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书画 书法 艺术 拍卖 拍卖新闻

      清代文人的玩石风尚——从翁方纲说开去

      分享到:
      作者:包子捷来源:美术报2021-01-25 08:16:42

        翁方纲 花间石上联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1年第16期拍卖

        编者按:2020年的艺术收藏市场,“石”显得分外亮眼。北京保利拍卖十五周年庆典拍上,先后有几方古石和古画高价落槌,一方由清代流传下来的名为“锁云”的灵璧石以1345.5万元刷新了中国古典赏石拍卖成交纪录;明代宫廷画家吴彬所绘的《十面灵璧图》,以5.129亿元(含佣金)成交。

        中国人有玩石的悠久历史和传统,唐代白居易就喜欢奇石,把太湖石“待之如宾主,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宋代,玩石出现了高峰,艺术家皇帝宋徽宗痴迷于太湖石、灵璧石,大兴土木造就园林,名曰“艮岳”,“岳”就是用这些奇石堆叠而成的假山。“书画学博士”米芾也因玩石出名,不仅见石就拜,还与石称兄道弟。画史上,《米芾拜石图》就有不少。到清代,文人的玩石风尚不仅有奇石,还出现了新面貌,成为中国书画发展与改革的强大动力。乾嘉时期,翁方纲不仅在金石考证和诗文创作上引领文化界,还因喜欢奇石和阮元等人兴起了“玩石热”,著成《石画记》一书,被学者评为“堪称中华古代赏石谱录之殿军者。”

        / 奇石之“石” /

        玩石最普遍的含义即为玩奇石,就像吴彬《十面灵璧图》中的灵璧石,人们喜欢这些自然生成的奇形怪状、一反常规的石头。美学家朱良志指出,中国人的玩石观念中,潜藏着反人工秩序的思想。这时的石不是简单的把玩对象,而是一件艺术品。乾隆三十年,33岁的翁方纲出任广东任学政,去选拔人才。在京师出生、长大的翁方纲第一次南下,对迥异于北方的南方山水和特产大为惊叹,其中就记载他遇到奇石的情况:《仆人于江边得树枝,状如鸟,又得怪石一峰承之,雨三见之,喜曰:此凤鸣高岗之象也!因为作》:千岁虬松枝,堕地生毛羽。一片悬崖石,临江出云雨。两物相合岂偶然,振翼似欲鸣寥天。舟人拾取仆人得,我方校士来于连。承以文几洗以水,日照玲珑紫烟起。

        在途经广东英德县时,翁方纲听说这里盛产奇石,特点为“无斧鎜痕,有金玉声”,作《英石二首》。他认为,英德石是非常漂亮的,但这些奇石没必要雕刻,也不需用其它如木头之类的东西去装饰。采石工匠们破坏了奇石的天然美,故而他只能满怀遗憾地“不买摇船去”。

        中国人爱石的浑朴未雕的特性,体现了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未雕的石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以开放的状态,等待人的心灵去为它雕刻、诗意的心灵去将其变活。

        / 书画之“石” /

        翁方纲藏有苏轼书法《天际乌云帖》(又名《嵩阳帖》或《蔡君谟梦诗帖》),其内容为宋代蔡襄在梦中所作的《梦游洛中》诗一首:“天际乌云含雨重,楼前红日照山明。嵩阳居士今何在,青眼看人万里情。”翁方纲对诗中出现的乌云、雨、红日、山等景象很有兴趣,40年来找了很多画家依此诗意来画,皆未满意。嘉庆癸亥年,71岁的他得到一块石屏,石屏上天然的图案满足了他的想象,他兴奋异常,邀请友朋和门下士前来观赏,又以“石画轩”名其斋。

        翁方纲对好友阮元也产生了很大影响。阮元在赴云南任云贵总督时,把云南大理石的收藏热推向高峰。经学者考证,阮元收藏的“乌云红日”图石屏达十七块之多。后来,阮元石谱著作《石画记》问世,成为奇石鉴藏史上的经典。

        现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书画作品《合作研山图》,由翁方纲与罗聘、罗允瓒父子等多人合作完成,此画所绘内容正是一件米芾所藏的奇石“研山”,米芾书法代表作《研山铭》即由此而来。该合作图中,翁方纲做了一篇考证文章《宝晋斋研山图考》,文中有令人惊奇的发现,学术意义重大。

        / 碑刻之“石” /

        乾嘉金石学大兴,成为一种“时尚”。在山林中访碑,是很多研究金石的乾嘉学者业余生活的鲜活写照。书画篆刻家黄易便是该时期访碑学者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访碑是“生平至快之事。”翁方纲在广东任职期间,公务之余搜寻碑刻,著有《粤东金石略》,共录金石刻画文字562种,数量丰富,考证精详,成为阮元编纂《广东通志·金石略》时的最重要参考。翁方纲在广东潮州访碑时曾有诗《遍访韩山石刻苏碑原石,竟不见,余无佳者,独拓公所书〈白鹦鹉赋〉分遗幕中,诸君并诗邀和》,从诗中可见,翁方纲对所得碑刻拓本的要求是苛刻的,只有质量上乘者,才有必要拓。

        除了《粤东金石略》,翁方纲还著有《两汉金石记》《汉石经残字考》《海东金石文字记》《瘗鹤铭考补》《九曜石考》《化度寺碑考》《焦山鼎铭考》等各种金石著作,尤其《海东金石文字记》,为其晚年著录新罗、百济、高丽等海东诸国的石刻,其眼界之广,海内无出其右者。

        碑刻之“石”,在乾嘉学者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黄易的访碑生涯中最重要的成果是在山东发现了汉代武氏祠堂庙碑,在翁方纲《重立汉武氏祠石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激动的心情:“予与黄子考订金石文字,每以斯碑旧本不得赏析为憾,今吾二人十年以来心营目想之状,一旦得遇其真,而予适按行鄱阳庐阜,开远怀文惠洪公千里关山所怅结而三欢者也!后之摩挲斯石者,当何如获惜之。”

        / 砚台之“石” /

        砚台特有的材质、形制、纹饰、铭文,能显示历史、文学、雕刻、书法、篆刻等文化信息,故被历代文人所青睐。砚台的材质大都为石质,但也有用瓦的情况。对于砚台,记载中所见多为翁方纲为他人的砚(或砚台拓本、摹本)写铭或考证。如纪晓岚就藏有一方古瓦当做成的砚台,翁方纲为此写过《跋长生无极汉瓦双研》,其中有“纪文达所铭研,余既题之久矣,今为题此研椟,又书其铭册,又为颜其斋扁”之句,可见翁方纲为纪晓岚的砚台不仅多次题跋,还参与研椟、铭册、斋扁的命名。友人朱野云把三块旧砚台放于椟中求跋,翁方纲引经据典为其铭曰“一即三,三即一”,命其斋曰“三砚斋”。《跋货布研》《跋谢文节桥亭卜卦研》的主要内容为翁方纲对砚台进行断代鉴定。《跋谢文节桥亭卜卦研拓本》《跋薛文清旧藏研》为翁方纲在砚台领域进行考证的代表之作,每篇洋洋千言,其论证精祥,无不显示出乾嘉学者孜孜不倦的治学精神。

        / 印章之“石” /

        中国篆刻艺术的两大高峰是战国秦汉和明清。明代开启了文人治印的先河,清代乾嘉时期,文人篆刻艺术极大繁荣,流派印开始出现,丁敬开创浙派,用切刀法治印,“开千百年印学之奇秘”。“西泠八家”之一的黄易与翁方纲近三十年的艺术交游就是以互相寄赠金石拓片、印章等内容组成。印章是翁方纲金石研究的组成部分,他撰有《跋古龙骧将军印册》《跋王兰亭印册》《跋子鱼印》《跋左忠义公六印》《跋文三桥印》等一系列文章,其中在《跋古龙骧将军印册》中有这样的记载:

        辛酉秋,未谷四兄得此印于洛阳,装册寄京师,诸同人诸为题跋。方纲与心畲、鱼门、瘦同、穀人各为跋若诗,小山、载轩二君兼逊未遽题入,然亦实无他条可资考索耳。时棕亭已旋全椒,而朱君归道山,不及见矣。将致书于未谷还其册,因书此记于同人题跋后,不胜泫然,是岁九月望日也。

        篆刻是在方寸之间展现气象万千的石与刀的独特艺术,在可人的石材上镌刻优雅的文字,从此成了学者文人可以寄情于斯的精神家园。清代是中国金石学大兴的时代,以石为载体的各种艺术品成为乾嘉学者或欣赏或研究的对象。在此洪流之下,中国的书画发展进行着巨大的变革,“金石气”成为品评文人书画印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一块石上,我们不仅可以管中窥豹,看出文人雅士追求天然奇石的审美趣味,还能从与石相关的书画、碑刻、砚台、印章中,看到一个充满细节与温度的乾嘉金石学世界。

        包子捷(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

      更多 艺术新闻
        1
      劣纸上绘出良画,来北京画院看齐白石如何“化腐朽...
        2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苗族银饰工艺审美与传承创新探析
        3
      艺术专业课程爱国主义和人文情怀的塑造与研究
        4
      心向往之——2024中央美院毕业季
        5
      相约名作 读懂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
        6
      在陕西邂逅靳尚谊与武德祖
        7
      “2024陈琦:於我归处”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展
        8
      曾成钢当选上海市美协主席
        9
      “扎根”于“美丽中国”的美术行动
        10
      彩之云南的美丽诗篇——“云之诗——云南省女艺术...
        11
      在书山里寻觅睿智的创造——记“睿寻”——北京城...
        12
      水墨之境界,随心随笔在随意——“笃行——罗公染...
        13
      让“样式雷”图档和“样式雷”精神重焕新生
        14
      许昌长葛举办甲辰龙年“元常雅集”活动
        15
      御窑遗韵 瓷上丹青——晚清浅绛三大家瓷画作品展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00(s)   13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