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知识 >>
    1. 怎样从装裱形式来辨别书画的真伪
    2. 裱与书画本身的关系要间接一些,但有时也可作为鉴定书画的有力佐证。各个时代的绫、锦,其花纹、色泽多不相同,装裱的式样也有出入。前人的收藏印多盖在裱件的接缝上,这就必然同装裱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如著名的宋“宣和装”,故宫博物馆藏的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是个较典型的例子:玉池用绫,前、后隔水用黄绢,白麻笺作拖尾,连本身共五段。玉池和前隔水之间盖“御书”葫芦印,前隔水与本身之间盖双龙玺及年号玺各一,本身与后隔水之间盖年号玺二,拖尾上盖“内府图书之印”,共用七玺。“宣和装”虽有例外,但这是比较标准的格式。不少赝迹上的伪宣和玺,往往是漫无规律,乱打乱盖。金章宗也用七玺,染清标常在前、后隔水上用两印。乾隆用五玺、七玺、八玺、十三玺不等。这些都各有他们的习惯。   裱工的一般情况是清中叶以前卷子拖尾短,所以比较细;嘉、道以后拖尾长,卷子就粗了。民间裱工南北传授不同 [详细...]
    1. 古画揭裱注意事项
    2. ◇忌用化学胶水、化学浆糊、玻璃胶纸等修补古籍。 中国古籍的纸张,多采用天然原料的手工制纸,而现今通用的化学胶水、化学浆糊及玻璃胶纸对中国式纸张具有极强的腐蚀力,一般不隔多时,便会使纸张变质黄脆,触手即碎,故而绝不可用。正确方法应为采用天然面粉浆糊,调以麝香、花椒,可达到修复与避虫双重功能。如果藏家一时无法具备以上条件,也应宁可暂时不修,待请到行家里手,再行修复,绝不可仓促滥修,加厄典籍。 ◇忌用洋纸夹衬古籍。 许多民国版本的拓片、字帖、纸墨拓工皆属精良,可版面之上却是黄斑累累,令人扼腕。这是因为民国时期的一些书贾作坊,贪求省惜工料费用,采用了一种叫作“油光纸”的纸张(当时流行的一种廉价的西式工业法制纸),作为字帖的衬纸。由于西式纸酸碱性不合量,具有一定腐蚀力,以致许多民国旧帖惨遭“黄斑之厄”。这一遗憾,也使得 [详细...]
    1. 历代装裱名著
    2.   《装潢志》——周嘉胄著   全书共分四十二题,对揭洗、修补、全色、镶嵌、覆背、上下壁、安轴上杆、上贴、加绳圈、贴签、襄函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说明了装裱书画碑帖的各种技术、格式、设备、工具等,叙述的先后体现了装裱的工艺过程,阐述最为系统和全面。   《赏延素心录》——周二学著   本书从九种古籍中录了有关装裱的章节,依照唐、宋、元、明、清的时代顺序排列。文中介绍了许多装裱和修补破画的经验,兼及画叉、画案和画匣的形制。它与《装潢志》可称为书画装潢学方面最具代表性完整性的姊妹篇。这两卷书,篇幅不长,但都精而不苛,简而又要法尽精到,悉有成效,诚墨宝金汤,绘事干城,是中国明清两代装潢技艺的宝贵总结,一向为装裱家所手自传抄,视为双壁,奉为圭臬。   《历代名画记》——张彦远著   书中对装裱 [详细...]
    1. 中国书画装裱简史
    2. 书画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于保存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传播人类精神文明,都起了特殊的作用。   我国最早的绘画、文字,大都给制在器物上,镌刻到石头、金属、兽骨以及竹木上,给收藏和传播带来了很大困难。当缣帛(后来的纸张)问世后,绘画技法才得以施展与提高,文字也由单一的实用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缣帛的发明,无疑是推动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促使装裱工艺降生的重要物质条件。而丝织、造纸与书法、绘画的相互作用,又导致了装裱工艺的升华。   如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书画装裱也有一个从无到有、由浅而深的发展过程。1973年湖南战国楚墓出土的《人物御龙帛画》,为我们认识这个规律性的问题,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后来的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对于研究书画装裱的起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详细...]
    1. 古画揭裱当慎重
    2. 收藏书画的朋友,时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古旧书画的揭裱。大多数的书画收藏者购得古旧书画后,便很随意地就近找人揭裱了事。这是断然不可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一件古旧书画作品的成全与毁坏以及寿命的永暂。   古旧书画能不重新揭裱的尽可能不要揭裱,因为每揭裱一次,要经过热水闷烫、清水淋洗、化学药品洗霉去污和修补、全色等多道工序,耗费很多时间,这些无疑会使古旧书画大受损伤。所以古人曾说古旧书画非到了“蝴蝶翩翩舞”的破烂程度,一般不要重新揭裱。   揭裱古旧书画,尤其是具有珍贵文物价值的古旧书画,一定要找那些经验丰富、技艺高超又认真敬业的装裱师。北京、上海、苏州等地都有专业的书画装裱店和技艺上乘的装裱师。如北京琉璃厂的荣宝斋是国有企业,负有保全救护文物的责任。他们接到古旧书画,须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如何揭裱后才分配专人操作。切不可为了图省事省 [详细...]
    1. 书画装裱书画装裱的形制及品式
    2. 中国书画装裱的对象,可概括为轴、卷、册三大类,这些按照画件形体规定的式样即为装裱形制。而每一类中不同的装裱式样又称品式或装式。即是同一形制中,也还有相对独立的装裱形式,如轴类之对联、屏条等。另外,尚有暂不归类的横披、镜心等。 (一)立轴 立轴亦称挂轴、挂幅、条幅、竖幅、条山、轴子;特别窄的有人称其为“琴条”。悬挂在厅堂正中的大幅字画还称“中堂”。 由于历史等原因,以及人们欣赏习惯的影响,立轴成了最普及、款式最多的一种装式。 立轴常见的传统装式有:一色装、二色装、三色装、宋式(宣和)装、诗堂装、半绫装、纸镶绫边装、绫镶绢边装、集锦装、锦眉装、间隔一色装、框二色装、轴背等。 (二)屏 屏亦称扇屏、屏□(此字上为“户”部,下为“衣”部)。并以张挂的不同环境,称其炕屏、卧屏、吊屏及御 [详细...]
    1. 装裱箴言
    2. 知重装潢:一时好事,靡然向风,知装潢之道足重矣。——《装潢志》 宝书画者,不可不究装潢。——《装潢志》 窃谓装潢者,书画之司命也。——《装潢志》 书画不装潢,既干损绢素;装潢不精好,又剥蚀古香。——《赏延素心录》 裱房:裱房恶低湿而惮风燥,喜温润而爱虚明。装板须高,利画坚挺,必安地屏,杜湿上蒸。——《装潢志》 佳候:已凉天气未寒时,是最善候也。——《装潢志》 已凉天气未寒时最为佳候。——《长物志》 装潢书画,秋为上时,春为中时,夏为下时,暑湿及沍寒俱不可装裱。——《长物志》 用糊:凡煮糊,必去筋,稀缓得所,搅之不停,自然调熟。——《历代名画记》 霉候不宜久停,经冻全无用处。——《装潢志》 墨以胶成,裱以糊就。调用 [详细...]

更多 艺术知识
    1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2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3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4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5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6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7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8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9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10
油画表面各种污渍的正确处理方法
    11
书画保养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12
科学的油画去尘方法
    13
书画存放过程中四点要诀
    14
珍贵书画安全度过雨季的良好办法
    15
珍藏字画的保养要点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8(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