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美术展讯 >> 北京 艺术 美术 书画

      遇见星丛—程瑞珍个展

      分享到:
      2024-11-28 09:22:01

          (1/6)遇见星丛—程瑞珍个展

          (2/6)《巴黎卢森堡》 120x140cm 2018年

          (3/6)《马来西亚吉胆岛》 50×60cm 2017年

          (4/6)《野三坡的柿子》 60x60cm 2015年

          (5/6)《北京院子里鸢尾花》 40×40cm 2022年

          (6/6)《桃》 40×50cm 2012年

          展览名称:遇见星丛—程瑞珍个展
          展览时间:2024-11-30--2024-12-20
          参展艺术家:程瑞珍
          场馆:桥艺术空间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D09-1

        开幕时间:2024-11-30 15:00

        策展人:李裕君

        学术主持:刘巨德

        支持机构:羽呈会 • 悦阳空间 • 人人美术馆


        自然的形式

        ——程瑞珍的艺术探索与创作分析

        文/李裕君

        自20世纪初以来,艺术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随着中国“西学东渐”的深入,尤其是到了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动,西方的现代主义绘画及学术思想大量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本土艺术的发展。在美术领域,我们不仅接受了西方学院派的系统教育,如野兽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各流派的思想,也引进了新的美术类别和观念,尤其是各种艺术流派如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对中国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中国艺术家开始更加注重个性表达和形式探索,创作出一系列具有强烈个人风格和时代特征的作品。例如曾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吴冠中、张仃、叶浅予、杜大恺、刘巨德、钱绍武、阿老、朱军山等老一辈艺术家,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教学理念就是融合了中西艺术的思想,既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美,而艺术家程瑞珍正是从1985年开始,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之一。后来,2015年她又重返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从刘巨德、杜大恺、郑艺、王宏剑、王铁牛、顾黎明等;2017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孙韬、叶楠、刘斌等;2020年进修于中国油画院,师从朱春林、龙力游、孙文刚等。因此,在多年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程瑞珍逐渐形成了个人绘画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程瑞珍的绘画从题材角度而言,介于主观与客观之间。画面中多以自我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受,捕捉到了自然界中那些令人惊叹的瞬间,如城市景观,生活街角,静物花卉,人物情绪等都可能成为她所描绘的对象,且一切尽在她的体悟之中;从风格表现而言,介于具象与意象之间,表现与写实之间。无论是风景,还是静物,她在作品中有意味地强化了线条、色彩和笔触的象征和张力,通过具象或意象化的物体,能让观者直观地感受到画面中色彩与线条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

        例如作品《鸢尾花》系列、《存在》系列、《威海新家村》等,她巧妙地运用弯曲起伏的线条,勾勒出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态势,藤蔓的缠绕、枝叶的舒展等。这些线条不仅具有形式上的美感,更蕴含着生命的活力与动感。在色彩运用上,她的选择大胆而富有象征性,如《北京小区》、《城市》、《威海边》、《厚德载物》、《周庄》、《罗马印象》、《油画院的院子》等作品中浓烈的红色、深邃的蓝色、温暖的黄色、鲜活的绿色,这些色彩在她的画面中相互交织、碰撞,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更重要的是,这种风格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如何通过视觉元素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而非简单地再现自然。她的色彩不仅仅是为了装饰画面,更是为了表达情感和氛围,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面背后的深层含义。

        20世纪初英国的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和罗杰·弗莱(Roger Fry)提出的 “有意味的形式”理论,虽从一开始就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但这并不能遮蔽和抹杀其内在价值。首先,它强调了艺术作品的形式在审美体验中的核心地位,即: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是因为其有意味的形式。其次,我们通过对程瑞珍作品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到她如何在继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她的艺术实践不仅丰富了她的个人创作,也为现代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思考。

        在她的作品中,线条不仅是形式上的划分,更是情感的流露,色彩则成为激发想象和联想的媒介。她的这种表现,一方面得益于她在学习期间受多位名师的教导,另一方面也是她个人对西方现代派艺术,如塞尚、高更、基里科、布拉克、蒙德里安等绘画风格的深入研究与理解。尤其是她将现代派对结构的关注和对色彩的自由使用巧妙结合,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再现,更是对自然本质的深挖和对艺术表现形式的大胆尝试。

        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反叛传统和追求创新。程瑞珍的绘画并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而是经过个人的思考后,从多元的视角去寻求画面中不同意味的可能性。如果与西方大师如塞尚和高更的风格相比,塞尚的作品以其几何化的形态解析自然,强调色彩与形态的结构关系,而高更则更多采用象征和简化的手法,表达对原始和纯粹的追求。而程瑞珍则在这两种影响中找到了自我表达的空间,她的作品既具有装饰性的色彩运用,又不乏对自然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尤其是在处理自然主题时展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追求。因此,从她的画面中也能够感受到,她始终在尝试把那些对立的两极进行有机的整合,通过这一系列“有意味”形式的作品,实现她对艺术追求的目标。在我看来,这即是一种对传统艺术思想的反叛,也是从创作上追求创新的行为表现,也或许就是她所说的“这几年,我在探求的路上,不为目的,只为遇见”的印证。

        总得来说,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及学术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且复杂的,这种跨文化的对话和艺术风格的融合,为我们理解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同时,它不仅改变了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和观念,也促进了中国社会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接纳。今天,程瑞珍的作品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挖掘和独特表达,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现代艺术之路的再思考方向,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和自信的艺术界是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交融互鉴的结果。未来,期待程瑞珍能不停地朝着自己艺术追求的方向精进,有更多的新作为公众呈现。

        2024年11月21日于沈阳

      更多 美术展讯
        1
      乙巳蛇年版画贺岁特展
        2
      草木灿风——刘海勇中国画作品展
        3
      守正见真——靳尚谊素描艺术研究展
        4
      静水流深:杜大恺艺术展
        5
      彩韵——一束鲜红一束淡绿
        6
      聚宝之盆——新疆文物珍品展
        7
      礼蕴天地·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
        8
      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
        9
      与三代同风:宋元明清铜器的复古与创新
        10
      风景的力量——蔡志蔚个展
        11
      当下即所有:埃里克·约翰逊:
        12
      回环——徐小国个展
        13
      卢贝娜·希米德个展
        14
      重叠之相——王晓蓉艺术展
        15
      观天下:大明的世界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32(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