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建筑史

      西方建筑小史:(六)文艺复兴时期

      分享到:
      2009-09-17 14:08:27

        西方建筑小史――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晚期是各个民族国家诞生的时候,原来统一于基督教的西欧文明现在出现了越来越显著的地域差距。前面讲述哥特式建筑的时候,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 哥特式建筑艺术性最强的地方是法国,而高度竞赛最热烈的地方是德国。英国的哥特式建筑特点不如法德那样鲜明。而意大利,算得上哥特式建筑的似乎只有建于 15世纪的米兰大教堂(Milan Cathedral,右图),而且明显保守得多,也就是说和罗马风很像。



          而我们现在要谈的文艺复兴式建筑,则主要是在意大利展开的。

           不管后世人如何评价,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们自己是以恢复到希腊-罗马时期的风格为己任的。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当时在法、德、英这样的国家里面已经出现 了新教运动。不用天主教通用的拉丁语,而是用老百姓能听懂的当地的"土语",也就是当时的法语、德语、英语来传教的做法逐渐流行开来。而作为天主教大本营 的意大利,当然对此十分厌恶。这时的意大利重新兴起了学习希腊文、拉丁文著作的风尚,很多人文大师在此时出现。最初的考古学也在此时诞生,目的就是为了研 究希腊和罗马。反映到建筑上,16世纪的意大利艺术史学家瓦萨里(Vasari)首先用代表野蛮人的"哥特式"咒骂在上述三国已经流行开的新建筑风格。在 他之前,意大利的建筑师们早已经开始了在建筑上给"野蛮人"以回击。而最丰富的弹药库,当然也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也就是说,他们拒绝肋和尖拱,而要回 到柱式和圆拱那里去。

          首先举起建筑界的文艺复兴的大旗的,是15世纪的建筑师布鲁涅列斯基(Brunelleschi),他在佛罗伦萨建的巴齐家族礼拜堂(Pazzi Chapel,1446年,右图),是文艺复兴建筑的先锋。

           而从理论上给文艺复兴以支持的,是活跃在15世纪晚期的建筑师阿尔伯蒂(Alberti,1404-1472)。他写的《论建筑》是继《建筑十书》之后 第二本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建筑学著作。他和达芬奇是好友,知识面也是极其开阔的。在这本书中,他不仅重新整理了维特鲁威的三种柱式,而且还从考古遗迹中发现 了罗马人没有注意到的另两种柱式――塔什干式和混合式。前者比多立克式还原始,连柱子表面的凹道也没有;后者则混合了三种主要柱式的特点。左图是他整理的 5种柱式。

          当然,作为建筑师,光会写书是不行的。他也设计了大量的建筑。右图是他为佛罗伦萨的St Maria教堂设计的正面,已经可以看出他想用希腊神庙掩盖住"山"字形面。

          他对罗马建筑情有独钟。从他为曼托瓦的St Andrea教堂设计的正面(左图),可以明显地看出前面讲希腊-罗马时提到的aAa"凯旋门母题"。

           看到阿尔伯蒂为鲁切拉宫(Palazzo Rucellai,1451年,右图)设计的正面,我们知道他完全理解了"角斗场母题"。各层的壁柱也在依次模仿多立克式、爱奥尼亚式、科林斯式。而他在 这座建筑中尝试的"粗面石工"工艺(Rustication,石头表面几乎不打磨,保持粗糙的外表)也是后世很多人模仿的对象。

          熟悉文艺复兴绘画史的人都知道,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是文艺复兴艺术的中心。建筑也不例外。如同阿尔伯蒂是佛罗伦萨的代表人物一样,罗马的代表人物是布拉曼特(Bramante,1445-1514)。他在很多方面甚至超过了阿尔伯蒂。有 趣的是,他去罗马前也曾和达芬奇一起在米兰共事。相对阿尔伯蒂对古罗马的偏爱,他似乎更喜欢古希腊的柱式。他的代表作有Tempietto庙(右图),灵 感得自古罗马的维斯塔神庙(Temple of Vesta,左图,原顶早已毁坏,现在的丑陋的顶是后人加的)。这座建于1502年的Tempietto小庙表现出的建筑师对古典柱式的理解之准确是空前 的,可以说完全体现出了古希腊建筑特有的和谐的美,虽然古希腊人实际上没有造出一个这样的实例,要知道古希腊人是不造穹窿的。

           Tempietto庙――外圈的圆柱廊加里面一个耸起的穹窿的结构,完全是布拉曼特的创造。但他使用柱子的手法非常符合希腊柱式的意韵,所以整体感觉就 像是真正的古希腊建筑。Tempietto庙对后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为此可以举200年后的两个例子:克里斯多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1632-1723)设计的英国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 Cathedral,1709年,左图)、尼古拉斯·霍克斯莫尔(Nicholas Hawksmoor,1661-1736)设计的英国霍华德庄园陵墓(Mausoleum,Castle Howard,1729年,右下图)。出于对希腊―罗马风格和天主教的冷漠,在文艺复兴进行的当时,英国的建筑风格并没有什么改变。例外的也许只有这时的 英国民宅出现了"E"形的布局,后人以当时统治的王朝名为"都铎式"。

          霍华德庄园陵墓。注意由于这是陵墓,建筑师有意让柱子比柱式规定的更密集,造成的效果和Tempietto庙完全不同。那一个是明快、优雅的,这一个是忧郁、沉默的。简单调整一下柱间距就有这样的效果,可见柱式理论对于建筑的重要性。

           布拉曼特的另一个杰作是威尼斯的St Giorgio大教堂。在其正面(左图)我们看到有两个希腊神庙的正面重叠起来,这样原来厅堂式教堂的"山"字形截面一下子生动了许多。作为对比我们可以 看看前面的比萨教堂。虽然后世模仿他这么做的不多,但是按希腊神庙来装饰教堂的正面以后却几乎成了理所当然的。

           在威尼斯,领军的建筑师是帕拉蒂奥(Palladio,1508-1580)。他的贡献主要是他的一本书――《建筑四书》。他比前人更准确地描绘了五种 柱式。我们现在理解的柱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阐释。他的代表作是在意大利Vicenza的圆厅别墅(Villa Rotonda,1552年,右图),万神庙和希腊神庙的复合体。虽然有人批评他故意将四面的入口建成严格的一样,是为了形式而形式,对于实际的居住并没 有好处。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理解他对古典风格的崇拜。实际上他本人在《建筑四书》中的表现就像个真正的考古学家。

          对于已经成为经典的拱和柱式,帕拉蒂奥有自己的想法。当1549年他受命在一所哥特式大厅的外面加上一圈围廊的时候,他创造了新的拱与柱的结合方式(左图),这是自罗马人创造"角斗场母题"和"凯旋门母题"之后首次有人这么做。后人称之为"帕拉蒂奥母题"。

           文艺复兴建筑在几位大师的指引下,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后人越是像他们那样深刻地理解希腊-罗马风格,就越是觉得光遵从那些准则是不够的。这时,另 一位更加伟大的大师开始领导潮流了。他就是似乎无所不能的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1475-1564)。

          米开朗基罗的天才是一个奇迹,也是他敢于做常人不敢做的事的根据。他是那种敢于嘲笑希腊人的人,因为他太了解那些巨人了,因为他自己就是一个巨人。他的建筑风格是在完全掌握了经典理论之后创造的自己的经典。

           他的建筑才能初次被人所知是在为佛罗伦萨的首富――Medici家族设计Laurentian图书馆时(见右图)。他没有按照希腊人那样讲究平衡,而是 利用透视突出了上下两部分的不对称,从而有了一种楼梯通向隧道的感觉。但作为需要安静的图书馆,这种感觉又恰到好处。后来许多大学的图书馆都仿效了这种设 计。

          他的一个经典是"巨柱式"。左图为16世纪末教皇重建罗马的Capitol(市政广场)时,他设计的档案馆。科林斯式的巨柱贯穿了两层楼,而每层楼都还保留着属于自己的柱子。柱式的对比在这里既产生惊奇又带来了新的和谐,在以前是没人敢在一栋建筑里安排两种柱式的。

          他的另一个经典是1524年Medici家族的家庙中壁龛的设计(右图中左、右上角处各有一个)。你简直找不到一处可以用希腊-罗马规范来描述它的地方,但整体的感觉奇怪地和谐一致。另外,图片中可以看见,他著名的雕塑"昼"、"夜"就存放在这里。

           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看米开朗基罗的同代人,声名丝毫不比他差的拉斐尔(Raphael,1483-1520)。他设计的佛罗伦萨的 Pandolfini府邸的窗户(1520年,左图),每个细节在维特鲁威那里都有依据。这就是他们俩风格不同的地方,一个陶醉在古典的典雅之中,一个要 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是文艺复兴初期和后期不同的地方。

          米开朗基罗开创的风格被称为"手法主义"(Mannerism),也就是说从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进行设计,不必太在乎是否合乎标准。当时这么做的绝不止他一个,这里举几个例子。

           拉斐尔的大弟子罗曼诺(Romano)是一个著名的手法主义者。他在罗马的泰宫(Palazzo del Te,右图,1533年)的设计中,故意让檐部的石块在特定的地方"掉"下来一点,让人吃一惊。而那个孤零零的三角形,虽说是在模仿山墙,但是撑住它的柱 子呢?一切似乎都被他符号化了。

          而他在意大利Mantua的Cavallerizza内院的设计更是让人疯狂。"粗面石工"显得做作,而多立克式柱竟然是扭曲的(1539年,左图)。建筑如果是一首诗的话,前人的诗是吟唱,他的诗大概就是梦呓。语句不见得通顺,但效果是惊人的。

          另一位手法主义的大师小桑加洛(Sangallo)设计的罗马的Farnese府邸(1515年,右图)。三层楼就用了三层完全不同的装饰。

          手法主义不光在意大利盛行,还传到了英、法等国。在英国它被称为"伊丽莎白式",代表建筑是沃莱顿议事厅(Wollaton Hall,1588年,左图)。

          事情到了这一步,新风格的出现已经是迟早的事了。所以当我们看到所谓"第一个巴洛克建筑"是出自一位手法主义建筑师之手的时候,一点都不应惊讶。

        来源:网络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76(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