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美术理论 >>

      千元画作瞬间身价十几万? 画家幕后推手创富路(作者:潘佼佼)

      分享到:
      2010-01-29 13:45:32

          来源 :《成都商报》




          “我总是问公司的年轻人,你们哪一个的起点不比我高?”3月4日,在K画廊一旁的小酒吧里,初中毕业生、曾经的都江堰农村娃、军工厂工人、流浪诗人,现在的著名画家推手、某艺术网站CEO、K画廊老板杨凯喝着手磨咖啡,目光矍铄。



          24年前,他为了攒下43元的学费蹲坐在都江堰的路边卖李子;14年前,在新疆做生意的他亏掉了所有积蓄;7年前,生意失败后又遭遇家庭破裂,单身的他一边忙着“东山再起”一边抚养女儿。



          如今,完美的结局正渐渐走近———他成为内地很多画家的幕后推手,被年轻艺术家称为“我心中的凯哥”,而他库房里收藏的周春芽、张晓刚、庞茂琨等大牌艺术家的作品早已身价不菲。



          初入商场 文艺青年遭遇滑铁卢



          1992年,杨凯在本地一家工厂已经工作了5年,经过仔细考虑之后,他决定走出工厂开始自己的社会之旅。拔剑四顾心茫然,是杨凯当时心态的真实写照。但是当时的他,更像一个文艺青年,醉心于文学,对经商一窍不通。



          秋后算账亏了一万多



          经商!这是家中长辈替杨凯指明的出路。当时在成都,一个工人每个月只能赚几十元,而许多经商的人早已成了“万元户”。此时,都江堰和哈尔滨方面一起联手搞了一个冰雕艺术宫,杨凯决定在那儿开始他的经商生涯。



          冰雕艺术宫是个几千平方米的项目,里面有摄影室、餐馆,前面的一排商店里都摆卖着旅游产品。杨凯请了几个人帮忙经营自己的摄影室,自己却一个人躲在卖根雕的店中写诗、读书。他当时的理想是成为诗人,而经商只不过是迫于生存。



          到了1994年11月生意渐渐冷淡,杨凯发现自己亏损了一万多元。“一万多啊,当时自己都快要崩溃了,算了一下,就是每天能赚100块钱,除去吃喝还是要很长时间才能还完。”杨凯回忆道。



          “儒商”学开画廊



          1994年的冬天,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的雪花,杨凯背着照相机替路人拍照,捧着赚来的400块钱他才感到有点暖意。之后不久,一个文艺界的前辈给他指了一条道:你这样的人也只能做个儒商,开个画廊吧。



          诗书画同源,喜欢写诗的杨凯想了想,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之前的1万元债务像一把剑悬挂在头上,开画廊又需要启动资金。这时,家族中的大堂哥帮了他一把,他塞给杨凯2000元并说了句让人难忘的话:“我知道你是个想做事情的人,以后赚钱了就把钱还给我,亏了就算了。”



          第一桶金 卖牛头的利润达到2000%!



          杨凯的画廊以2400元起步———1000元是交付的押金,剩下的1400元用来进货。



          由于他一直和一些老诗人、老作家比较熟悉,这些老先生们也看到了后辈的生存压力,纷纷贡献出了家中珍藏的字画“撑”起了画廊的门面。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活动逐渐活跃,来到都江堰的外地的旅游团渐渐多了起来,画廊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但杨凯没有想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不是来自卖书画,而是来自卖装饰用的牛头。

          带上几麻袋牛头去上海



          有一天,一个上海旅游团来到画廊转悠,许多客人对店中装饰用的牛头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前后有三个客人对杨凯说,这一个牛头在上海要卖到2000元。杨凯一听不敢相信,因为他摆在店中的牛头才卖60元。



          看到了一件商品在都江堰和上海的巨大利润差,杨凯立刻决定带上几麻袋牛头去上海。他雇了个人,开价20元一天,然后俩人一起登上了去上海的火车。杨凯还随身带上了画廊里的中国字画,准备去上海试探一下市场。



          他们在一个亲戚处落下了脚,等待着托运的牛头早点到。没事的时候,杨凯就拎着中国书画在大上海到处转悠寻找买主,当时的他还不知道有个买卖书画的地方叫做“朵云轩”。



          门店增加到了3家



          20天以后,托运的20个牛头终于到了上海。第二天,在上海徐汇区的大街上,两个穿着厚厚衣服的人的怪模怪样引起了市民的围观:杨凯和他的雇员身后背了个牛头,前面挂了个牛头,手里还捧着个牛头。没过多久,一个骑摩托车、留着长发的小伙子停下来问他们牛头怎么卖。杨凯不知道应该开个什么价,就问:“你说多少钱呢?”



          “600块吧。”当这个数字从这个小伙子口中蹦出来时,杨凯的心都快跳了出来。经过讨价还价,最终买主决定花1500元买三个大小不一的牛头。当小伙子提出要俩人和自己一起去取钱时,杨凯甚至觉得这人可能是个骗子。但他转念一想,这儿有两个大男人怕什么,就鼓足勇气跟了过去。



          十几分钟后,从小伙子公司所在的大楼下来时,杨凯微微发抖的手里已经攥着了1500元钱。回到工棚之后,他又让家人从都江堰寄了40个牛头过来。在大上海,第一批60个牛头很快就卖完了,他一下子就赚了万余元。



          回到家乡之后,杨凯将画廊搬到了二王庙的李冰街,二楼卖画,一楼卖工艺品。因为店就开在二王庙的缆车一旁,所以生意很好。



          杨凯还在农村开了个牛头加工厂制作牛头,成本25元的牛头被一个个地运往上海。没过多久,杨凯就获得了第一桶金,他在都江堰的店增加到了3家,而他的心,早已飞往上海以及当时经济蓬勃发展的广东去了。



          商场起伏 青城山搞画廊“全军覆没”



          自从在上海赚到第一桶金后,那儿就被杨凯看作是福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上海已经有了国际大都市的模样,那儿的信息丰富度是在西南一隅的都江堰所无法比拟的。也是在上海,一个和田玉的发财信息让杨凯“着了道”。之后他又在青城山“捣鼓”艺术画廊,忽视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字画都发霉了……



          普通白玉蒙骗了“诗人”



          杨凯当时经常在上海的古玩字画集散地豫园里做买卖,有一次他听说新疆的和田玉只要拿到上海就可以卖上几倍的价钱。此时杨凯骨子里的“诗人情结”蠢蠢欲动,对塞外景象的憧憬以及对利润的追逐让他决定要去一趟和田。于是他凭着想像采购了许多内地的货品踏上了西行之路。



          “那是个非常漫长的旅行,我在火车车厢里写了很多诗。”杨凯回忆着。但敏锐的他这次却弄错了当地人的口味,在乌鲁木齐和库尔勒杨凯“挥泪大甩卖”才处理完所有的货物。而更糟糕的是,和田玉商将普通的白玉以羊脂白玉的价格卖给了杨凯。结果可想而知,这批白玉到了上海只能低价卖出。等杨凯回到都江堰时,他发现自己亏掉了所有的积蓄,身上只剩下600元。



          “串串儿”倒腾张大千名作



          幸好家中还堆满了从前收购来的书画。那时候本地的许多国画家一辈子都没有卖过画,而青年画家也苦于卖画无门,很多时候杨凯花几十元、几百元就能买到一幅画。尽管四川盆地文化氛围浓郁,但当时本地艺术品市场还没有火爆,张大千、齐白石等名家的画作也很容易低价买到。



          杨凯很快就发现,上海人对四川书画不感冒,但广东人喜欢。他也乐得当起了“串串儿”,张大千、齐白石的名人字画、四处收集的明清古代书画,从四川倒到广州、深圳就能卖上两、三倍的价钱。他在本地花几十元、几百元买到的画在沿海地区能卖到数千。他甚至在深圳“折腾”起了拍卖会,每场下来几十幅字画成交他也能够赚得盆满钵满。



          据杨凯的妹夫介绍,在这十几年里,杨凯在全国各地奔走,每年在家的时间都不到三分之一。这股不肯停下来的闯劲,既是帮助杨凯成功的发动机,也让他吃足了苦头。



          人脉相助送仙桥东山再起



          2000年春天,当他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时,当地有人找到杨凯要求他在青城山投资一个艺术画廊。经受不住再次创业的冲动,除了拿出手中的现金,杨凯还借了几十万元砸在这个项目上。由于青城山空气湿润,最后画廊中所有的字画都生了霉,他也落了个“钱物两空”。



          祸不单行。由于长年奔波在外,杨凯的妻子向他提出分手,他的人生跌入了又一个低谷之中。尽管钱没了、家散了,他的人脉资源还在,沈道鸿、钱来忠、尼玛泽仁等都是他很熟的朋友,家中的藏品市场价值也在日益走高。2002年,他来到了成都,在送仙桥开了西部画廊。



          随着国内艺术品市场的回暖,杨凯的画廊生意也开始好转,此时他却开始想“抛弃”中国书画。通常情况下,一幅画卖出去后画廊和画家是三七分成,但杨凯发现许多画家自己也在卖画,而且价格定得比画廊还低。这样,画廊卖力给画家做宣传反而赚不了钱。



          在国画市场价值被发掘之后,各种赝品盛行于市场,更有很多画家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丧失了创作的严谨性,反复地画市场欢迎的题材。对于有些文人意气的杨凯来说,这样的无序让他感到不安。



          战略转型 “串串儿”变身当代艺术推手



          在2002年之后,杨凯忽然意识到,自己看起来一直都在赚钱,但充其量是在做一个“串串儿”的角色而已。



          他也曾想过突破,曾往电视剧行业、广告行业、房地产行业砸过不少钱,但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喜欢艺术,还是在艺术圈子里打转。最终,他成为了一位当代艺术的幕后推手。



          投身当代艺术“蓝海”



          在中国,有不少闪亮后迅速陨落的私营企业家。经历了上次“损兵折将”的杨凯也开始反省自己,为了能够让企业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他报了川大MBA的课程,周末两天上课风雨无阻。



          在2004年,和油画家杜泳谯的结识让杨凯和当代艺术结缘,对新诗长久以来的喜爱让杨凯对同为新生艺术形式的当代艺术倾慕不已。由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运作沿袭国外做法,艺术家、画廊、批评家、拍卖行之间的关系相对规范,而油画也很难大量复制创作,杨凯觉得这个领域是区别于中国书画的一个“蓝海”。



          杨凯想要开个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在他征求艺术界朋友的意见时,周春芽就淡淡地回了一句话:“你要想做当代艺术,就必须拿出时间,拿出心思,不可能又做中国书画,又做当代艺术。”



          经过内心的挣扎,杨凯关掉了从前的西部画廊,开始筹备自己的K画廊,专做当代艺术。




          他有65个合作代理艺术家



          当然,周春芽的“做当代艺术前景很好”一语言中。据杨凯自己称,在2005年左右,他订下一些何多苓、周春芽、张晓涛、郭伟的作品,很快就以几倍的价格卖出。在当代艺术火爆的时候,许多客户从杨凯手中以10万元买走的画作,过一段时间后已经翻了10倍。目前,K画廊共有65个合作代理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包括影像、架上绘画、水墨、装置、雕塑等。



          即使在去年艺术品市场进入调整之后,杨凯仍然花数百万元购进油画。对于他来讲,认准的好艺术品就要收入囊中,而他到目前还没有买房。同时被抄底的,还有年轻的艺术家。2009年画廊和两位80后画家李果和郝朗正式签约,而杨凯的计划是今年共签约4位艺术家。



          据他自己称,作为艺术家推手的他已经成果累累,在他举办的各种学术提名展、青年艺术家特别推荐展上,来自南宁的白东亮、重庆的李彬彬、达州的郝朗等青年艺术家都被艺术机构发掘,原先几千元一幅画的身价立刻飙升到了几万元、十几万元。



          包装年轻艺术家需要3~5年



          “知名艺术家的风险低,但是回报固定。年轻艺术家的风险高,但是收益惊人,这就靠自己的判断力了。”据杨凯表示,包装一个年轻艺术家需要3~5年的时间,因此画廊准备在这4个艺术家身上砸下重金。除了给艺术家一些创作费用外,画廊还负责包装、推广他们的作品。一旦某位青年艺术家日后成名,画廊就做了笔一本万利的生意。



          为了履行推动机构的职能,在上海春季艺术沙龙、上海艺术博览会、艺术北京等展会上,都有K画廊的身影。



          杨凯表示,一般来说画廊和许多画家的关系都只是松散的代理关系。这次他们选择签约的几个画家都已经有了两三年的合作,画廊对他们有了充分的考量。



          “首先,我们要去和这些画家聊天,倾听他的思想。现在画得不好不要紧,技法方面的东西可以慢慢培养,但要看他的画是否有一种气质,有艺术家的敏锐和天赋。”杨凯认为,之所以需要很长时间考查,是因为艺术家画出一副好画有偶然性,如果许多幅画都很好才说明艺术家思想和手上功夫比较平衡,具有真正的发掘潜力。



          与此同时,勤奋的青年艺术家通常对艺术比较虔诚,往往能够得到画廊的青睐。而艺术家和画廊本身也会互相考量。这一次,和他们画廊签约的郝朗就是他在四川美术学院俞可的课堂上发现的。杨凯表示,本来郝朗很想去北京的其他画廊,认为那儿能够给他最好的平台和空间,但经过几年的合作之后感觉不错才决定和他们的画廊签约。



          “那在艺术圈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你的身家又有多少?”记者好奇地问。



          杨凯迟疑了一下:“我可以告诉你我手上的东西,明清书画、近现代中国书画、当代艺术作品共有500多张吧。这些艺术品有几千元一张的,也有数十万上百万元的。”

      更多 美术理论
        1
      书画同源终将合流
        2
      刘玉来:书法的实用与艺术论
        3
      谈谈怎样画人物速写
        4
      俞兆平:论艺术的抽象
        5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6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7
      浅谈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
        8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9
      浅论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10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11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12
      谈素描情感——绘画教学之随想
        13
      浅论马克思主义与复合型美术人才培养
        14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15
      浅论素描艺术风格与现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建立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74(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