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名人访谈 >> 事件访谈
    1. 青年批评家对话:展览、传媒及理论建设
    2.   7月6日,由嘉德在线和北京时代美术馆联合主办的楼上青年——2010青年批评家提名展学术研讨会在时代美术馆举行,嘉德在线总裁陆昂以及吴鸿、杭春晓、何桂彦、段君、刘礼宾、杜曦云、王春辰、鲍栋、盛葳9位当下颇具活力的青年批评家到场参与讨论。   作为“楼上青年——2010青年批评家提名展”的总结,本次研讨会主要围绕“青年批评家与当代传媒的新型关系”、“青年批评家群体认识论上的合一性以及批评方法上的差异”、“第四代批评家的理论研究与展览实践”等议题展开,在批评家们各自发表的观点与相互讨论中,对提名展、批评家以及如何与媒体形成良好互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提升。(以下为发言提要,未经发言人审阅) [详细...]
    1. 路朔良的紫砂路
    2.  当清晨的阳光洒满运河的时候,在香茗的缕缕轻烟里,路朔良走进了他的紫砂世界。与众不同的是,每天清晨的他并不急于忙碌在堆满陶土和陶轮的工作间里,而是在与历史和传统工艺的交流中寻找着创作的源泉。   视线稍作转移,便会发现路朔良的紫砂世界也并非是壶的世界,在他的名为云溪精舍的房间里,紫砂的摆件,紫砂的文房用具,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每件作品上那各式各样的纹样更是让看多了紫砂壶的我们感到别致与精美。   采访:路朔良谈自己从事的紫砂制作方向(大意:一般人们提到紫砂便会想到紫砂壶,其实紫砂艺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门类,我所从事的紫砂创作主要将青铜纹饰等其他传统工艺运用到紫砂壶和紫砂杂件的装饰上)   黑场   祖藉宜兴丁山但生长在运河边的路朔良注定与紫砂有着不解的缘分。父亲路子瑜虽然以教书为生,却与顾景舟、裴石民等制壶名家交往甚笃 [详细...]
    1. 用我们的生命珍爱紫砂
    2. 宜兴日报   访谈提示   紫砂是我们宜兴的一大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宜兴的一张名片和一*****耀,如何保护好紫砂,让紫砂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这是所有宜兴人的责任。上期“阳羡·时评”刊出《别让虚名损害了紫砂声誉》一文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尤其是引起了紫砂艺人的高度关注。如何保护紫砂,成为众多人思考的问题。   访谈客厅   主持人:本报记者杜坤强   访谈对象: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徐秀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汪寅仙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何道洪   访谈实录   要重拾对紫砂艺术的尊崇感   主持人:有些人,拜师学艺没几天, [详细...]
    1. “当代壶艺的传承与创新”对话蒋春音
    2. 编者按 紫砂壶艺的希望是传承与创新,五千余年陶文化绵延至今传统文化艺术宜兴紫砂陶艺不断从单一的传统壶艺方向发生着质的变化,一些学院派的中青年陶艺家内骨子向往着一种尝试和跳跃,他们尊重传承又不拘泥于传统,注重设计求创新是这些年轻壶艺工作者内心的向往与追求。2008年11月10日来自江苏宜兴丁蜀镇中国陶都陶瓷城“陶都风紫砂会所”的蒋春音走进“现代快报”江苏都市网直播室与喜爱紫砂艺术的朋友零距离,共同对话“当代壶艺的传承与创新”。 1、记者:“请蒋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蒋春音:我出生在紫砂陶的起源地千年陶都宜兴市丁蜀镇,从小就在茶壶的氛围中玩泥巴长大的,当时村上几乎家家都是做茶壶的,身边的亲戚也有从事这个行业的,因为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踩着 [详细...]
    1. 紫砂传统文化——吴鸣访谈之传统篇
    2.  品陶(简称品):紫砂艺术的创新,离不开传统的依托,请问您对传统是如何理解?!   吴鸣(简称吴):对“传统”的理解,我跟其他人聊过一些,可能是要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是,外在的一些物质的东西。比如说一个普通器形:一个仿古、一个石瓢、一个井栏……那种典型的紫砂造型。第二呢,在材料方面延伸的一些特点:因为紫砂区别于其他一些陶瓷,比如紫砂“泥性”等,当然这个也包含的她的成型方式、制作方法。她的手工成型的技艺,以及她的工序、工具的使用。因为这些东西,一旦有个“定型”的话,她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就自然形成了“紫砂”界定的特性。就像我们的“京剧”一样,它的那个腔调,那个念白,都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演绎的 [详细...]
    1. 紫砂创新理念——吴鸣访谈录之创新篇
    2. 品陶(以下简称品):紫砂创新,是一种进化,还是一种丰富;今人与古人相比,存在怎样的差异?! 吴鸣(以下简称吴): 紫砂创新,其实是在不断地适合时代的审美要求。现代与古代相比较,区别肯定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对于古人,我们现在只能是揣摩他们一些意图,很难知道古人到底怎么想。而且每个时代都不一样。社会有兴衰,“兴”的时候,这个行业就“兴”一点,各方面的创新可能就多一点;“特殊”的时候,行业生存都成问题,相对而言“创新”的含量可能就小一点。古代也好,现在也好,大部分的创新是产业的生存需要。我们从普遍意义来看古代人“做”,当然方法不一样,他有传承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到紫砂有许多传统的作品,这类作 [详细...]
    1. 陶都风里品茗壶 ——青年陶艺家蒋春音与“粉丝”对话收藏
    2.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看到紫砂壶除实用价值之外还有更多的人文价值。然而,对于如何才能收藏到好壶却众说纷纭。我市“陶都风紫砂会所”青年陶艺家蒋春音有独特领悟:收藏紫砂壶要选择紫砂艺人创造的作品,而不是普通商品。高品质的紫砂壶能给人带来新奇的审美享受,甚至触发自灵魂深处的快感。创造性的紫砂壶特别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壶艺的结合,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和重复,也不是中规中矩和似曾相识。 坐落在中国陶都陶瓷城的“陶都风紫砂会所”,是紫砂“粉丝”聚会的场所,也是玩壶者交流壶艺的平台,创办的时候徐秀棠、徐汉棠、谭泉海、吕尧臣、汪寅仙、 李昌鸿、鲍志强、何道洪、顾绍培等紫砂大师纷纷为它题词。在会所展厅内,汇集了部分助理工艺师、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师和工艺美术大师的艺术作品,来自北京、广州、 [详细...]

更多 名人访谈
    1
《中华英才》专访海洋画派创始人宋明远先生
    2
古琴家、画家高建国专访:一弹流水一弹月,七弦琴...
    3
孔维克:“徐蒋体系”是中国绘画传承创新的最佳例证
    4
中国美术家网主编杨小薇专访油画家李文
    5
中国艺术何必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小跟班”
    6
艺术是穿透“精神雾霾”的光电—杨小薇专访清华美...
    7
杭法基:我是“无象”法门——“人面+痕面”水墨...
    8
《移动的画案》漂移在千岛湖上
    9
戴非凡:你为什么还要活在别人眼中的世界
    10
自在途程-余丁对话靳尚谊
    11
【雅昌专访】刘晓迎:“提笔有出处,落墨见功夫”
    12
访当代最具贡献书画家“当代猫王”画家李苦寒
    13
德艺双馨 超凡脱俗——访书画家叶智平
    14
天猫-今奇猫----访著名画家曹今奇
    15
访镇平玉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甘海燕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2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