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建筑史

      西方建筑小史:(四)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时期

      分享到:
      2009-09-17 14:07:15

        西方建筑小史――早期基督教与拜占庭时期

           罗马帝国在4世纪时进入了基督教时代。这一时期的建筑和西方其它文化现象一样,处于停顿时期。因为当时的基督徒认为基督随时可能重新降临,天国的门就要 打开了。这样,尘世间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太在乎。不过有一种建筑,虽然最早出现在基督教时代之前,一直没有什么影响,这时却崭露头角。这就是厅堂 (Basilica)。


          右图为公元2世纪时图拉真(Trajan)皇帝建造的厅堂,为现存两个最大的厅堂之一。

           厅堂的主体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内部由两排柱子纵分为三部分。中间的部分宽而且高,叫中厅(Nave)。两翼的部分窄而且矮,叫侧廊(Aisle)。所 以厅堂的横截面就呈"山"字形。在大厅的两头或者一头,有一个半圆形的龛(Apse)。厅堂在基督教时代之前主要是用作法庭、市场或者会场,龛就是安置法 官或者会议主持人的座位的地方(平面图见左)。和万神庙以及浴场不同,厅堂里面没有造价昂贵的穹窿或者精巧的十字拱,而是采用了简单的梁柱结构――标准的 科林斯式柱加木屋顶。应该说厅堂在那时是不算高档次建筑的。

          也许正是因为其普通,后来的基督徒可以比较方便地得到它们,而其内部宽敞的空间又正好符合他们聚众传教的需要,所以最早的基督教堂就是直接在厅堂的基础上改建而来的。反正天国就要来了,大家先将就一下吧。

          于是原来法官坐的地方现在成了主教的位子。从此厅堂的型制也就部分地决定了后世所有教堂的型制。后世教堂的中厅――有一排排长椅让信徒们在一起听道、祈祷的地方,两侧总是各有一排撑起整个大厅的柱子,柱子再往外就是窄而低的侧廊。这样的布局明显是受厅堂的影响所致。

           理所当然地,由厅堂改建或者模仿厅堂的早期教堂被称为厅堂式教堂。比较有名的如建于公元4世纪的老St Peter教堂(结构图见右),罗马主教(这个职位后来升格为教皇)的御座所在地、天主教信仰的中心。12个世纪后它被拆掉,原址上建造了现在的梵蒂冈 St Peter大教堂。其典型的"山"字形截面是厅堂式教堂的标志,也是后世一大批教堂的榜样,包括国内最有名的厅堂式教堂、有"远东第一堂"之称的上海佘山 大教堂。

           现在还存在的厅堂式教堂中,最早也是最有名的应该是在巴勒斯坦的耶稣降生处原址上,由最早皈依基督教的君士坦丁(Constantine)皇帝建造的圣 诞大教堂(Nativity Church,建于330 AD,左图)。内部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图拉真的厅堂。2001年,由于一次震惊世界的劫持人质事件,这座古老的建筑还经历了一次宗教战争式的考验。

          早期的教堂除了有厅堂式之外,还有两种型制:集中式和十字式。

          集中式教堂的布局不像厅堂式那样主要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而是一个圆形大厅。中央部分是一个大的穹窿,周围是一圈回廊。最早的集中式教堂已不存。现 存最著名的实例在罗马,是13世纪在君士坦丁女儿的墓上改建的St Constanza教堂(见右图,穹窿已被屋顶盖住)。由于这个穹窿的跨度仅12米,所以在下面支撑的不是万神庙那样的一圈厚墙,而是12对柱子。左图为 St Constanza教堂的内部。早期的教堂有一些不是为了聚众讲道,而是为了瞻仰圣徒的遗物而建。这种教堂大多采用这样的集中式布局。

           十字式,顾名思义其布局不象集中式那样是圆,而是一个十字,之所以采取这样的布局可能和基督教对十字架的崇拜有关系。中央的大厅仍然以一个穹窿为主体, 但大厅往四周各伸出一个矮矮的"翼廊"(Wing)。如果是在帝国东部,四个翼廊的大小是一样的;如果是在帝国西部,则有一个翼廊长一些。后世分别称之 为"希腊十字"和"拉丁十字"。右图是现存最早的十字式教堂――罗马的Galla Placidia墓(公元5世纪),外部看似乎是四方的中厅,里面却是一个穹窿。请注意,这里的穹窿直径仅3米,所以令后世建筑师头痛的一个问题现在暂时 还没有暴露出来。

          公元5世纪下半叶,西哥特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现今欧洲的大部分,特别是西欧从此陷入文明的黑夜。从建筑的角度上说很 明显,大概有3、4个世纪的时间,西欧建筑没有什么发展,其主要的样式仍就是上面提到的三种教堂。更有甚者,这一时期统治西欧的天主教强调"无知是福", 几乎全面否定了希腊-罗马文明。学术研究水平下降,许多技术失传了。罗马城中许多建筑被荒弃,甚至成了任人取用的采石场。这一点和圆明园被焚之后的命运很 相似。

          但是在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局势相对稳定。由于统治这里的是东正教(又称"希腊正教"),对希腊-罗马传统文化比较 宽容,所以文明仍然继续着,虽然创造力已大不如前。到15世纪东罗马帝国灭亡之前,这里的建筑已形成了相当出色的风格,建筑史上称为拜占庭时期。

           无庸讳言,拜占庭时期的建筑仍然是以教堂为主。在前面提到的三种早期教堂形式的基础上,他们作出了独特贡献。他们好象对穹窿有偏爱。在原来厅堂式教堂的 中厅顶上,他们要加上穹窿。象十字式教堂那样中央已有穹窿的,他们就加大跨度。但前面隐藏的问题就出来了。厅堂的中厅是方形的,十字的相交部分也是方形 的,那么如何将一个圆的穹窿放置在方形的厅上呢?

          他们的对策是发明了"内角拱"(Squinch,右图,注意穹窿是怎样通过它坐落在四方的墙上的)和"帆拱"(Pendentive,左图,四个连续的帆拱。注意,它们的上面可以很方便地加上穹窿,而下面已经是四方的了)。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品是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的St Sophia清真寺(右图)。它原来的名字是St Sophia大教堂。这 里曾经是东罗马帝国的国家教堂,建于公元6世纪。关于它的历史简直可以写一本书。首先要知道它最初的设计是厅堂式教堂上面加大穹窿,穹窿的重量通过四个帆 拱(下图中可见)传递到四个大柱墩上。但是柱墩毕竟是分离的,不是万神庙那样的一圈厚墙。柱墩也不能造得太厚,否则中厅内部的空间就受到影响了。所以如何 平衡掉穹窿施加的外推力是最大的问题。设计者于是在大穹窿的两侧加了两个小一些的穹窿来分担大穹窿的重量,再加上帆拱、柱墩来撑住小穹窿。这样还嫌不够 稳,厅堂内部、外部还使用了大量的拱来承重。其结果就是现在这样层峦叠嶂般的一番景象。建筑技术本身在这里已经具有了艺术感。

           应该说这样的努力还是有效果的,中央大穹窿的顶离地面近55米(将近18层楼高的一个完整的室内空间),内部的空间极为宽敞。据说落成时,查士丁尼 (Justinian)皇帝自豪地向《圣经》中的神话人物叫板:所罗门王啊,今天我终于胜过你了!但穹窿的外推力到底没有得到充分的平衡。土耳其又属于地 震多发地带,最近的一次(2000年)大约造成了2万人死亡。历次大地震对St Sophia大教堂都有损害,穹窿总是被震蹋。修复时人们总以为是穹窿向下的压力太大,于是增加拱,这当然没有解决问题。15世纪后,伊斯兰教进入这里, 大教堂被改成清真寺(上图中可见的四座尖塔就是这时期加上的)。伊斯兰建筑师估计到是外推力太大,于是在大穹窿周围加了四个有小圆顶的塔楼(上图中穹窿边 上可见两个),以期能彻底稳定住。到了19世纪,大地震又一次震坏了穹窿。这次来解决问题的是两个意大利建筑师。他们经过计算(感谢上帝,力学终于进步 了!),发现问题的核心还是没有完全平衡掉外推力。在不改变已有建筑的原则下,他们用四根铁索像孙悟空头上的金箍一样从外面捆住大穹窿,给予它额外的向内 约束。问题终于到此为止。虽然这一切现在都成了文物,但在建筑史上,它们还是被归于不应该发生的事例。

           出于同属东正教信仰的关系,St Sophia大教堂对于东欧建筑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种在方厅上加圆穹窿的做法被许多地方的教堂所仿效。还好他们没有皇帝那样大的野心,所以造成的损失 也小。而在西欧,也有仿效它的。比如在威尼斯的St Marco教堂(建于11世纪,见右图,很多装饰都是后来加上的)。

           拜占庭时期建筑的特点,除了对穹窿的偏爱之外,就是马赛克(Mosaic)技术的大量使用。这种用涂有色彩的小陶瓷片来拼组图案的方法在罗马帝国初期就 已经很盛行了。著名的庞贝城就出土了不少。但是把马赛克大量地用在教堂内部的装饰上是拜占庭时期的特色。耶稣、天使、圣徒等等的像都是如左图那样拼组出来 的(左图就是那位造St Sophia大教堂的查士丁尼皇帝的像)。后世的教堂虽然已没有这样的习惯,但许多教堂的窗户仍在用不同颜色的玻璃拼出一些图案或者人像来,这就是马赛克 技术的遗风。

          拜占庭帝国到了后期逐渐走向衰落。而这时的西欧正走出文明的黑夜,出现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来源:网络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30(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