行业技术标准。
        五、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是提高全行业发绣作品的科技(艺术)含量,增加作品附加值。项目成果转化本着服务全行业,共同提高发绣作品科技(艺术)含量的初衷,全行业共享资源的目的,将无偿转化推广,以推动东台发绣行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92(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