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书法 艺术 美术 书画 北京 展会活动

      高二适:厚培文化沃土 延续书学文脉

      分享到:
      作者:李慧希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03-25 08:46:14

        杜诗十首 局部(草书) 20世纪70年代 高二适

        近日, “回望‘兰亭论辩’——高二适与新中国江苏书学文脉研究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高二适书法精品和“兰亭论辩”相关文献等近90件,以及受其书风影响的当代江苏书法家作品10余件。此外还精选了章士钊、马一浮、林散之、赖少其等老一辈艺术家与高二适的唱和作品近10件,展现出传统文士间心胸坦荡、刚正谨严的文化交流与承传。


        一个人深厚的学养和高尚的人格可以影响一个地域的文化,在1965年发生的新中国书坛和文坛的重要文化事件——“兰亭论辩“中,就出现了这样一位学者,他不畏学术权威,尊重史实,坚持真理,独持己见,撰《〈兰亭序〉的真伪驳议》,证《兰亭序》为真非伪,立论精严,援据充分,为世所称道,他就是高二适。

        高二适(1903—1977),江苏东台小甸址(今属泰州姜堰)人,20世纪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他以深厚之学养和昂扬之书风崭然于书坛,与胡小石、林散之、萧娴并称“金陵四老”。高二适书法众体兼备,尤精章草,既承袭章草高古凝重的书风,又充分吸纳“二王”今草飞动跌宕的气势,形成了以章为体、以今为用、以狂草统领风貌的诸体融合,晚年创“狂草新体”,开古典之新境,立书学之新风。


        文士风骨

        1965年,名不见经传的高二适与文坛权威郭沫若就《兰亭序》的真伪展开了一场论辩。当时,南京出土了一批东晋墓志,其中有《王兴之夫妇墓志》和《谢鲲墓志》,引发了郭沫若对东晋书法面貌的思考,并发表了《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郭沫若认为,《兰亭序》应为王羲之七世孙智永依托王羲之之名所作。文章一经发表,在全国书学界和史学界产生了强烈反响,一时间附和之声不断。然而,高二适读后独持己见,撰写了《〈兰亭序〉的真伪驳议》一文,认为《兰亭序》为王羲之所作是不可更易的铁案。高二适将文章寄给报刊希望得到发表,但石沉大海杳无音信,后得师友章士钊相助将其文章转呈毛主席才有转机。毛主席看了以后,明确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就这样,在毛主席关心和支持下,高二适的驳文才得以发表。

        “兰亭论辩”所引领的学术风尚开创了我国早期文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考古学、文献学和历史学的介入拓展了现代书法学术理论研究的新思路,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高二适敢于挑战权威、坚守传统经典的学术精神和高尚人格,也为后学树立了典范。


        入古出新  

        高二适是典型的文人书法家,书法创作以学问为根基,对书法史有深入研究,其书学理论纵贯古今、博涉诸家,具有宏观书法史学观念。高二适的著作多数以传统国学经典为根基,始于校勘,重于考订,相关著作有《新定〈急就章〉及考证》《高二适批校刘禹锡集》《高二适手批历代书法经典碑帖》系列等。

        《新定〈急就章〉及考证》一书用时10年,搜求了颜师古注本,以及孙星衍、罗振玉等各家考异,详加校勘考释而成鸿篇巨著。他从颜师古《急就篇注》论及唐代章草不振、今草大行于世、而变为狂草的过程,有“章草为今草之祖,学之善,则与之变化入古,期不落于俗矣”之独创观点,精准把握住了中国书法的根脉与古法。这部著作被誉为填补了文字学与书法领域关系的一段空白。高二适另外两部史学著作《〈刘梦得集〉校录》和《刘宾客辨易九六疏记》皆为多年沉潜涵泳之作,其对中国经典“数理”哲学的观点和论述亦震烁一时。 

        由此可见,高二适对传统书法的理性思辨,是在夯实传统书法的文化和知识储备之后,再进行有效的继承与反思,以所谓“崇古出新”,以不刻意求变而顺其自变的方式解决书法艺术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问题。与此同时,他也把这种精神传承给了江苏的书学后辈,奠定了江苏书法厚植文化根脉的价值引领和高古博远的审美取向。


        金薤琳琅

        沙孟海先生以“金薤琳琅”四字题《二适诗信墨迹册》,高度赞扬高二适“四体书”的琳琅变幻。其变幻最为精妙处,在于将章草、今草、行书、大草融为一体。正如高二适自云:“余作草以章草、八分、行书相间为之,此王右军法也。”又自云:“草书即须乘兴而发,始能为之,此草书不二法门。”他的作品多为与老师、友人、弟子的书信手札,是其心性自然的流露,亦是其风骨、学养、情性、技巧的高度统一。

        高二适的书法艺术众体兼擅,尤精于章草。他既继承了自史游、张芝、皇象、索靖以来章草高古凝重的风格,又吸取了今草飞动跌宕的气势,形成独具一格的风貌。他所写的《新定〈急就章〉及考证》手稿以及大量手札,开创了一种章草独特的艺术审美风格。另外,高二适一生吟诵推敲,作诗千首。他的诗随情抒发,随手著录,极见其坚毅个性和特立独行的修养。他非常认同黄庭坚、陈师道的“辞必己出”“切忌死语”“脱胎换骨”等主张,这也影响到他的书学观念和书法创作,并形成了奇崛伟岸、雄强遒拔的书法格调。高二适的书法常抄录自作诗文,诗情提升了其书法的文化内涵,达到了诗书合二为一的境界。


        书风承传

        新中国成立后,传统书法处于“沉潜”状态,书法逐渐脱离日常书写工具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学科而存在,书法作品的传统文化价值流失使得书法作为传统文脉的赓续出现了令人忧虑的局面。高二适除了潜心研究、参与“兰亭论辩”,更多的时候是与江苏一批传统书法家、学者如胡小石、林散之等,开蒙授课、延续书学文脉。

        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始,高二适与林散之等经常举行小规模的书学讲习活动,培养了一批江苏书坛承前启后的代表。这种私塾式讲习,使得传统书学得到一定范围内的有效传承,为改革开放后江苏书坛的复兴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他们的学生中很多成为专业的书法家或学者,如萧平、徐纯原、庄希祖、桑作楷、张尔宾、季伏昆、张伟、徐利明等。在20世纪80年代书法复兴的过程中,高二适的书风学养与人格精神更是滋养与启发了相当一批江苏籍书法家与学者,如孙晓云、吴为山、黄惇、刘灿铭、仇高驰、赵彦国等,他们研究和承传了高二适的书风和风骨,延续了江苏的书学文脉,使书法艺术持续推陈出新。

        此次策划“回望‘兰亭论辩’——高二适与新中国江苏书学文脉研究展”,正是希望以“兰亭论辩”的学术背景为基础、书风承传为纽带,展示“论辩”中高二适对传统书法史学和理论的研究成果,探究“兰亭论辩”和以高二适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江苏书学文脉继承中的定位与贡献,追溯新时代背景下江苏传统书学的发展轨迹,以此推动当代书法学的创新与发展。

      更多 艺术新闻
        1
      劣纸上绘出良画,来北京画院看齐白石如何“化腐朽...
        2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苗族银饰工艺审美与传承创新探析
        3
      艺术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塑造与研究
        4
      心向往之——2024中央美院毕业季
        5
      相约名作 读懂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
        6
      在陕西邂逅靳尚谊与武德祖
        7
      “2024陈琦:於我归处”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
        8
      曾成钢当选上海市美协主席
        9
      “扎根”于“美丽中国”的美术行动
        10
      彩之云南的美丽诗篇——“云之诗——云南省女艺术...
        11
      在书山里寻觅睿智的创造——记“睿寻”——北京城...
        12
      水墨之境界,随心随笔在随意——“笃行——罗公染...
        13
      让“样式雷”图档和“样式雷”精神重焕新生
        14
      许昌长葛举办甲辰龙年“元常雅集”活动
        15
      御窑遗韵 瓷上丹青——晚清浅绛三大家瓷画作品展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323(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