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艺术概论

      浅谈乱针绣的传承与创新

      分享到:
      2010-07-31 17:02:53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政府日益重视和保护的今天,我们常州的三宝之一乱针绣已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但由于乱针绣的本身技术要求高,制作周期长,劳心劳智,一幅作品往往要耗费几个月的时间,这与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人的快节奏思维,快节奏的生活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市场经济中不同的需求人群又催生出不同的文化产品,特别是当今的绣品市场真可谓是百花齐放,乱针绣、苏绣、十字绣、画绣、仿真绣……一夜之间风靡于大街小巷,红遍大江南北,如何在市场经济浪潮中立足传承,找准市场中的正确定位,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门全新的值得探讨的课题,以下浅谈权当抛砖引玉,望艺术前辈和同行们批评指正。

        乱针绣从它一问世就以艺术品位高、油画立体感强和制作难度大被列入艺术品精品行列,它是创始人杨守玉女士在几千年传统的“平”绣基础上创新发展成“立”绣的,换言之:乱针绣是杨守玉女士在传统的刺绣大家族中创新出来的一支独立绣种,而后在任慧闲、陈亚先等一代大师的传承发展下把乱针绣艺术推到了一个艺术高峰,如今这根接力棒已传到了我们这第三代的传人手中,在政府大力倡导弘扬民间艺术,传承非物质文件遗产的今天,我们是生逢其时,我们应责无旁贷地把乱针绣艺术接过来,传下去,不单是传承,更要是创新,只有不断地创作出艺术精品才能无愧于乱针绣艺术之称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把乱针绣艺术推向更高峰,如何出精品,如何抓创新,这些才是我们值得思索的问题。

        由于乱针绣是将画理和绣理相结合的刺绣艺术,要想达到刺绣如同作画一样的境界,要想抓住画中之魂,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和丰富的刺绣技艺,二者缺一不可,这就对乱针绣从事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的一位刺绣艺术家吕存大师就这样说过:“如果没有绘画基础而不又不懂画的人,我劝她最好别学乱针绣”,因为她只会依样画葫芦,死搬硬套,很难达到那种神韵透灵的境界,现在市场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仿品,它们也叫乱针绣,而且画面丰富,但只是貌似,没有神似,只能看,不能品,但是它们价格低廉在市场上占有了很大的份额。这就把真正的乱针绣作品逼到了一个二难的境地,而笔者认为只有创作出更好的作品,才以体现出起真正乱针绣的艺术价值,只要创作出更好的精品才能受到艺术行家的青睐,由于目前从事乱针绣的专业人士相对稀少,而培养出一名高艺术水准的作者更为稀缺,因此乱针绣作品的市场定位只能是精品面对高端人群,只要你年年新作不断,只要你的作品饱含乱针绣精华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自然会有行家慧眼识珠,有意者自然会花香蝶自来,其次要大力培养新生力量,从众多的学员中挑选一些绘画基础良好、刺绣技艺扎实的同时还要“悟性高、耐心好、能吃苦”,重点培养中坚力量,真正做到使乱针绣艺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

        在市场竞争激烈,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保障,我们的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就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而创新一定要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创新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如果脱离了传统基础上创新,那么创新便成了无本之末,因此对乱针绣的艺术创新也一定要是在乱针绣传统基础上的艺术创新,综观乱针绣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刺绣艺术不断创新的发展史,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女士之所以创造出乱针绣,正是由于凭借她深厚的油画造诣和扎实的刺绣技艺,加上早年刘海粟大师对她的近代画派影响,随着一幅幅传世精品的问世,造就了她对传统刺绣艺术大胆改革创新的结晶,全国大师任慧闲在祖师爷的基础上创造了虚实乱针绣,全国大师陈亚先集各家之长,把早年乱针绣的线条粗旷和苏绣的细腻完美地揉合在一起,把乱针绣的艺术欣赏水平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前辈们的艺术创新造就了乱针绣的辉煌,也给我们这第三代传人的创新带来了挑战,但是对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值得欣慰的是笔者突破了以往乱针绣擅长表现的人像、动物和风景三大选材,大胆地对动漫画题材进行尝试,结果效果甚佳,2009年作品《奔月》荣获“中国南京文化产品交易会江苏艺博会工艺美术精品奖”创新设计奖。2010年作品《遨游》又荣获中国第45届金凤凰创新大奖赛银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创新才能使乱针绣艺术充满活力,也使我在以后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对艺术的创新充满了信心。创新的范畴很广,创新的过程就是追求艺术完美的过程,就乱针绣而言,应立足于针法与用色的创新,笔者近年来一直致力于针法的研究,如表现实而有形的物体透射效果,传统的针法是分层敷色,刺绣层次多,色彩要堆厚,而我现在采用的是分层借色,疏而又松,色彩不需太厚而画面立体感更强,这一“敷”一“借”,要点就在于针法要疏而松,目的就是要把各层次间的底色在疏松的针法间恰到好处的透射出来,当然这里面需要对画面一定要有正确的理解和对用色的熟练掌握,有一位艺术前辈就曾这样评价:周明敏乱针绣的艺术特点是“针松线活,镶色合理,接色和顺、层次感强,油画味浓”,她的作品既松又活……。但是乱针绣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她需要我们要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来传承,更要我们赋予更多不断的艺术创新,与艺术前辈们的创新成果相比,这一点的创新成绩太微不足道了,以后我们的艺术创新要求会更高,我们的艺术创新之路还要更长。但我坚信,只有一手抓精品创作,一定能使乱针绣艺术再度辉煌,一手抓艺术创新,一定能使乱针绣艺术之树长盛不衰。

        非遗传承的今天必将迎来非遗创新的明天,让我们热切期盼百花争妍万紫千红的春天吧!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68(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