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名人访谈 >>
    1. 名画家刘小东为什么画名模林志玲
    2. 画家刘小东、名模林志玲,两个似乎根本不搭界的人,其共同点就是曾经或正在从事美术,还有就是“当红”。不久前,刘小东在广州为这位台湾美女画了一幅肖像,目前该作品已经由一家法国画廊收购后赠送给广东美术馆。 刘小东说,画美女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美术馆机制的健康发展。 刘小东为林志玲画肖像 去年得到信息后,记者马上致电刘小东。电话那边的他,声音略带沙哑,满是疲惫,他说自己人在广州,正在应邀做一个讲座,答应第二天接受电话采访。按照约定的时间再次打去电话时,刘小东已经回到北京,可能因为睡了一个饱觉,精神明显好了许多。 去年12月19日,应广东美术馆邀请,“刘小东:写生”作品展在那里开幕,待了数天后,刘小东返回北京。今年1月1日,再赴广州,专程为林志玲画像。林志玲则于当天晚上七八点到达广州,刘小东当晚随便吃了 [详细...]
    1. 海派书画及书画家与豫园的情结
    2. 豫园是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亦是“海上画派”的发祥之地。 清末的上海,由于其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艺术品市场,吸引了众多的书画家蜂拥而至,在“十里洋场”施展自己的身手,使原先几乎无“画坛”可言的上海,迅速成为全国画坛的重镇。而豫园因其在上海特有的地理位置、环境氛围和历史文化内涵,更是成为书画家们云集之地。任伯年初到上海即寄寓于豫园的飞丹阁,吴昌硕更是长时期在豫园进行书画创作。其他如高邕、钱慧安、蒲华、胡公寿、杨逸、王震等海上画派的先辈名家,无一不与豫园结下过翰墨姻缘。 清末民初上海的书画家喜好结社,这既是联谊的需要,也是商业的需要,而当时上海重要的书画社团也大多设立于豫园及其周围。如早在同治元年,也就是1862年,吴家麟即在豫园创办“萍花书画会”,此后又有“飞丹阁书画会”、“海上题襟馆金石书画会” [详细...]
    1. 关于中国书画市场形势、书画艺术的价值、字画鉴定等问题
    2. 程向华答《大众网》记者问 2006年 11 月1日,山东省书画艺术评审委员会主任、山东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山东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程向华就当前中国书画市场形势、书画艺术的价值、名家字画等问题,接受了《大众网》的记者采访。 记 者:程主任,请问当前中国书画市场的形势如何? 程向华:中国当前书画市场的形势是这样的:一方面书画市场的需求日益扩大,高中低档次的字画需求年年增加。尤其是高中档的字画需求量市场缺口比较大。现在,国家级、省级书画团体负责人的字画市场上很难买到,尤其是国内几个比较著名的书画家的作品,市场上越来越稀少,求购十分困难。这就造成了高仿作品、假冒作品充斥市场。有些仿品可以达到了以假乱真,以假胜真的地步,很多人往往在市场上买高仿作品,用于人情往来的交往的馈赠礼品。这给书画鉴定和评审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困难。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名人字画 [详细...]
    1. 吴冠中:道是平淡,却见浓艳
    2. 在2004年出版《画外音》之后,山东画报出版社相继又推出了《文心独白》和《画里阴晴》两本书,就此,我们看到了吴冠中文集一个相对清晰的格局。作为画家,如此倾心于文字,原本是一件带着冒险精神的事。毕竟,绘画作为视觉艺术与文字的表达方式有些许杌陧之处。但吴冠中却以他丰沛的艺术精神,看似率性实则轻灵地驾驭了这种表达方式,并使散文创作成为其整体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写作也是一种自由的创造,而吴冠中又有一颗如此奔放的灵魂,绘画固然能容纳下他的笔墨,又怎能写尽他的心胸呢? 书中的文字尽管来处不一,却都有一种“回望”的立场。这一回首,便是刹那芳华。即便是国立艺专时同窗的奋发青年,待提笔时已是两鬓斑白;那些在政局更迭与时事变迁中经历的苦难,吴冠中并没有强作欢颜,但经过时间的淘洗,一一道来时,也只如一杯淡下去了的茶。此时与彼时的交错,让我们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一张张 [详细...]
    1. 李象群:要解放全人类 最终还是要先解放自己(作者:李象群)
    2. 在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上,现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雕塑家李象群先生的的作品《堆云?堆雪》展览过程中被观众投诉。展览方用白方巾遮在半裸女性雕塑私处,引起媒体与观众的普遍关注。就此事访问了这件雕塑作品的作者李象群先生。访问开始李象群先生就表达了他对此事件的一连串的发问,他认为这个事件本身并不仅仅是放上一块布这么简单的现象。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本身要表达的内容,从艺术教育到当代艺术语言的接受。从官本位到主旋律作品等角度来了解这个事件的背后。笔者以为这件作品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并不是仅仅是艺术艺术语言的问题。另外还有对道德底线判断的问题。更多牵连的是文化问题。李象群先生在谈及作品本身的时候说:“整个作品的垂直线与水平线交替使用产生了一种建筑感,这种建筑感产生了作品庄重感的结构。但又与裸露形成了一种矛盾,似乎破坏了这样的庄重感。但这种姿态 [详细...]
    1. 宋玉明:沿着关注本土艺术的思路
    2. 今天是深圳美术馆30岁生日。深圳美术馆建馆30周年文献展和深圳美术馆馆藏精品展今日同时开幕。1976年的12月,深圳美术馆的前身深圳展览馆建成。30年过去了,深圳美术馆已有五任馆长见证它的历史。现任馆长宋玉明是早期来深的国画家,他也是与这座城市美术馆一同成长的。宋玉明说,深圳美术馆与深圳这座城市一同成长,已成为深圳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前,宋玉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美术馆与一座城市的创意文化土壤。 记者:深圳美术馆的前身深圳展览馆是1976年建成的,是作为一个对外传播的窗口,而那时又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深圳展览馆的出现具有什么意义? 宋玉明:那时展览馆邀请了一大批国内著名的艺术家来到深圳,如李可染、程十发、黄胄等。他们在深圳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迸发出极大的创作热情,为深圳创作了许多宝贵的作品,现都收藏在深圳美术馆,都 [详细...]
    1. 高岭访谈:艺术现象——“红光亮”的前世今生(作者:裴刚)
    2.  在当代艺术的汹涌大潮中,符号被挪用已经是寻常手段。尤其是对文革这样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符号”挪用,被越来越多的后来者大快朵颐的挪来挪去,已经到了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的程度。   自80年代末开始,人们重新认识中国的时候,发现直接挪用的方式更为有效。也就是和中国自身的文化、形象发生关联,用平面化、平涂化的手法来表现商业化和物质化对人的精神性的消解。不管是文革符号的重新利用还是把中国人画的很丑的现象都是文化与社会现实博弈的结果。早期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开始从现代主义、后古典转向对中国现状的具体的认识、表现的艺术家们,是基于对现实与文化的敏锐思考而产生的,是具有开创性价值和意义的。后来的加入者其中有很多是非创造性、没有创造力的作品往往是肤浅和苍白无力的。而这样一种艺术现象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和意义呢?恰好2008年8月2日程昕东国际当代艺 [详细...]

更多 名人访谈
    1
《中华英才》专访海洋画派创始人宋明远先生
    2
古琴家、画家高建国专访:一弹流水一弹月,七弦琴...
    3
孔维克:“徐蒋体系”是中国绘画传承创新的最佳例证
    4
中国美术家网主编杨小薇专访油画家李文
    5
中国艺术何必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小跟班”
    6
艺术是穿透“精神雾霾”的光电—杨小薇专访清华美...
    7
杭法基:我是“无象”法门——“人面+痕面”水墨...
    8
《移动的画案》漂移在千岛湖上
    9
戴非凡:你为什么还要活在别人眼中的世界
    10
自在途程-余丁对话靳尚谊
    11
【雅昌专访】刘晓迎:“提笔有出处,落墨见功夫”
    12
访当代最具贡献书画家“当代猫王”画家李苦寒
    13
德艺双馨 超凡脱俗——访书画家叶智平
    14
天猫-今奇猫----访著名画家曹今奇
    15
访镇平玉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甘海燕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314(s)   1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