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美术理论 >> 书法

      毛泽东狂草书法艺术探微

      分享到:
      2010-07-12 10:30:24

        毛 泽 东 狂 草 书 法 艺 术 探微“无 限 风 光 在 险 峰”
        ——毛 泽 东 狂 草 书 法 艺 术 探微

        苏显双


        作为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代伟人毛泽东,以其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书法家的诸多身份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成就,赢得了亿万人民的景仰和爱戴。近几年,随着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吸引了更多人关注的目光,其“汪洋恣肆、气度恢弘,充溢着非凡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胆略和豪情”(1)的“毛体”狂草书法赋予了中国书法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将其代表作品置于书史之任何时期,都堪称独标一帜,不同凡俗。

        2000年12月由《中国书法》、《书法导报》联合组织的“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家”专家评选揭晓,毛泽东的狂草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专家评委,名列第五,确立了其在现代书史上应有的地位。全面考察毛泽东走过的书法艺术道路,深入剖析其狂草艺术的成就,对于认识二十世纪书法的某些特质及指导当代书法创作均大有裨益。
        一 由传世墨迹看毛泽东书法的分期
        毛泽东传世墨迹主要收录在《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手书古诗词》、《毛泽东诗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墨迹续编》、《毛泽东题词墨迹选》和《毛泽东诗词手迹选》中,以书信、题词、手稿、书自作诗词为主要内容,书体主要为行书和草书(楷书极少,篆隶阙如),从现已发表的五百余幅作品中可大致对其作品予以分期。

        (一)1921年以前为第一期。
        这一时期,毛泽东尚处于学子时期,他入私塾、进师范,接受了系统的国学传统教育,打下了严谨而扎实的书法功底。代表作有16岁时写给表兄文运昌的还书便条、楷书屈原《离骚经》(1913年)、行楷《讲堂录》(1913年)、楷书《明耻篇》封面16字批语(1915年)、《致萧子升信》(1915年)和25岁举办工人夜校时的题字《夜学日志》四字(1918年)。这些作品以楷体、魏碑体为主,是拟古阶段,可明显看出晋唐大家的影子。总体而言其结体修长峭拔,灵动开张,线条瘦硬刚直,骨力强劲。虽尚未定型,却出手不凡,格调高雅,表现出超凡的艺术天赋。
        屈原《离骚》云:“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年青时的毛泽东天姿超迈,勤奋好学,内美与修能两相结合,自然为日后的大器晚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1921—1949年为第二期。
        这一时期作品以行草书为主,为风格初步形成阶段。所作已脱略古人樊篱,由平正进入险绝,少了早年的沉静严整,多了些纵逸奇崛。笔画中常出现书家禁忌的“长枪大戟”,显露出独特的个性。初步具备了潇洒奔放、斜向右上的“毛体”特点。
        1921—1938年之间由于抗战恶劣条件所限,毛泽东不可能有过多的精力研习书法,所遗留下的墨迹也寥寥无几。1939年后延安的生活相对稳定,毛泽东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不忘寄情翰墨,晋唐小楷一直未离身边。所临《兰亭序》完全以自家法书之,旧瓶装新酒,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与自作词《沁园春 雪》意思相仿佛,为这一时期不可多得的佳作。为我们研究其行草书风格的变迁提供了很好的依据。这一时期毛泽东留下了大量的题词书法,主要有1937年春为陕甘宁边区《边区教师》杂志题词“为教育新后代而努力”,1941年冬为中共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和1942年为《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三周年题词“准备反攻”等。这些题词多为行书,贴近大众,雅俗共赏,用笔不饰雕琢,率性而为,笔触清晰可见,可谓笔精墨妙,超尘拔俗。“始终贯穿着一种字势倾斜,斜中求稳,劲健有力的气势。”(2)其开张劲健的线条或如利剑长戈,或如鹰击长空,矫健多姿,震人神魄,“往往一幅题词即会发动一次大的革命行动,或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3)成为他革命战争中的“投枪”和“匕首”,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动员读者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四十年代末毛泽东住进北京中南海,胜利的喜悦和环境的相对优越使他对书法投入了更多的热情。这期间佳作迭出,如1945年10月重书1936年填写的《沁园春 雪》、1949年4月《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和1949年4月29日《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等。这些作品以行草为主,杂以楷、行,字体大小变化丰富,或笔沉墨实,含蓄蕴藉,或飘逸洒脱,锋芒毕露,有“戈戟钴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唐 张怀瑾语)其主笔更是时常夸大逸出,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变动不拘,不可端倪,可谓渐入佳境。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知难而上,在行草书领域里奋力地寻觅挖掘,以丰富自己的书法语言。

        (三)1949至晚年为第三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和平的经济建设时期,在“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的氛围下,毛泽东遍览历代名家法帖,最终把目光紧紧锁定在草书上。尤其是1959年卸去国家主席职务后,摆脱了不少日常行政事务的他休息时便练练书法。“黄炎培有一本王羲之的真迹,毛泽东借来看,说好借一个月。那一个月毛泽东工作一停便翻开来看,爱不释手……练到兴头,吃饭也叫不应”。(《红墙内外——毛泽东生活实录》)从文献记载来看,这一时期他从博物馆和私人手中借出大量草书原作、阁帖及印刷品,王羲之、黄庭坚、祝允明、徐渭、傅山、于右任等草书大家之作都曾寓目,渐渐地笔下习气渐脱,由险绝复归平正,向平淡、典雅、闲远的人书俱老的自由之境迈进。毛泽东以他豪放的性格、博大的胸怀和“裂破古
        今,纵横天下”的气势专攻草书,是基于他个人性格、气质、喜好上的自然而正确的选择。这一时期他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主要作品有1950年10月《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1954年夏《浪淘沙 北戴河》、1956年《水调歌头 游泳》、1957年5月11日《蝶恋花 答李淑一 》、196]年9月《清平乐 六盘山》、1961年10月16日《沁园春 长沙》、1962年4月20日《七律 长征》、1963年2月5日《满江红 和郭沫若同志》、《西江月 井岗山》和《忆秦娥 娄山关》等。这些作品草法规范,结体宽博,动中寓静,平中寓奇,具有大家风范。可谓字字摄人心魄,件件神采照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书法艺术遗产。其中尤值一提的是1958年10月16日毛泽东写给秘书田家英一封具有历史意义的信。(4)此信逸笔草草,全以神行,无拘无束,意态自然,充分显露丁其戛戛独造,不与人同的个性魅力,堪为毛泽东的草书代表作。又是重要的历史书法文献,是标志着毛泽东书法历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现将全信内容移录如下:
        田家英同志:
        请将已存各种草书字帖清出给我,包括若干拓本(王羲之等),于右任千字文及草诀歌。此外,请向故宫博物院负责人(是否郑振铎?)一询,可否借阅那里的各种草书手迹若干,如可,应开单据,以便按件清还。
        毛泽东
        十月十六日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谈及书法的信件,透露出他晚年书法观——决心写草。1959年到1960年,毛泽东一心沉潜于草书经典作品中,向狂草发动“攻势”,反映了他对帖学的重视和对书法美学的独到见解。从中亦可看出他对草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视,这也体现了毛泽东的治学之求实严谨,对传统的尊重和具有‘推陈出新’的创造意识”。(5)
        二、从《忆秦娥 娄山关》看毛泽东狂草艺术特征
        《忆秦娥 娄山关》作于长征途中著名的遵义会议之后的1935年2月,是描绘红军攻克娄山关的胜利的“长征凯歌第一曲”。此次胜利对全军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它是红军转败为胜,转危为安,变被动为主动的重要标志。作者在“自注”中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氓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此作重写于1963年(一作1961年),虽事移时迁,但重温历史,毛泽东的心情是极复杂的。作品随其情感的波动而起伏变幻,时而高亢昂扬,时而低回婉转,笔墨酣畅,大气淋漓,论者皆以为是毛泽东最伟大的狂草代表作。周俊杰更是将其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认为该作“是毛泽东诗书最完善的结合,是其充满悲壮一生的感情的浓缩,是他书法技巧达到高峰时必然的偶然表现,正像历史上任何伟大的作品不可重复一样,在这以前和以
        后,他再也没有写出如此精美的、可与之相媲美的作品。从整个书法史上,此作无疑是狂草书中一颗明珠,也是几千年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6)
        《忆秦娥 娄山关》的艺术特色是鲜明而强烈,丰富而又深邃的。可以用“雄奇瑰丽”(7)四字评之,其笔画坚而浑,体势奇而稳,章法变而贯,存在着高迈健拔之韵,深沉刚正之情,坚不可破之质,浩然行空之气。即刘熙载所谓缺一不可以为书的“高韵、深情、坚质、浩气”。
        下面试从用笔、结体和章法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

        (一)用笔以中锋为主,振笔直书,刚柔相济。
        中锋用笔主要源于怀素《自叙帖》的影响,其线条盘钩环绕,多力丰筋,圆融遒逸,外柔内刚,神采飞扬。轻提处多于重顿,以提为按,笔笔离纸,而又笔笔镇纸,如锥划沙、印印泥。由于作品中贯注了作者的主体精神和情绪,故运笔大胆肯定,略无滞碍,但见走墨连绵,势不可挡,有如惊沙坐飞,气势雄浑。即使有些瘦劲夭矫的线条有如游丝袅空(如“关”、“漫”、“苍山如海”等),亦能力悬千钧,并不象有些人认为的“软弱浮滑”,此乃“百炼刚化为绕指柔,柔非弱,刚极乃柔。”(8)非年高手硬者不敢为、不能为也。
        毛泽东早年在《讲堂录》中认为:“文贵颠倒簸弄,故曰做;字宜振笔直书,故曰写。”“振笔直书”是他书法上终生保持的特色,故他的书法多凌空取势、不做技巧的卖弄,大胆落笔,直抒胸臆,使得其草书奔腾如电,“以恢宏的气象,昂扬激奋的节奏先声夺人”。(9)
        孙过庭《书谱》谓:“草贵流而畅”。但一味使转难免失之柔弱,毛泽东深谙此理,故于回环盘绕运笔中时时参以折笔、断笔,这样圆中寓方,以断为连,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审美内涵。狂草书用笔贵在疾速,疾而谨于法度尤难。毛泽东的笔下大与小、曲与直、动与静、长与短、点与线的诸多对立因素很好地统一于一起,其线条舒展处如行云流水,激荡处如瀑泄千里,顿挫处似高山凝云。让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一名伟大的辩证法家的过人之处。

        (二)结体雄肆开张,正中寓奇,变动弗拘。
        汉字作为交流工具具有点画结体固定不变的一面,而作为艺术形式又有变幻不定的一面。对狂草来说更是变动弗拘,一切为情感的渲泄和个性的表达服务。“毛体”最动人处或者说最能表现个性特征处关键在乎其体势开张、雍容大度的独特的结体。
        该作的结体仍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纵长体势,但向右上倾斜的特征不那么明显,一切的变化都不露痕迹,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可谓“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孙过庭《书谱》语)。 在理法允许的范围内或变形、或离合、或示意、或减省……完全是率意而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倪,但却能和谐统一于宽博大气的整体基调下。有些字如“风”、“马”、“咽”、“而”造型夸张奇险,“铁”更是纵笔直下,大过其他字两倍以上,成为全幅的“字眼”,极具冲击力,给欣赏者以想象和回味的余地。自此作品似乎进入非理性的颠狂状态,自由奔放、波澜起伏、心不知手、手不知笔,却能意到法随,随心所欲不逾矩。
        康德说:“艺术的最高成就是风格”。风格的 形成是书家创作趋于成熟的标志,“毛体”书法风格形成虽然很早,但真正成熟完备则在晚年,此作便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三)章法茂密自然,波澜壮阔,宛如天成。
        全幅云烟满纸,大气淋漓,由最初的有行有列到后来的无行无列,冲破格式束缚,展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伸缩性,饱满生动,无丝毫的局促胆怯,尽管写于三张十六开的信纸上,却一气呵成,天衣无缝,可见其空间构形能力之强。其每一次蘸墨都连写数字,直至枯笔渴笔。润含春雨,干裂秋风,润燥互见,虚实相生,更有一种运动美,气势美。也使得各字之间上下呼应,左右穿插,修短合度,疏密相间,“乍断复连,承上生下,恋子顾母,如人坐卧、行走、奔趋、揖让、歌舞、擘踊、醉狂、颠伏,各尽其态”(10)。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又似众星之列河翰。其“字体大小颇有相径庭者,如老翁携幼孙行,长短参差,而情意真挚,痛痒相关。”(11)达到了孙过庭所说的:“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中国传统美学的最高要求。
        刘熙载《艺概 书概》中云:“书要心思微,魄力大。微者条理于字中,大者磅礴乎字外”。《忆秦娥 娄山关》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意境上均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不仅从狂草形质的成熟性和神采的理识上来说是首屈一指的,其出神入化的狂草境界更是至今无人可以超越的。对此当代书家沈鹏在《浪漫主义精神的高扬》一文中给予了准确的评价:“毛泽东浪漫主义行草书的杰作,强调个性,强调主观表现,纯然是高屋建瓴、所向无碍、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的气概,着眼总体战略而不拘泥一城一池之得失,自由烂漫而毫不顾忌胶柱鼓瑟之成规。……都是足以垂诸后世的珍品。”(12)

        结 语
        狂草发韧于魏晋而盛于唐,张旭首开狂草之先河,体势连绵,笔意奔放,怀素以狂继颠,把狂草推向了最自由、最写意的峰巅。狂草的出现突破了理性的框架,体现出书家超理性的精神气息,使书法艺术成为纯表现的艺术形式。但因其草法难识难记,章法变幻莫测,不仅对技法的要求甚高,还要有盖世之才和吞吐大荒,容纳万物的宽广胸襟以及浓郁炽烈的情感,故敢于涉足者代见稀少。毛泽东以政治家的胆识、诗人的浪漫、革命家的胸襟、超人的天姿和浓厚的国学传统修养勇敢地接过了狂草这杆大旗,他取人之不敢取,得人之不能得,虽于浪漫大化中亦不失自我,虽于千变万化中亦不泯本真,在狂草书创作上表现出非凡的艺术造诣,登上了现代书法史上的最高峰。

        注 释:
        (1)崔自默:《“横空出世,莽昆仑”——毛泽东草书<长征>巨作真迹展示断想》,《中国书法》,1998年第2期。
        (2)(5)李青:《毛泽东书法艺术评述》,载《毛泽东诗词手迹选》,三秦出版社,1993年10月。
        (8)(6)周俊杰:《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毛泽东狂草书简论》,《青少年书法报》1999年第l期。
        (4)《毛泽东书信选集》第547页,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
        (7)语出“推翻历史三千年,自铸雄奇魄丽词”。(柳亚子《咏诗三首呈毛泽东》)。
        (8)姚孟起:《字学忆参》,《明清书法论文选》第910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年4月。
        (9)刘宗超:《中国书法现代史》第14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年6月。
        (10)宋曹:《书法约言》,《历代书法论文选》第57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
        (11)包世臣:《艺舟双楫》,《历代书法论文选》第665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
        (12)朱仁夫:《中国现代书法史》第35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2月。

      更多 美术理论
        1
      书画同源终将合流
        2
      刘玉来:书法的实用与艺术论
        3
      谈谈怎样画人物速写
        4
      俞兆平:论艺术的抽象
        5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6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7
      浅谈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
        8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9
      浅论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10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11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12
      谈素描情感——绘画教学之随想
        13
      浅论马克思主义与复合型美术人才培养
        14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15
      浅论素描艺术风格与现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建立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75(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