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民间艺术史

      纳西古乐

      分享到:
      2009-09-17 18:41:47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由《白沙细乐》、《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组成(皇经音乐现已失传),融入了道教法事音乐,儒教典礼音乐,甚至唐宋元的词、曲牌音乐,形成了它独特的灵韵,被誉为“音乐化石”。




        纳西古乐的组成
          纳西古乐的魅力渊源流长,是除了纳西语歌曲《纳西净地》之外,最能最打动纳西族同胞的音乐,另一个原因还是因为,纳西古乐是唐明皇等皇室贵族创作的宫廷音乐,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之一。纳西古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白沙细乐》

          纳西族先民在约七百多年前创制的《崩石细哩》,汉译为《白沙细乐》,是流传在丽江纳西族乡间中的一种古典音乐技术形式,《白沙细乐》里有歌,也有舞,但它的主要成份是器乐合奏。《白沙细乐》用于丧事或是重大的祭祖节的活动中进行奏乐,是一部风俗性的音乐套曲。当时更有专门的乐工,其演奏技艺相当高超。后来演奏者多为半职业的民间艺人,受人邀请时参加演奏活动。该场演出背景音乐播出了广受纳西老百姓好评的歌曲《纳西净地》的部分片段,很有震撼感染力。

          根据地方志史料,在十九世纪中叶,即距今二百多年以前丽江便流行着《白沙细乐》了,并且当时就说是在元朝流传下来的音乐。据1962年丽江县宣传部关于《崩石细乐》的调查,该乐曲共计有《笃》,《一封书》,《三思吉》,《阿哩工金拍》,《幕布》,等十四首。

          《白沙细乐》在解放前夕已于云消失传。解放后,党和政府对《白沙细乐》十分重视,前后曾有十多起学习,采访和搜集整理活动1956年丽江县文化部门还组织了一个业余民族乐队,参加昆明举行的“云南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并获得一等奖。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称《崩石细哩》是“中国音乐的活化石”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2.丽江洞经古乐

          丽江洞经古乐,它是中原道教与纳西族民间音乐相溶合的奇异乐种。历史悠久,在丽江纳西族民间中广为流传。它奇迹般保存了部分中原地区早以失传的唐,宋,元时期的词,曲牌音乐。

          纳西古乐有着一套严格的传承方式,演奏者多为年老艺人,乐器也很古老。他们遵循以师带徒或父带子的方式,使古乐代代相传,并用工尺谱为媒介以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教。师傅口唱工尺谱,一曲曲一句句地教,徒弟一曲曲、一句句地背。边背工尺谱边学习演奏一件乐器,然后逐渐实践,边学边奏,直至逐曲熟练。正是由于这种严格的传承方式,纳西古乐才得以流存至今。

          纳西古乐会集古老乐曲、古老乐器和高寿艺人为一体,被誉为稀世“三宝”。古乐会演奏的乐曲历史悠久,古朴典雅,最早可追溯至唐代。而古乐会的成员中,有半数以上是年逾花甲的老艺人。乐队所用的古乐器有苏古笃、曲项琵琶、双簧竹管乐器波伯(芦管),还有竹笛、大提胡、中胡、小叫胡、三弦、五音云锣、中锣、小镲、铙、大钹、锣、板鼓、提手、木鱼、磬等等。

        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在丽江县纳西族的音乐文化中,有一种驰名中外的纳西古乐。据考证,这种古乐起源于公元14世纪,它是云南省最为古老的音乐,也是中国或世界最古老的音乐之一。 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响下而创建的艺术结晶。

          纳西古有三个特点:一是曲目(音乐)古老,二是乐器古老,三是演奏的人老,大部分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年人(但近年也有少数青年知识分子热衷于纳西古乐)。听过这种三老古乐的人们不仅会感到纳西古东的古老和文明,而且还能体味到西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纳西古乐虽然古老,但500多年来却久盛不衰。其原因是它庄重黄雅,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对此,它不仅深受纳西族人民的喜爱,而且也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青睐。

          1995年10月,丽江纳西古乐队应邀赴美国、比利时、荷兰访问演出,一度轰动了西欧,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其广播公司在黄金时间大量播放了丽江纳西古乐;荷兰、日本等国专家或考察团还专程到丽江考察古乐,并著有专著。

        古乐流传
           这种音乐在全国早已失传,因为它是一种道教经腔音乐(其它地方尚有零星存活)与儒家“雅集型细乐”的有机结合。元代以来的“细乐”是相对与“大乐”(粗乐)而言的;是相对于用不用唢呐而言的。“细乐”是儒家雅集型丝竹乐。这种不用唢呐的“丽江洞经音乐”则是区别于我国各地道乐体系的艺术珍品。其所以珍贵,是因该乐还保留了一部分在中原早已失传的辞、曲音乐。而这些曲调的歌词,如《水龙吟》、《浪淘沙》、《山坡羊》等则仅作为文学欣赏的古典汉语教材保留着,也就是说旋律本身早已失传。如《水龙吟》,原名《龙吟曲》,为北齐(562~ 565年)尚书郑述祖作:“……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当时以为绝妙。”它是一首五弦古琴乐曲(《北齐书》卷26中的《郑述祖传》)。在盛唐时期李白(701~ 762年)《宫中行乐词》“笛奏龙吟水”句,又证唐时已将古琴曲改为笛子独奏曲《水龙吟》。而洪武十五年(1382年),皇帝朱元璋亲自重修了燕乐(通宴乐)中的《宴享九奏》,包括迎膳,进膳曲《水龙吟》。第二年(1383年)丽江土司木得(阿甲·阿德)到南京觐见朱元璋,就是说,木得72岁时在南京皇宫里受到款待。当时在皇宫进膳中听到进膳音乐《水龙吟》,皇帝还亲授木得“诰命”,并赐“诚心报国”银字金带一条、银牌令一面、金元宝六个(最高奖)、衣冠全服(见《皇明恩论录》、《明史·云南上司传》和《木氏宦谱》)。明代丽江壁画以及上述种种都说明:在明代已经道乐化了的江南文人丝竹音乐(包括唐、宋词曲音乐)开始传人丽江。那么,《水龙吟》的曲调是不是唐、宋的原型?1942年丽江纳西族学者周樊(字善甫,原洞经会会员)将南宋张炎的同名词,与丽江洞经音乐中作为“水供养”曲目《水龙吟》作了填配。按其格律、乐势、句逗和情调竟似“自己的脚穿自己的鞋一样匹配”,这是丽江纳西族音乐史上一件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浪淘沙》又是否盛唐同名乐(唐·崔令钦《教坊记》有此曲)?唐《教坊记》收有齐言(七言四句)体《浪淘沙》,刘禹锡九首,白居易六首,皇甫松二首,司空图一首;杂言体(双片“五四七,七四”格)则创调于晚唐,吕洞宾(798一?年)和李后主李煜(937一978年)。丽江洞经乐中的《浪淘沙》则是笔者于1985年将南唐李后主李煜的同名杂言体(五四七,七四,双片)词进行填配研究,1993年大研古乐会晋京演出中和学术研讨会上得到音乐理论界的论证,一致认定它就是晚唐《浪淘沙》之音乐原型。丽江洞经音乐中“经腔”《八卦》,据专家们的论证是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二月,由唐玄宗,即李隆基皇帝御制并颁布的两首道乐之一,它们是《霓裳羽衣舞曲》和《紫微八卦舞(曲)》。前者早已失传,而后者的“音乐部分就是这个东西”,即1254年前的音乐还“活”在丽江。《山坡羊》也是唐朝的曲牌,但在丽江的《山坡羊》则被证明是元代的“北曲”(金、元时期用于北方的杂剧)。

          1989年笔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将元代张养浩(1270~ 1329年)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填人丽江的同名曲牌,与上述唐乐一道晋京,同样得到了认证。

          据考证,丽江洞经音乐中与承德离宫音乐传谱(文字谱)相同或近似的就有八首。

          它们之能得到保存,无疑是“无形文化遗产”中的最不易保存的部分——音乐的一大幸事。

          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的老艺术家们对发掘、整理和弘扬诸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必将载人史册。目前,在丽江尚有较完整的九个乐会,吸收了一些年轻的学员,他们正努力继承传统,发扬传统。

        古乐传人
          有人说,不到丽江不算到云南,不听纳西古乐不算到丽江,不听宣科讲演不算听过纳西古乐。

          4月下旬的一天,记者来到丽江听宣科讲纳西古乐,的确不同凡响。

          在丽江古城一座中间带有天井的二层古院,就是丽江中国大研纳西古乐会。地上没有方砖,也不见地毯,只铺着一层新鲜松针,踩上去软软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气。正房作为舞台,古朴而简陋,台上横梁处悬挂着一排十几位老先生的照片。舞台两侧有一副对联“乐尤药也,能活人亦能杀人;礼乃理焉,可治世亦可乱世”。在掌声中,老艺人颤颤巍巍在女孩的搀扶下缓缓上台。身穿牛仔裤,外着一身蓝色马褂的宣科走上舞台。从他的开场白中,我们就感到,宣科,不是一个“ 照本宣科”的人:“大家好,我看大家都不错,但我们的纳西音乐差不多要完蛋了,因为像我这样的中青年,噢,对不起说错了,应该是中年人,都已经73岁了,而我们的古乐社平均每年都要逝世两个人,而且,今年逝世的指标已经用完了。大家可以看看,舞台上方挂着的照片,就是我们已经去世的十几位老艺人,最近的两位还来不及挂上……”台下一阵唏嘘声。
            
          据介绍,纳西古乐是700年前创自纳西族民间的大型风俗性安魂乐曲,她的历史可追溯到1000多年前,而此次演奏的乐曲最早的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不仅演奏的乐曲年代久远,演奏者中最年长的已是83岁高龄。高寿的老人、老人手中古老的乐器、古老乐器演奏的古曲是纳西古乐的“稀世三宝”。纳西净地提供低于票面价50元的代订优惠。

          据说是唐明皇李隆基所作的一曲宫廷音乐《八卦》,拉开了古乐的序幕。30多位纳西古乐传人端坐并以淡然的神态演奏着,细细聆听,让人感到大唐时代的雄浑气度和江南丝竹的委婉柔美。以李后主所写名词“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谱的古曲《浪淘沙》,是纳西古乐中最具代表性的曲子,它时而端庄肃穆,时而奔腾千里。

          在每首乐曲演奏之前,宣科都要介绍这首乐曲的背景,并随时抨击一些社会现象。他说:“我们纳西族人是崇尚文化和艺术的,前几年,纳西族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是我这样有文化的人,可现在不行了,现在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是流行歌星。我就是敢说话,我不怕,我就是要把这个舞台变成文化批评的场所,为此,我特意穿了和鲁迅一样的长褂。”音乐会场响起观众的掌声与笑声。宣科就是这样,在亦讲亦演中将纳西古乐呈现给观众。每当宣科用流利的英语讲解乐曲时,台下的外国游客都微笑点头表示赞同。正如宣科在演出前所说,“音乐的价值不在于技法,而在于内心。”

          被称为纳西神人的宣科,是大研古乐研究会的会长。高高的颧骨,黝黑的皮肤,说话时手舞足蹈,幽默诙谐。看他的样子,顶多也就50多岁。做过中学英语教师的他,将中英文串在一起,以近乎脱口秀的方式,向中外游客介绍他对中国古老文明及当代社会的见解。在这里,现代与古代,东方与西方,相互碰撞又水乳交融。在他颇具感染力的演讲中,许多人对中国古老文明有了新的了解。

          宣科和纳西古乐曾到过英、法、挪、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到一处,便成为当地的新闻热点。据介绍,在整理曲谱,组建乐队,并从理论上对纳西古乐进行研讨等方面,宣科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可贵的是,现在的乐队里已经培养了一些年轻的纳西乐手。

        来源:网络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97(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