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书画 书法 艺术 美术 出版 教育出版

      让书法接上“地气”——读《中国书法十五讲》

      分享到:
      作者:周敏来源:光明日报2024-02-01 08:18:34

        《中国书法十五讲》 方建勋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光明书话】  

          中国书法历来是精英艺术,它以古代文人的日常书写为基础,承载着传统士大夫丰富的精神生活和情感经验。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建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那么,如何让高雅的书法艺术接上“地气”,让普通人正确地进入书法之门,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养分呢?近日,北京大学书法教育与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建勋出版的新著《中国书法十五讲》,就是一本上佳的书法入门之作。

          该著由方建勋在北京大学给本科生开的一门书法课讲义整理而成。这门通识课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开设,这就决定了它必须是通俗易懂的。要将晦涩的审美理论和玄奥的笔法技巧,用直白平易的方式讲清楚,极有难度,不仅考验作者的理论与实践功底,还考验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好的书法家未必是好的老师。方建勋既有美学专业的理论背景又兼书法专业的实践背景,同时还是北大校友书画协会的教学总指导,长年从事书法教学的一线工作,其书法课深受北大师生的喜爱。朱良志评价说:“他能道出一般理论研究学者无法说清的切身体会和技巧,也能讲出一般习书者无法理清的美学观念和理论,言人所不能言,兼二者之长,讲得深入而通透。”通读下来,该书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明快通透,将复杂的理论问题通过转喻或视觉化等方式浅显化。以下试从三个方面评述。

        形与神

          形与神的关系是传统艺术中的经典理论问题。“形”指形质结构,“神”指神采气韵。所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南朝王僧虔)。唐人亦有类似的说法:“深识书者,惟见神采,不见字形。”(中唐张怀瓘)绘画中也有“以形写神”(东晋顾恺之)的观点。所谓“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具体的形式结构容易呈现,但神情气韵则往往让人难以下笔。方建勋力求将这些不可见、不可说的“秘密”尽可能地说出来。书中专门用了一节讲“神与气”,回答怎样才能见出神采的问题。他首先将神采落实到“笔力”“结构”“用墨”三个具体形质层面,指出用笔要有节奏和发力点;结构要做到协调,遵循“八面拱心”的原则;用墨要以黑而润为主,“淡墨”容易伤神。若这三个方面都能做到,则“能够给神采带来巨大帮助”。他指出书法的神采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共性化的神采,另一层是个性化的神采”。共性属于作品客体的特征,而个性则指向作者主体。“书法的可贵,不仅在于共性神采,更在于书者的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所谓“精神气质”包含了作者的个性、情感、境界、格调等。个性、情感一般只有差异,不分高低,但境界、格调则不只是差异,还有高低之别。这不仅为书法敞开了一条差异化道路,还为书法的进阶,指出了一条不断探索、提升的道路。

        临与创

          临与创的关系是书法学习过程中的普遍难题。临摹是我们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有过书法学习经验的人或许都能体会,学书一段时间后,对着范本临得还有些模样,可一旦脱离范本尝试创作就写成了没有章法的“自由体”。对于这种现象,通常听到的说法是临得不像,只管多临就是了,时间一到,自然就能写出自我风格。人们往往把临摹与创作理解为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刚开始临的时候没有自我,似乎只要等到某一天时机到了,就突然有了自我。面对范本,我们抛开自我的个性,尽可能地模拟再现范本的形迹,恨不能每一个转折棱角的细节都不放过。方建勋指出,这些实际上是对临帖的一种误解。

          临摹,首先要思考的就是怎么临、临什么?作者认为书法技法的核心是笔法,笔法不只是现成的形迹,还包括运笔动作。“临帖,就是尽量还原范本的笔法动作和运笔过程,而不是以形迹为核心”。他引用了大书法家徐渭的一个比喻:“手有飞鸟出林之形,书有飞鸟出林之影。”先有运笔动作之“形”,而后才有点画字迹之“影”。如果局限于字迹之“影”,就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关于法帖的作用,为了便于理解,他又举了古琴打谱的例子,古琴的谱子叫“减字谱”,其实就是指法谱,不像西方五线谱是记音谱。“减字谱”无节奏、无音准,只提供指法,这就给弹琴者留下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书法临帖亦同,法帖就如一个“谱”,只是提供了可以揣摩“运笔动作”的信息,我们要通过这些信息“想见挥运之时”。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理解差异和书写习惯的个体差异,但这种差异不是要努力消除,而恰恰是最为可贵之处,它奠基于我们独特的生命经验。

          所谓创作、出新,就是要呵护这种个体差异,将之培植为一种自觉的书写意识,然后,在实践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与书写风格。徐渭说“临摹直寄兴”,就是说,临与创之间“自我”始终是一以贯之、并无断裂。即临即创,区别只是“自我”处于微与显的不同状态而已。

        人与书

          人与书的关系可以说是中国书法中的终极命题。孙过庭《书谱》中谈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刘熙载《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是“书如其人”最为著名的表述。人与书究竟是何种关系,又是如何产生关系的?这是一个非常艰涩的理论问题,要用简单直白的话说清楚是非常难的。

          方建勋用“神采”来结穴人与书之间的关系。前面我们说到了,书法的神采包含两部分,一个是形式客体的,一个是书写主体的。欣赏书法基于形式,但是最后的落脚点在于神采——“根源于书写者这个人的独特个性”。一种书法风格的建立,越是风格强烈者,越需要一种孤往的精神——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觉,如徐渭、金农、郑板桥等。反过来,也是这些强烈的书风成就了这些个性鲜明的作者。人与书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的人格决定书风,或书风决定人格,而是相互敞开、彼此激活、共同生成的关系。

          书法中不能缺少主体的人格个性。方建勋指出,个性并非书法的最终目标,书法还要致力于追求境界。书法会受到主体的情感或情绪影响,但也有一些书法似乎游离于“人情”之外,采取“去人取天”的类型。如八大山人、弘一法师的书法,似乎荡涤了情感的力量,进入人书合一的天人境界。“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蔡邕),散是一种生命修养的功夫,是要把遮蔽自己心性的“屏障”“灰尘”或“习气”清除,从而恢复人的本初真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书法可以作为一种修行方式,通过书法的学习,提升我们的生命境界。

          (作者:周敏,系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更多 艺术新闻
        1
      “闳约雅逸——陈少梅绘画风格及美学思想学术讲座...
        2
      “齐鲁墨韵——吴永福中国画巡回展”​在北京开幕
        3
      “致敬巨匠 艺为人生——周京新中国画作品展”在...
        4
      “伴山——山东青年美术作品邀请展”将在济南开展
        5
      李有杰——活山THE LIVING MOUNT...
        6
      “墨韵蝉鸣——王德成国画扇面展”将在青岛开展
        7
      “惟泓梦雪——陈伟虹 孟雪中国画作品展”将在日...
        8
      重庆广东联合举办当代中国画邀请展
        9
      “雄甲辰”与“雌甲辰”
        10
      时代需要中国画“四全”作者
        11
      源自书写和水墨的雕塑给雕塑界带来“异类”
        12
      专家谈上海市美协成立七十周年的历史经验
        13
      朱春林江西“寻芳”
        14
      第三届嘉德国际艺术图书展落幕
        15
      民国书衣:百年之前的装帧之美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24(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