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美术理论 >> 篆刻

      篆刻名家葛书徵

      分享到:
      2010-01-07 12:25:25

        葛书徵(1892--1963),在叶为铭与秦康祥编的《西泠印社志稿》中有一传,兹录于下:"葛昌楹字书徵,号晏庐,一号望●.平湖人.家以传朴堂藏书、爱曰吟庐藏画闻海内.能书,善鉴别,偶作山水亦有士气.与弟昌枌广搜明清名人刻印千余钮,辑《传朴堂藏印菁华》十二卷、《晏庐印集》八卷.丁丑之劫,所藏尽毁,仅存藏印数百钮.因与丁仁辈合辑《丁丑劫余印存》二十卷.复与胡淦合辑《明清刻印汇存》十二卷,又集各家所有邓完白刻印,辑《邓印存真》二卷."
        葛书徵生于清朝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建国后于1963年病卒,享年72岁.葛氏出身于平湖世家.其祖父金烺,曾创办传朴堂藏书,内分守先阁藏书楼与爱曰吟庐书画楼两部分.后经其父嗣澎(字稚威,官工部)之增扩,遂成为江南之著名藏书与藏书画名家.藏书40余万卷,其中善本宋版及海内孤本多达4千余种.葛嗣浵与张元济为儿女亲家,故其藏书每由商务印书馆刻印传世.所藏书画,曾经陆廉夫整理,有目录两种传世.
        侯在《明清名人刻印汇存》(葛书徵、胡佐卿藏印)中称:"当湖葛子书徵,西泠社友,好古宿敦,于篆刻有笃嗜然,今之张夷令也.搜罗名人雅制,上自宋元,下逮明清.严派别之分,泯主奴之见.趋向既正,审定益精.曾选其尤,撰成印谱若干种,传布印林.遭丁丑(1937)劫焚,传朴堂长物,荡焉无存.收拾烬余,藏印尚得百十钮."
        葛书徵承祖上之余烈,平生以集藏、研究典籍与金石为务,尤好印章.举凡古玺、汉印以至明清以来著名篆刻家的作品,无不着意收集.又常购买上等印石(以福州寿山所产田黄为主),付润请当代名家刻为自用印.据书刊报导,仅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吴昌硕为葛书徵及其弟葛昌枌所刻印,就有20余方之多.吴氏以外,如钟以敬、叶潞渊等,不下数十家.
        吴昌硕为葛氏所刻"葛书徵""葛昌楹印""葛昌扮印""葛扮""书徵氏""楹""昌楹""书徵""传朴堂""传朴堂印"等,率皆精品.
        葛氏自己能否刻印问题,作者当年因立志编印入传,故曾询问过与葛氏同里的陆师维钊.承陆师告:葛氏长我7岁,青年时代即彼此交好.葛氏为人豪爽,愿意翻出藏书、藏品供友人观赏.唯其祖传规矩,可以在其舍抄录,而不肯让人借回家去.家中书房极宽敞,四周均有桌椅可供人书写.其交好者,甚至供午膳.但由仆妇端至书房,任客自食,主人并不相陪.回忆当年,陆师多离家在外.每次归平湖,必往葛家一会.葛书徵年青时也会刻印,然所作不多,与明清之间印谱中作品的面目较近.葛氏对自己作品也不满意,所以后来就不再刻印了.陆师与葛书徵之夫人、兄弟等都是交往多年的老朋友.
        寒舍珍藏一把摺扇,两面都是钤拓的印章.此扇系葛书徵亲手钤拓.葛氏过世后由其夫人赠送给维钊师,陆师以我关心葛氏故,就把它转赠给我了.该扇一面钤"笔歌墨舞"白文印,拓其四面长款,盖邓石如之精品.另一面钤拓两钮赵之谦的精品,即朱文"镜山"与白文"何传洙印",共有七面拓款.不论印面与边款,都是十分佳妙.其边款之字口十分清晰,一般印谱决计到不了这么精细的地步.
        陆师在每一面都用蝇头小楷为我题写一段题跋,兹录其文如下:"此葛君书徵钤拓精品.葛氏累世鉴存宋元以来名印甚多,今不知散佚若何.检兹手墨,不胜宿草黄烟之感已.维钊记."噶君故后,其夫人赠余为纪念,今以转贻乾良兄,庶物归于所好也.微昭."
        葛书徵的藏印,曾辑梓过许多种印谱.仅据韩天衡社兄的《中国印学年表》,即有以下六种:1925年,辑成《传朴堂藏印菁华》12册,又辑成《宋元明犀象玺印留真》6卷.后一种,据云有伪品,为民国时印人汤邻石所伪造,待考.
        1931年,辑吴让之、赵之谦刻印成《吴赵印存》10册,多系其晚年自用印之精品.
        1939年,与丁辅之、高络园、俞序文等合辑《丁丑劫余印存》20卷.该书系纪念并抗议民国26年丁丑(1937)日本侵略者攻陷杭州,文物毁损,人民涂炭而作.请当时最佳拓手王秀仁钤拓21部,精装成四函二十册.每部,在"浙西丁、高、葛、俞四家藏印集拓廿又一部己卯春成书"中各拈一字为序.该谱上起文徵明、文彭父子,下至民国时叶玉森、高迥(高野侯之子,早夭).共计273家的印作1900余方.总之,该谱既有时代意义,又兼内容丰富与钤拓精美,为向来所无,是一部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印谱.至于价格,也是十分惊人的.1984年,由上海书店出版,惜印刷质量稍逊.
        1943年,辑成《吴赵印存》重辑本6册.
        1944年,与胡淦(佐卿)同辑成《明清名人刻印汇存》12卷,也仿上述《丁丑劫余印存》例,钤拓21部.该谱也是上起文徵明、文彭父子,下面则至晚清时柯怡、胡然止.共计205家,印章总数未计.该谱的特点为:不但朱钤其印面,而且墨拓其印面.朱墨并存,正反各一,以便读者可从墨拓之印面详析各家之用刀.高野侯在序言中称:"殊抑以传印之神,墨拓以究刻之法.反复引证,嘉惠学人,一也.绪论雅言,萃于印跋;秦籀汉篆,记于印边.印款悉摹,《清仪》媲美,二也.抑借紫泥而益彰,拓用桐烟而益妙.宣和旧制,节庵擅其长;《传古》雅言,秀仁悟其秘(注:指用方节庵所制上品印泥与由钤拓圣手王秀仁制谱)加之以书徵之精审,佐卿之别疑,所谓四美具者."
        葛书徵十分热爱我国的印章艺术,也十分热爱西泠印社.在葛氏生前,就开始把珍藏的玺印赠给印社.葛氏过世后,他的家人遵其遗志,也曾向印社作过捐献,兹将这两次捐献的情况列述于下:
        据《西泠印社九十年)中所载,当年社办公室领导王树勋所撰《金石书画自有情—六十年代初期社友捐献文物漫忆》:"葛书徵先生献出明清名家刻印43方,这是先生1925年编选的《传朴堂藏印菁华)中的菁华,1938年又合辑于《丁丑劫余印存》.其中文彭的'琴罢倚松玩鹤'、何震的'听鹂深处'、邓石如的'江流有声断岸千尺'诸印,曾被多种印谱选载,久为艺林推重.1962年夏,这位古稀老人在沪寓接待韩登安先生和我,在交付这批名印时,他动情地比喻说:'这回是小女儿出嫁了.'坦露出老人对珍品的的钟爱和最后的托付.翌年他就病逝了.
        据《西泠艺报》第47期《已故社员葛昌楹先生的后人致函本报》:"父亲葛昌楹先生去世26年了.母亲把父亲生前珍藏的数方吴昌硕先生所刻的田黄印章捐献于西泠印社,这是父亲的遗愿,是这些珍品最好的归宿.这些印章跟随父母亲,几经灾难,不论是抗日战争还是十年内乱,都想方设法妥为保存.因此,今天捐献给印社,也是对父亲的告慰.祝愿西泠印社繁荣昌盛.葛维寰,1989年4月."

      更多 美术理论
        1
      书画同源终将合流
        2
      刘玉来:书法的实用与艺术论
        3
      谈谈怎样画人物速写
        4
      俞兆平:论艺术的抽象
        5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6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7
      浅谈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
        8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9
      浅论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10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11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12
      谈素描情感——绘画教学之随想
        13
      浅论马克思主义与复合型美术人才培养
        14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15
      浅论素描艺术风格与现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建立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82(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