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中国篆刻史

      秦汉印的艺术特色

      分享到:
      2009-09-14 12:13:03

        秦代寿命很短,匆匆十五年,留下的印迹不多。汉代是篆刻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有大量的印章传世,其中的许多杰作,我们今天反复观赏仍然十分耐人寻味,不得不为之叹服。

        古玺印的印文书体随时代而变,随当时社会通用的书体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秦印上的篆文书体颇为接近秦权量诏版铭文、《泰山刻石》、《郫琊台刻石》上的体势风格,有的甚至近似于《睡虎地秦简》上的字形,为篆体与隶体的混合形,是一种古隶体势。

        白文秦印均沿用古玺格式,以文字配以栏界,“口”形、“日”形、“田”形均有。秦印文字较多自然书写的意味,即其印文的安置,一般并不为适应印面外形而着意摆布字形,所以.栏界与文字相辅相成。文字本身形态虽已成方形,但不似汉印文字那么完满,故而富有轻松、自然的韵味。印面的整体效果是与栏界合作实现的。正因为秦印印文形态较多自然轻松的韵味,再加上栏界的辅助作用,形成了秦印雅逸爽畅的格调。

        到了西汉,印文字形日益方满化,栏界的辅助功用已不存在,相反使印面形式有闷塞之感,所以西汉初期的印章承秦式,尚有栏界,至中期便消失了。看汉印上的文字布置,一个字为一个完满的方形(或长方,或扁方,或正方)如四个字则由四个小方形组合为一个大方形,即印章的整形。这是汉印的基本形式规则。

        由于印章的庄重用途,决定了当时的印章必须用古体一篆书。而当时正是隶书盛行的时代,即使写篆书也多少受到流行书体一隶书的影响。因此,当时的许多篆书书迹并未能保持纯正的篆形和篆味,这在各种汉代铜器铭文和刻石篆书中都得到充分的体现,汉代印章也是如此。但也正因为这样,汉代的篆书形成了与前代不同的独自的字形与趣味。

        汉印的印文书体,有基本遵循小篆规矩而略有出格者,有多半已为隶书形体而兼有篆意者,也有以鸟虫书作印的。此外,还可从殉葬专用印中见到为数不多的、十分草率的隶书印。在这几种印文字形中,占据主流的则是第一种。

        在印面布局中,根据总体要求和各个文字字形的可变因素,或以屈曲回绕的手法以增加线条,或因其字偏旁线条过多而省略某些笔画,均是为了达到字形的完满和总体的方整,从而形成了汉印的字形特色和布局格式,这是汉印艺术形式美的基本特色。

        秦代印章,就目前所见,官印均出于凿刻,白文;私印也多为凿刻,白文。汉代印章,西汉宫印多出于铸造,只有将军印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多为凿刻,均为白文;东汉官印则以凿刻为多。亦为白文。从古印遗存来看,魏晋时的将军印等各种急就章比汉代的更富有天趣。西汉私印在初期也多出自凿刻,白文,而自中期以后铸印渐多。东汉私印有铸有凿,也多为白文,朱文印很少,朱文印到魏晋时期渐多起来。

        魏晋印章大多沿续汉印的形式与格调,故传世的这一类魏晋印大多难与汉印明确区分,这与西汉初期印难与秦印明确区分一样。所以历来出版的古印集中往往以“秦汉魏晋”统为一大类,甚至再加上南北朝,而不作确切朝代的划分。在魏晋印章中也确实有许多放在汉印中毫不逊色甚至有胜过之处的佳作,篆刻家们往往也习惯于将它们与汉印一并看待。这些印,实际上可看作属于“汉印”这一篆刻艺术的审美范畴,所以我在本书中所说“汉印”,不只对汉印而言,也包括这一类魏晋印。

        所谓“铸印”,是经过精心设计、制作,铸造而成的,其印文字形、布局一般都十分谨严、规整,线条也十分匀称。而凿印是直接在预先铸造好的印坯上刻制,以应临时急用,故其字形和布局大多不十分规整,有的甚至十分随意,具有意外的妙趣。但也有些凿印刻得十分严
        谨、工整,线条挺拔均匀,玉印中的精工之作尤其如此。我们在摹习古印时,既要琢磨和把握
        它的形式技巧,同时还应注意感受它因不同的印材、或铸或凿所产生的不同的气息和意趣。

        来源:网络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82(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