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艺术概论

      浅谈剪纸艺术在现代装饰中的运用

      分享到:
      2010-07-31 17:07:47

        摘要: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随着人们对文物艺术品收藏热情的高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也深深的装进了人们的心中,一件文物呈现一段历史,踏着历史的痕迹像时光穿梭一样带着我们来到了的远古,呈现在眼前的是祖先们正在石头、贝壳上镂刻,然后制作成各种“装饰品”装扮着他们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祖先对美的追求,看到了装饰与人类生活的不可分割。祖先的雕镂活伴随着生命的延续而代代相传,并演变成中国特有的剪纸艺术,在不断发展中运用到各个领域。远古的图腾、明清的吉祥符号无不显示出剪纸艺术的运用带来的装饰艺术的传承,为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和创造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关键词: 剪纸艺术 中国文化 装饰 现代装饰

        在科学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化”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开始离不开西方的科学技术,但中华大地五千年的文明血脉,博大辉煌的民族特色文化和艺术,让每一个华夏子孙为之骄傲,也让世界为之赞誉和钦佩!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发展飞速的中国更吸引了世界的关注,纷纷发掘、运用中国文化。
        剪纸这一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国原始文化又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既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娱自乐的装饰,又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的理想和信念。在不断的发展中,被运用到剪丝帛、剪楸叶、皮影、印染、版画、陶瓷、装饰等各个领域,从而伴随中国文化代代相传,并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而走向世界,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和艺术瑰宝。
        掀开历史篇章,我们会看到,从远古时代人们在石头、贝壳上穿孔打眼雕刻花纹,到商代和周代时人们用金银箔、皮革、丝织品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到春秋战国时期用玉石镂雕装于青铜剑柄端,到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剪成影像做招魂用,再到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后镂花形式找到了普及的材料而诞生剪纸艺术;到了两晋时期,书画家王羲之,王献之、顾恺之等文人逸士对剪纸艺术的大力赞许,让剪纸从皇室到民间盛行开来,人们把剪成的图形贴于屏风和窗户上,妇女们还剪成的图形戴在头上,节日时还作为礼物相赠;随后南北朝时期,剪纸艺术更被普及成为了人们新春节日祈祷吉祥、纳福敬神,辟邪装饰等用处;而到了唐代后剪纸又被应用于工艺方面,就是将金银箔镂刻后再粘贴在漆器或铜镜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到了宋代剪纸艺术不仅被运用到陶瓷工艺之中,还用于皮影戏之中;明代又将剪纸夹在纱灯种;而到了清代剪纸不仅是皇帝婚礼时必须粘贴之物,还被运用到了朝服之上。
        可见剪纸艺术贯穿了中国千年的民族文化,她将人们朴素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深沉情感、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融入到了薄薄的纸片之上,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和谐、幸福的生活气息,也向后人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气度和底蕴。
        随着“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扎根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剪纸艺术像一座“活化石博物馆”呈现在人们面前,赋予一种新的价值在世界流传,并被广泛运用,开始融入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礼品收藏、室内装饰装潢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艺术设计、产品包装设计、企业商标广告设计、首饰玉镯设计、邮票设计、报刊书籍、文学插图、年历、印染染织、陶瓷艺术、檀香扇、舞台艺术、动画美术、影视艺术、民间欣赏等等。
        设计的灵魂归结于文化,而一切设计作品又离不开装饰,装饰从美感的角度标明了作品的特征、性质、功用以及价值,又从主体中独立而出,显示出自己的审美价值。剪纸艺术以独有的文化魅力和艺术品质成为了现代装饰创作的文化源点,并给予了无穷资源。经过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她作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装饰载体美化了人们的现代生活、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像“娶个媳妇满屋红”这样的传统仍然保留至今,当家里办婚礼时人们常常会用窗花、喜花、喜字等贴于门窗、家具电器、汽车等;另外每到除夕时,家家户户在打扫房屋后,便在室内和窗上、门上贴上窗花、“门笺”,为新年增添喜庆和吉祥。而处在商品流通迅速、淘汰也迅速的今天,像巧克力这样的西方产品虽然迅速传入了中国,并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但随着繁多品牌的纷纷进入,人们的选择开始不知所措,于是设计师们开始在原来只讲究时尚、浪漫的现代感包装中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打造出具有中国民俗特色的新包装,从而得到了中国人们的广泛认可,并被人们在现代婚礼中以喜糖运用;同时剪纸艺术还被运用到婚礼用的喜钱袋和春节用的压岁钱袋上,加大了喜气,丰富了外观的美化,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随着现代居室的建设以及人们文化鉴赏力的提升,剪纸被人们穿上了“衣服”,从纯粹的民间艺术品转变成富含民族特色的时尚装饰品,精美的画框让剪纸作品锦上添花,彰显了剪纸作品的韵味,与白色基调的现代家装风格更显协调。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剪纸艺术还被运用到居室的装饰隔断上、玻璃门上、瓷砖地砖上,让原来单调的装饰变得丰富多彩,居室空间也因此变得秀丽华美、灵性十足;当科学技术的不断演进,材料工艺的不断更新,剪纸又以墙纸贴画的方式出现在居室墙面上时,单调的墙面立显生机盎然,立体感活灵活现,处处彰显主人的高雅品位。当这样的装饰形式被人们在居室装饰中运用开来并开始深深喜欢上后,宾馆、酒店、茶馆、传统小吃店、休闲娱乐会所等地方开始纷纷模仿,营造出高雅、品味十足、充满文学气息的环境,给顾客以亲近可人、温馨舒适、安静放松的感觉,就像到家一样。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装饰艺术,伴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而繁荣起来,慢慢融入了国际舞台,成为了现代流行的时尚艺术之一。近来,服装设计大赛的频频出现,剪纸艺术从静态性、平面性被服装设计师赋予了动态美和立体美,他们把剪纸艺术别出心裁的应用到晚礼服、婚纱、披肩、内衣上,将东方神韵完美展现。
        2008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科技力量强大,更让世人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魅力,当备受喜爱的福娃以剪纸的形象出现,吸引了众多的海外来宾,当奥运冠军们在拿到中国剪纸艺人为他们剪刻的奥运风采时更为兴奋和惊奇。伴随2010上海世博会的作品一一呈现时,一副剪纸艺术与建筑奇妙结合的作品----波兰国家馆效果图让世人为之震惊,充分证明了中国传统剪纸以从民间走上了世界历史舞台,显现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强大魅力。
        时至今天,现代化、信息化和新观念、新思想以及西方文化艺术的撞击,剪纸艺术却以她独具的绚灿与情感抒写着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和艺术精神,引领着中国现代装饰艺术的进步,在现代艺术发展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
        任航,工艺美术师,生于江苏宜兴,从6岁起学习剪刻纸,曾得到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芮金富生前指点。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个人艺术成就被多家媒体报道。
        田玉兵,曾用名田玉斌,艺名古韵、田空,1983年11月出生于江苏姜堰,06年毕业于南通纺织职业技师学院设计艺术系,现为南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南通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04(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