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名人访谈 >> 紫砂

      周桂珍访谈录—结缘紫砂

      分享到:
      2010-07-20 11:35:39

        周桂珍,(女):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先后师从王寅春和顾景舟学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以造型简练、工艺精湛,儒雅大度是她的壶艺风格特征。

        问:周老师,我想问一下:您是什么时候进宜兴紫砂厂的?



        答:我是1958年进厂的。



        问:之前是在紫砂中学学习吗?



        答:对。



        问:好像您这一辈很多都是从紫砂中学毕业的。你们是先在紫砂中学就已经接触到紫砂工艺了吧?



        答:对,当时是半工半读的,也学做紫砂壶。那时候呢,说实在话,还小,十五、六岁,也没学到什么。那个时候是大跃进嘛。不过总是知道了什么是紫砂和紫砂壶。真正学做紫砂壶是1958年开始的三年学徒生活。



        问:你们是学满三年后然后再独立开始从艺?



        答:是的,三年以后。1963年,紫砂厂改计件制,就是不发固定工资了,你做一把壶拿多少钱,多劳多得。



        问:计件制的那一段时间是不是对你们制作的量的要求很高,有人曾说做紫砂基本功就是那时练出来的?



        答:现在回顾,那段时间对我们技术上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你做一件产品,才能拿一件的钱,当时的质量关也卡得严,扎实的基本功,应该是那个时候练下了。



        问:我还想问一下,计件制时您做那么多,您觉得除了量的积累很重要之外,速度的提高是否对您后来的工艺水平的提高帮助很大?



        答:我们所说的扎实的基本功,就在这上面,就是既要练得快,练你的好,又快又好。



        问:周老师的师承呢?最初的时候是跟王寅春老师学的吧?



        答:我从学校到了王寅春老师的班组里面,在他的班里面学的是基础,做普通的商品壶。进班之后,顾景舟老师每个礼拜要上我们工作室去。工作室有二十几个人,也就是一个班组。他每次去,一有机会我都不放过要向他请教。顾老在观察,看哪一双手,哪一个人,有培养的前途。我们那时看顾老操作,无论是哪一个动作,无论是用哪一种工具,他都不同于一般的艺人,他用他的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觉得更容易懂,那时我从顾老那里也学到了难得的技术王寅春老师不太爱说话,我们只能站在他旁边看他如何做。王老师的年纪也要大一点。



        问:那就是说王寅春先生因为受教学方法的影响可能在传授知识方面可能没有很好的归纳、表达,所以您得益于顾老的指点更多一点?



        答:可以说我的成功是受顾景舟先生的影响更大一点。但是开始学艺的时候是在王寅春老师班上,也得到了王寅春老师的指导,我并不是从紫砂中学到工厂之后马上就得到顾老的指点。当然,在后来从艺的日子里,也可以说我的一生中受顾老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还不只是我这一代(按:周桂珍大师的子女也曾跟随顾老学艺),可以说我们一家都是受益匪浅。

        问:顾景舟先生指导你们是一直到什么时候呢?



        答:一直到他去世时。我和顾老的关系是亦师亦父。我们自己的女儿、儿子,就像他的孙子、孙女,就是这种关系。所以我们紫砂的师承关系是非常好的。我们也很珍视这种关系。



        问:顾老指导您时给您印象最深的是哪方面?



        答:他教我习艺中用他的话说是“给我的最多”。我觉得他的指导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要求我们一定要创新,要跳出传统的造型,要创出自己的东西。他要求我们:你的创新放在传统几千个品种的队伍里面要站得住脚,要成功。



        问:顾老很支持创新?



        答:支持,但要求一定要有扎实的传统技艺,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那种技艺底子还没打好就大谈创新的事情他是绝不赞成的。



        问:您觉得您的风格和他的比起来,是很明显的一种传承关系呢,还是有所变化的那种?



        答:应该说是很明显的传承关系。有的人,包括我个人出的那本画册,说什么“青出于蓝胜于蓝”,太过奖了。用这样的话来夸我,我不敢当。说实在话,要超越顾景舟是不大可能的,他一生的精力、心血都在紫砂上面。他不断追求,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他的东西大多都是达到极致,到这个层面上确实是很不容易。当然了,我也有一种属于自己的东西,我做的东西比较放松,不太拘谨。



        问:我听说顾老对工具要求很严格。他一般除了帮徒弟做工具之外,还会要求徒弟自己做工具。他有没有教您做工具呢?



        答:学紫砂的一定是要学做工具的,呆会儿我可以给你看一下我的工具。从他帮我做工具到他教我做工具,这是一个过程,我是深有感触,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问:您是什么时候、怎样开始创作自己的东西的呢?



        答:1985年以前都是学艺,从老师那边学,和我的先生高海庚合作。就我个人来说,应该说我的前期是属于那种比较心灵手巧、又快又好那种。又因为我的周边的环境,我的先生,我的老师,还有跟他们接触的一些文人。包括南艺的孙又明,还有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高庄教授等等。因为有他们在前面,与他们的交往、谈话,多少来说对我这方面还是有影响的。我做壶是直接受到顾老的指导,他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创新方面主要是我和我先生两个人的合作,这对我也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到了1985年以后,自己开始摸索,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问:您记得您自己独立创作的第一件作品是什么?



        答:没什么太深的印象了。



        问:自1985年以后,您创作了越来越多的属于自己的作品。那您有没有自己特别满意的那部分呢?



        答:有啊!我马上给你一点资料,就是我的一本画册,还有一本小册子,那里面资料还不全,但是也可以说明一点问题。



        问:我手边倒有一份很简略的资料,这里有您的一把《韵竹提梁壶》,从风格来说有一点介于光货和花货之间的感觉,那您是比较擅长花货还是光货?



        答:光货,光素器,跟顾老学的就是光素器。光素(器)呢,我的理解是(线条)“挺”。可能和我跟的老师有关,我喜欢那种光素的;还有是我的个性,我喜欢简洁大方。



        问:所以一般来说您创作的都是光货?



        答:对光素,我的理解就是:一件好的东西,它不用加任何的修饰,你能看出它自然的美,这个才算最高境界。工艺这个东西,就是不能有俗气。

    更多 名人访谈
      1
    《中华英才》专访海洋画派创始人宋明远先生
      2
    古琴家、画家高建国专访:一弹流水一弹月,七弦琴...
      3
    孔维克:“徐蒋体系”是中国绘画传承创新的最佳例证
      4
    中国美术家网主编杨小薇专访油画家李文
      5
    中国艺术何必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小跟班”
      6
    艺术是穿透“精神雾霾”的光电—杨小薇专访清华美...
      7
    杭法基:我是“无象”法门——“人面+痕面”水墨...
      8
    《移动的画案》漂移在千岛湖上
      9
    戴非凡:你为什么还要活在别人眼中的世界
      10
    自在途程-余丁对话靳尚谊
      11
    【雅昌专访】刘晓迎:“提笔有出处,落墨见功夫”
      12
    访当代最具贡献书画家“当代猫王”画家李苦寒
      13
    德艺双馨 超凡脱俗——访书画家叶智平
      14
    天猫-今奇猫----访著名画家曹今奇
      15
    访镇平玉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甘海燕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83(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