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知识 >> 陶瓷

      德化窑瓷器的造型和类别

      分享到:
      2010-01-12 10:47:17

        关于德化窑的瓷器造型和类别,
        过去和现在一些文献著录中提到的及所附的图片,
        各地博物馆,
        有关单位所收藏的以及私人所珍藏的传世品,
        还能见到一些。
        解放后,
        特别是最近对德化古窑址的调查和重点的科学发掘,
        采集和出土了很多的实物,
        大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德化窑瓷器产品形状和种类的认识,
        使得我们对德化窑的内涵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当然,
        由于我们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不够广泛,
        而发掘的窑址不够多,
        这对于我们系统地、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历代有关德化窑所生产的瓷器形制和类别,
        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现在,
        只能根据已有采集到和发掘出土的标本,
        结合文献记载和传世品目录,
        按青釉瓷器、青白釉(即影青)瓷器、白釉瓷器和青花瓷器4类分别进行综合介绍。



        (一)青釉瓷器:


        (1)壶:


        第一类:或称军持、军持壶、净瓶。
        其造型颇为特别,
        它与明代仿自外国的两口带乳头状的军持不同。
        口呈喇叭状,
        长颈、鼓腹、长流、平底。
        胎质细坚,
        一般呈白色或灰白色。
        颈部无花纹或饰有弦纹,
        腹部装饰花纹,
        多种多样,
        如龙纹、莲瓣纹、蕉叶纹、直边纹、缠枝花纹,
        水波纹和云气纹等。
        这类器物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重要产品。
        在碗坪仑窑、屈斗宫窑和窑垅仔窑均有发现,
        特别是盖德碗坪仑窑出土数量最多。



        第二类:可称为执壶,
        式样颇多。
        敞口或盘口,
        高颈、鼓腹或圆腹,
        圈足。
        胎质坚硬,
        呈灰色。
        表面有的呈现冰裂纹。
        器身和颈部有的饰有弦纹,
        这种壶个别地方也有采集到,
        但釉色略有差别。
        此类器物在传世品中尚没有见到,
        是碗坪仑窑新发现的产品。



        第三类:小口,
        半肩,
        鼓腹,
        圈足。
        胎质坚硬,
        呈灰白色。
        肩部饰弦纹两道,
        器身有冰裂纹。
        属大型壶类。
        此类器物过去也未曾见过,
        也是碗坪仑窑新发现的产品。



        笫四类:小口,
        半肩,
        鼓腹,
        圈足。
        胎质坚硬,
        呈灰白色肩部饰弦纹两道,
        器身有冰裂纹。
        属大型壶类。
        此类器物过去也未曾见过,
        也是碗坪仑窑新发现的产品。



        第五类:小口或敛口,
        矮颈,
        鼓腹,
        圈足,
        底平微向内凹,
        前附流,
        后附耳,
        似有盖。
        胎质坚硬,
        呈灰色。
        腹部无纹或饰有莲瓣纹等,
        有冰裂纹。
        造型小巧玲珑,
        颇为美观,
        属小型壶类,
        亦不多见。
        碗坪仑窑出土。



        第六类:造型与军持一样,
        一边增加一把手,
        器腹饰卷枝纹,
        造型颇为别致。
        此类器物亦属少见。



        第七类:小口,
        双耳,
        鼓腹,
        平底,
        短流,
        小耳,
        颈腹间饰弦纹。
        属大型壶类。
        碗坪仑窑出土。



        第八类:口沿带流,
        一边附耳,
        平底。
        表面无任何纹饰。
        碗坪仑窑出土。



        第九类:敛口,
        鼓腹,
        平底,
        肩部留有两个系的痕迹。
        胎质较松脆,
        呈土黄色。
        素面。
        碗坪仑窑出土。



        (二)瓶:


        第一类:大口,
        矮颈,
        鼓腹,
        高圈足。
        胎白细坚,
        制作精细。
        器身饰两层直道纹:


        第二类:喇叭口,
        长颈,
        鼓腹,
        高圈足。
        胎质坚致,
        呈白色。
        底部露胎。
        腹部饰两组花草纹。



        第三类:喇叭口,
        鼓腹,
        矮圈足。
        胎质坚致,
        呈白色。
        腹中部饰两组缠枝草纹,
        上下饰仰复莲瓣纹,
        各组纹饰间以弦纹相隔。



        上述3种瓶系小型瓶类,
        家春岭窑出土。
        其他窑址也有发现。
        这类瓶为近年来德化窑新发现的重要产品。
        在国内传世品中没有见到,
        而在国外则有发现。



        第四类:荷叶口,
        细颈,
        鼓腹,
        圈足。
        质坚致,
        呈灰色。
        颈腹间饰有弦纹,
        兽头纹、叶形纹和龙纹,
        或成组篾状纹。
        器表有冰裂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五类:小口,
        长颈,
        鼓腹,
        圈足。
        胎质细坚,
        呈白色。
        器表有冰裂纹。
        颈腹间饰有弦纹和篾状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六类:小口,
        长颈,
        椭圆腹,
        平底。
        胎质松,
        呈灰色。
        颈腹间饰两道弦纹,
        並呈现冰裂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七类:喇叭口,
        短颈,
        双耳,
        袋腹,
        圈足。
        胎质坚致,
        呈灰色,
        器表有冰裂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八类:小口,
        广肩,
        瘦腹,
        假圈足。
        胎壁较薄。
        肩腹间饰弦纹。
        碗坪仑窑出土。



        (3)罐:


        颈口,
        六系,
        鼓腹,
        假圈足。
        胎质坚硬,
        呈灰色。
        肩腹间饰3组弦纹。
        碗坪仑窑出土。



        (4)钵:


        第一类:大口深腹,
        圈足。
        外腹壁饰莲瓣纹、弦纹和菱形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二类:敞口,
        深腹,
        圈足,
        眙呈灰色。
        腹部饰弦纹,
        并有冰裂纹。
        碗坪仑窑出土。



        (5)碗:


        第一类:敞口,
        圈足。
        胎色灰白。
        碗内壁有两道直道纹,
        内底心涩圈。
        下仓尾窑出土。



        第二类:敞口,
        圈足。
        碗内残留有叠烧的涩圈。
        胎质坚致,
        呈灰色。
        有的碗内有“张”、“戊”、“藏”、“永”、“浔”、“舍”、“大”等字样。
        碗坪仑窑出土。



        第三类:敞口,
        圈足,
        有芒口,
        也有光口。
        器表有冰裂纹,
        器内饰篾刷纹和卷云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四类:敞口,
        圈足。
        胎质坚硬,
        呈灰白色。
        器的内外壁刻划成组直道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五类:敛口、圈足,
        也有实足,
        形如钵.碗心留有涩圈。
        碗外无纹或饰有莲瓣纹和弦纹。



        第六类:芒口,
        带盖,
        深腹,
        皆圈足。
        器表有的饰有斜线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七类:大口,
        圈足,
        深腹。
        或花边,
        或光沿,
        也有芒口。
        胎作灰色。
        碗坪仑窑出土。



        第八类:大口,
        实足微凹,
        胎壁较厚。
        呈灰色。
        碗外壁饰莲瓣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九类:敞口,
        莲花边,
        实足微凹。
        碗内壁饰菊瓣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十类:敞口,
        实足微凹。
        胎作灰色。
        碗坪仑窑出土。



        第十一类:敞口,
        实足或圈足,
        实足有的微凹。
        碗坪仑窑出土。



        (6)盘:


        第一类:大口,
        圈足,
        花边或光沿。
        盘心留有叠烧支钉痕迹。
        有的盘内饰有划冰。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二类:芒口,
        圈足较浅。
        有的器表呈冰裂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三类:敞口,
        宽沿,
        圈足。
        胎质作灰色。
        器内饰菊瓣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四类:敞口,
        圈足,
        盘心留有涩圈。
        胎作灰色。
        碗坪仑窑出土。



        (7)碟:


        第一类:芒口,
        小平底。
        胎作灰色。
        碟内写有“林”,
        “正”字样。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二类:敞口浅腹,
        圈足,
        内底心留有涩圈。
        外腹壁近底处有划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三类:敞口,
        折腹,
        圈足。
        胎作白色。
        内腹壁饰弦纹。
        下仓尾窑出土。



        第四类:折沿,
        圈足。
        胎质白色。
        有冰裂纹。
        下仓尾窑出土。



        (8)盏:敞口微敛,
        斜腹,
        假圈足。
        胎灰色,
        器外有一道轮刮刀痕。
        造型小巧玲珑。
        碗坪仑窑出土。



        (9)杯:直口,
        深腹,
        圈足,
        胎质粗,
        呈灰色。
        器外壁刻划竖细线纹。
        碗坪仑窑出土。

         




        (二)青白釉瓷器:




        (1)壶:


        第一类:即军持壶,
        喇叭口,
        长颈,
        鼓腹,
        平底,
        流长而高。
        胎细色自。
        腹部饰凸弦纹,
        仰复莲瓣纹、蹯龙纹或云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二类:敛口,
        矮颈,
        鼓腹,
        肩部有流,
        带把,
        底平而稍内凹。
        胎白。
        腹部饰卷草花纹,
        波浪纹,
        莲瓣纹或瓜棱状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三类:小口,
        折腹,
        带盖,
        平底微凹,
        前附流,
        后附把,
        眙质松脆,
        呈黄色。
        腹部饰缠枝花纹、莲瓣纹或草叶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四类:口流把均残,
        腹呈瓜棱形,
        平底,
        前附流,
        后附把。
        饰莲瓣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五类:小口,
        带盖,
        扁腹,
        平底,
        短流。
        碗坪仑窑出土。



        (2)瓶:


        第一类:小口长颈,
        鼓腹,
        高圈足。
        饰多层莲瓣纹或卷草纹。
        碗坪仑窑、屈斗宫窑和家春岭窑均有出土。



        第二类:花瓣口,
        长颈,
        鼓腹,
        矮圈足,
        底稍内凹。
        颈部饰两组划纹,
        腹部饰云气纹。
        有的颈部堆附1对兽头饰。
        碗坪仑窑出土。



        第三类:敞口,
        尖唇,
        长颈,
        鼓腹,
        小平底。
        胎白质坚。
        颈腹部各饰1组弦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四类:仅有颈部颈粗。
        颈部堆缠1条蟠龙。
        胎质细白。
        器表布满冰裂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五类:小口,
        长颈,
        鼓腹,
        圈足。
        颈间饰有相轮。
        屈斗官窑出土。



        第六类:口残,
        广腹,
        矮圈足。
        胎色白。
        腹部饰草叶纹。
        家春岭窑出土。



        第七类:敞口外侈如喇叭状,
        长颈,
        鼓腹,
        圈足,
        胎色白。
        腹部饰有草叶纹。
        家春岭窑出土。



        第八类:口微敛,
        短颈,
        鼓腹,
        大圈足,
        胎白。
        有的器表开冰裂纹。
        腹部饰直道纹。
        家春岭窑出土。



        (3)罐


        第一类:小口,
        带盖,
        折腹,
        平底微凹,
        两边附有管状耳。
        腹部饰以卷草纹和莲瓣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二类:大口,
        平底,
        腹壁近直,
        子母口缺盖。
        腹部饰卷草纹,
        莲瓣纹和飞凤。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三类:大口,
        直腹,
        底平微凹。
        腹部饰弦纹和菱形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四类:圆唇,
        宽肩,
        平底,
        肩以下向底斜纹。
        无纹饰。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五类:敛口,
        鼓腹,
        肩部附一耳,
        底稍内凹。
        四壁作瓜棱状。
        岭兜窑出土。



        第六类:敛口,
        鼓腹,
        附1对称耳。
        器表饰缠枝花纹。
        岭兜窑出土。



        (4)钵:敛口,
        假圈足。
        碗坪仑窑出土。



        (5)碗:


        第一类:大口,
        圈足,
        深腹或浅腹。
        碗内饰篾刷纹和花叶纹等。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二类:敞口,
        圈足,
        腹较深。
        碗内饰各种花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三类:敞口,
        浅腹,
        圈足。
        无纹饰。
        碗坪仑窑出土。



        第四类:敞口,
        撤腹,
        圈足或假圈足,
        如漏斗状。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五类:敞口,
        深腹,
        圈足。
        有垮裂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六类:敞口,
        圈足,
        胎薄,
        饰有花纹,
        制作精细。
        碗坪仑窑出土。



        第七类:敞口,
        圈足,
        厚重,
        似建盏制作。
        碗坪仑窑出土。



        第八类:带盖,
        大口,
        深腹,
        圈足。
        器表饰斜纹或花卉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九类:芒口,
        实足微凹,
        碗内心有个圆圈。
        深腹或撇腹。
        器表无纹或饰有莲瓣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十类:敞口,
        光边,
        实足。
        口沿较薄,
        胎质厚重。
        称“墩子碗”。
        屈斗宫窑出土。



        第十一类:芒口,
        平底微凹。
        器表饰风纹或莲瓣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十二类。
        敞口,
        折腹,
        实足微凹。
        腹部饰一道弦纹,
        故称为“弦纹碗”。
        屈斗宫窑出土。



        第十三类:敞口,
        平底,
        浅挖,
        口沿以下内收。
        屈斗宫窑出土。



        第十四类:芒口,
        矮颈,
        实足。
        器表饰莲瓣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十五类:敞口,
        斜弧腹,
        矮圈足。
        器表饰花草纹,
        莲瓣纹和风鸟纹。
        家春岭窑出土。



        第十六类:敞口,
        斜腹,
        小圈足。
        器内饰一周缠枝花纹。



        第十七类:直口,
        深圆腹,
        圈足。
        胎白质坚。
        腹部饰缠枝花纹。
        内坂窑出土。



        第十八类:敞口,
        芒口,
        实足。
        外腹壁有4道粗凹直道纹,
        内心有一道较粗的凹弦纹。
        太平宫窑出土。



        第十九类:花口,
        敞口,
        斜腹,
        圈足。
        直道纹有粗有细,
        并伸向碗心,
        有的内腹有两道凹弦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二十类;口稍敛,
        芒口,
        深腹,
        圈足。
        素面,
        或饰圈点纹,
        直遭纹。
        太平宫窑出土。



        (6)盘:


        第一类:敞口,
        圈足,
        口沿或作外折。
        盘内饰各种花纹,
        如篾刷、花卉、花枝、花草、草叶等。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二类:芒果,
        浅腹,
        大平底。
        盖外素面或饰以莲瓣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三类:光口,
        浅腹,
        平底。
        无纹饰。
        屈斗宫窑出土。



        第四类:光口,
        浅腹,
        小实足。
        形似铜锣,
        故称为“铜锣盘”。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五类:花口,
        浅腹,
        矮圈足。
        盘外和内底心饰直道纹和花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六类:大口微侈,
        浅腹,
        小圈足。
        内底心饰花瓣纹。
        家春岭窑出土。



        第七类:敞口,
        细花口,
        折沿,
        圈足。
        盘内饰不规则的纹饰。
        后垅仔窑出土。



        (7)碟:


        第一类:敞口,
        浅腹,
        小平底。
        器表饰有弦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二类:芒口,
        小平底,
        无纹饰。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三类:敞口,
        斜腹,
        圈足。
        内底心有一涩圈。
        近底处有划纹。



        第四类:敝口,
        折腰,
        圈足。
        内腹壁有1道弦纹和1道粗涩圈。



        (8)盏:


        第一类:敞口,
        斜腹,
        平底稍内凹。
        胎细白,
        体厚重。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二类:敞口,
        斜腹,
        假圈足。
        胎白质坚。



        第三类:敞口,
        芒口,
        矮圈足。
        胎质白而泛黄。
        器表呈细小冰裂纹。
        大垅口窑出土。



        第四类:敛口,
        深腹,
        平底稍内凹。
        胎质青灰。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五类:敛口,
        深腹,
        实足。
        胎质白。
        碗坪仑窑出土。



        第六类:敞口,
        斜腹,
        圈足。
        器内饰莲花纹。
        后垅仔窑出土。



        (9)杯:


        第一类:敛口,
        鼓腹,
        小平底。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二类:直口,
        实足。
        胎厚。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三类:敞口微敛,
        斜弧腹,
        圈足。
        胎白质坚硬。
        外腹壁饰莲瓣纹,
        口沿饰一道凸弦纹。
        内坂窑出土。



        第四类:敞口,
        斜腹,
        矮圈足。
        胎内质坚。
        素面。
        内坂窑出土。



        第五类:敞口,
        直腹,
        矮圈足。
        器表呈瓜棱状。
        岭兜窑出土。



        (10)洗:


        第一类:芒口,
        浅腹,
        平底微凹。
        洗心饰莲花1朵。
        碗坪仑窑出土。



        第二类:大口,
        平底,
        腹壁近直。
        器表饰卷草纹和莲瓣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三类:口微敛,
        腹微鼓,
        圈足。
        表面有冰裂纹。
        碗坪仑窑出土。



        第四类:芒口,
        斜腹,
        平底微凹。
        有冰裂纹。
        器表饰直道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五类:大口,
        平底,
        腹微凹。
        器内外均无纹饰。



        第六类:大口,
        平底,
        或平底微凹,
        腹壁向底微收。
        芒口或光口。
        饰兰纹或弦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七类:口微外侈,
        浅腹,
        平底稍内凹。
        器内底饰鱼纹。
        家春岭窑出土。



        第八类:敞口,
        腹壁斜直,
        平底稍内凹。
        胎薄,
        色洁白。
        器内底饰荷花饰。
        家春岭窑出土。



        第九类:敞口,
        斜腹,
        器浅,
        平底微内凹。
        胎质细坚,
        呈白色。
        器内底饰双鱼纹,
        称为“双鱼洗”。
        内坂窑出土。



        第十类:敞口,
        腹斜直,
        矮圈足。
        器表饰莲瓣纹。
        内坂窑出土。



        (11)盒:


        第一类:圆形,
        分盒盖和盒底两部分,
        子母口。
        盖顶和器身饰有牡丹花纹,
        缠枝花纹和直道纹。
        家春岭窑和屈斗宫窑出土。



        第二类:八角形,
        分盒盖和盒底两部分,
        子母口。
        盖顶和器身饰菊花、莲花和牡丹花等。
        碗坪仑窑出土。



        第三类:瓜棱形,
        分盒盖和盒底两部分,
        子母口。
        盒盖饰有各种花卉。
        碗坪仑窑出土。



        第四类:缺盖,
        只留底部,
        内底有5个小碟,
        子母口。
        屈斗宫窑出土。



        上述4类,
        特别是盒盖饰以各种纹样或间以文字字样符号等,
        如“福”、“寿”、“玉”、“金玉”、“般”、“寿山福海”、“金玉满堂”、“长寿新船”、“8”、“卐”等。



        (12)高足杯:一般是敞口,
        芒口或光口,
        大腹,
        或浅,
        或深,
        足呈喇叭形。
        杯身饰以莲瓣纹或其他花卉纹。
        此类杯出土数量多,
        是德化屈斗宫窑的重要产品。



        (13)盅:敛口,
        鼓腹,
        小平底。
        素面。
        屈斗宫窑出土。



        (14)小水注:


        第一类:小口,
        内敛,
        鼓腹,
        腹作上下对接,
        有接合痕迹。
        肩腹间附流,
        后附把,
        平底。
        岭兜窑出土。



        第二类:小口,
        鼓腹,
        平底。
        肩腹间附流和提梁。
        器表饰直道纹。
        岭兜窑出土。



        (三)白釉瓷器:


        (1)壶:


        第一类:带荷花盖钮,
        龙把。
        壶身上近中部饰云雷纹一圈。
        传世品,
        出土地点不明。



        第二类:带瓜蒂盖,
        腹部阴刻4行文字,
        能旬读,
        底有“宣德”年款。
        传世品,
        出土地点不明。



        第三类:扁执壶。
        传世品。



        第四类:瓜棱执壶。
        传世品。



        (2)瓶:


        第一类:口及瓶身呈六角形,
        分上下两节,
        似葫芦状。
        器外饰草席纹图案。
        三班桐岭窑出土。



        第二类:盘口,
        粗颈,
        双兽耳,
        鼓腹,
        平底。
        底部饰一双圆圈。
        传世品。



        第三类:卷沿,
        短颈,
        直筒形,
        平底。
        素面。
        传世品。



        第四类:直口,
        长颈,
        大腹,
        假圈足。
        器身划花刻字。
        传世品。



        第五类:瓜棱形,
        假圈足。
        素面。
        传世品。



        第六类:长颈,
        胆腹,
        假圈足。
        器身堆贴梅花枝。
        传世品。



        第七类:长颈,
        胆腹,
        假圈足。
        器身堆贴花枝和螭虎纹。
        传世品。



        第八类:直口,
        长颈,
        胆腹,
        假圈足。
        素面。
        传世品。



        第九类:卷沿,
        长颈,
        圆腹,
        平底。
        颈部饰螭虎纹,
        腹部饰圆圈纹,
        传世品。



        第十类:卷沿,
        长颈,
        扁腹,
        方耳双环,
        平底。
        素面。
        传世品。



        第十一类:卷沿,
        长颈,
        圆腹,
        平底,
        如意耳双环。
        素面。
        传世品。



        第十二类:卷沿,
        丰肩,
        瘦腹,
        狮头双耳,
        平底。
        素面。
        传世品。



        第十三类:鹿葱式,
        古铜制。
        传世品。



        第十四类:手卷式,
        颈绕梅花1枝,
        传世品。



        第十五类:天球大口,
        口际附两笔筒耳,
        腹部一咬龙盘绕。
        传世品。



        此外,
        属于瓶类在传世品中能看到的还有:浮龙胆瓶、双梅小瓶、梅花纹贴花瓶、象耳瓶、狮耳瓶、天球瓶、双耳瓶等。



        (3)罐:


        第一类:敞口外折,
        短颈,
        丰肩,
        鼓腹,
        胎白。
        器表饰草叶花卉纹。
        桐岭窑出土。



        第二类:敞口,
        鼓腹,
        平底。
        胎色白。
        桐岭窑出土。



        第三类:带盖,
        鼓腹,
        假圈足。
        盖顶和器腹周身饰瓜棱纹。
        传世品。



        第四类:带盖,
        鼓腹,
        平底。
        盖和器腹周身饰仰复莲花瓣纹。
        传世品。



        第五类:小口,
        短颈,
        鼓腹,
        平底。
        器腹周身饰两层瓜棱纹。
        传世品。



        (4)钵:敛口,
        鼓腹,
        假圈足。
        器身刻文字,
        字迹不清。
        传世品。



        (5)碗:


        第一类:侈口,
        圆腹,
        矮圈足。
        索面。
        碗内底残留两个支钉痕迹。
        岭兜窑、石坊窑、新窑和后窑均有出土。



        第二类:敞口,
        或口沿稍外卷,
        矮圈足。
        圈足留有3个或4个支钉痕迹。
        素面。
        岭兜窑、桐岭窑出土。



        第三类:敞口,
        沿外侈,
        斜弧腹圈足。
        器内底留有4个支钉。
        内坂窑出土。



        第四类:直口,
        圆腹,
        圈足。
        器表饰3层莲瓣纹。
        内坂窑出土。



        第五类:大口,
        口沿外敞,
        浅腹,
        矮圈足,
        胎厚厚重,
        碗内有割底。
        屈斗宫窑出土。



        第六类:折口,
        鼓腹,
        圈足。
        底微凹。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七类:边唇稍外侈,
        腹微折,
        矮圈足。
        碗内底部饰叶脉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八类:直口,
        深腹,
        圈足。
        素面。
        屈斗宫窑出土。



        第九类:敞口,
        浅腹,
        矮圈足。
        胎厚,
        厚重。
        碗内留有4个支钉痕迹。
        器内外饰弦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十类:口稍敛,
        浅腹,
        圈足。
        器外饰花草纹。
        传世品。



        第十一类:敞口,
        浅腹,
        圈足。
        素面。
        传世品。



        第十二类:卷沿,
        深腹,
        高圈足。
        器腹饰弦纹和缠枝花纹。
        传世品。



        第十三类:暗花蝉纹小碗,
        口径7.7厘米。
        底径3厘米。
        高10.5厘米。
        传世品。



        第十四类:敞口,
        浅腹,
        矮圈足。
        饰牡丹纹。
        底有“清制”款,
        传世品。



        此外,
        还有刻字碗和白瓷小碗等,
        亦属传世品。



        (6)杯:


        第一类:敞口或芒口,
        口沿或稍外卷,
        深腹,
        圈足。
        足部留有支钉痕迹。
        多素面,
        也有饰以莲瓣纹或其他花朵。
        岭兜窑、内坂窑、祖龙宫窑、桐岭窑和后所窑均有出土。



        第二类:敞口,
        浅腹或深腹,
        圈足。
        多素面,
        也有堆贴3朵梅花枝。
        竹林仔窑、岭兜窑、西门头窑、祖龙宫窑和桐岭窑均有出土。



        第三类:敞口,
        浅腹,
        平底微凹。
        素面。
        后所窑出土。



        第四类:敞口,
        深腹,
        圈足。
        形似小筒杯。
        宏祠窑和后所窑均有出土。



        第五类:敞口,
        底足处稍外折,
        圈足。
        有的底印“兴”“美”字款。
        石排格窑、竹林仔窑、杉林烘窑、宏祠窑、岭兜窑和扬坪张窑均有出土。



        第六类:敞口,
        花口或直口,
        单耳,
        底稍内凹。
        宏祠窑出土。



        第七类:敞口,
        杯身呈八角形,
        底有8个圆柱足,
        或4个屈尺足,
        中有凸圈心。
        素面,
        或饰花卉,
        梅花鸵鸟等。
        祖龙宫窑出土。



        第八类:敞口或芒口,
        怀身呈6—8个瓜瓣形。
        底足圈足或呈齿轮状、朵花状。
        器外素而或堆贴花枝或草书文字等。
        祖龙宫窑出土。



        第九类:敞口,
        口呈八角形,
        圈足。
        足部有“介”、“禾”、“米”、“美”字款。
        扬坪窑、松柏林尖窑、后井窑和双溪口窑均育出土。



        第十类:撇口芒口,
        口呈椭圆形,
        浅腹或深腹,
        平底。
        素面或饰花乌纹,
        底部有钱纹。
        祖龙宫窑出土。



        第十一类:敞口,
        鼓腹,
        矮圈足,
        似鼓或似盂,
        器外印缠枝纹。
        祖龙宫窑出土。



        第十二类:敞口,
        杯身呈八棱形。
        器表印八仙形象。
        底足呈4个对称的屈角。
        桐岭窑出土。



        第十三类:敞口,
        口呈椭圆形,
        口大底小,
        底足成五角形,
        由5个小圆点配屈角组成,
        似朵花。
        器外印花卉。
        祖龙宫窑出土。



        第十四类:敞口,
        口呈八角形,
        两边附对称双耳,
        为八棱双耳杯。
        圈足呈椭圆形或八角形。
        器身印花卉,
        人物象。
        祖龙宫窑出土。



        第十五类:敞口,
        口外张成荷叶形,
        形似犀角。
        器外印龙、凤、云朵、松、鹿、蟾蜍、狗等小动物。
        足部呈圆形、粗齿轮状或椭圆形。
        祖龙宫窑出土。



        第十六类:敞口,
        口沿外侈呈椭圆形,
        环底,
        形如爵形杯。
        杯的外表堆上梅花枝,
        底周附上一笔架形的梅花树杆,
        作为杯的承托脚架;足架与底周间有缝隙。
        另一种杯身较矮,
        承托脚架亦较矮,
        而紧贴于杯的底部。
        一般器外堆贴两朵至4朵梅花。
        屈斗宫窑、祖龙宫窑出土。



        第十七类:敞口,
        鼓腹,
        圈足,
        为透雕套杯。
        杯外套一透雕花纹杯,
        形如兰状。
        底部也是透雕。
        透雕杯内套一环底敞口杯,
        映日光照时可透见透雕杯的花纹。
        这是一种颇为别致的透雕套杯,
        其形式亦属罕见,
        应是明代德化窑烧制技术的一项新成就。
        屈斗宫窑出土。



        第十八类:椭圆口,
        环底,
        三尺,
        形似铜爵。
        器身印八宝花纹。
        传世品。



        第十九类:印花仿铜大爵杯,
        传世品。



        第二十类:荔枝小把杯,
        传世品。



        第二十一类:刻字玉兰杯,
        传世品。



        此外,
        还有刻字杯、套杯、暗花角杯、堆花杯、叶形杯、堆菱叶形把杯、人物杯、花碟怀、印花爵杯、八棱酒令杯、荷叶杯、叶杯、圆杯、梅花杯、小杯、龙虎杯、码蹄杯、八角弥勒小杯、小爵怀、桃形杯、荷花杯、梅花爵形杯、花鸟杯等等。



        (7)洗:


        第一类:口微敞,
        浅腹,
        腹部有一道凸棱,
        圈足,
        平底。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二类:器内1头螃蟹作爬行状,
        周围饰3朵梅花,
        底有足,
        为梅花螃蟹洗。
        传世品。



        第三类:呈叶形,
        如海裳叶,
        底有足,
        称秋叶形洗。
        传世品。



        第四类:呈叶形,
        似荷叶,
        称荷叶洗。
        传世品。



        第五类:撇口,
        平底。
        素面。
        传世品。



        (8)盘:


        第一类:口沿外折,
        浅腹,
        矮圈足。
        素面。
        器内外底部各留有3个支钉痕迹。
        岭兜窑出土。



        第二类:口稍敛,
        浅腹,
        圈足。
        器表饰折枝牡丹纹。
        传世品。



        第三类:素身盘,
        传世品。



        第四类:暗花盘,
        传世品。



        第五类:划花牡丹盘,
        传世品。



        此外,
        还有白瓷盘,
        小盘等。



        (9)盒:


        第一类:缺盖。
        小口,
        腰部微敛,
        足低矮。
        器腹饰有缠枝花纹。
        此类盒是印泥盒的另一种形式。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二类:盒分盖和底两部分,
        盖顶印有牡丹花1朵,
        边缘装饰有直道纹,
        底部边缘也有此类装饰。
        这种瓷盒即文献上所谓“印泥盒”。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三类:盒盖盒底均残。
        盒盖印花卉,
        周身饰直道线纹。
        有子口。
        盒底有母口,
        底部有6个矮足。
        底周印各种不同花卉。
        岭兜窑出土。



        第四类:盒盖印莲花纹和缠枝纹,
        盒底周身呈八角形,
        底平微凹。
        传世品。



        第五类:盒盖印牡丹花纹,
        盖边印直道纹。
        盒底周身也印直线纹。
        传世品。



        第六类:缺盖,
        盒底,
        有母口,
        内敛,
        盒身呈椭圆形。
        腰部微敛,
        足低矮。
        盒面周身印缠枝花纹。
        岭兜窑出土。



        第七类:子母口,
        内敛,
        盒身分六棱,
        腹壁直,
        平底矮足,
        底足呈六角形。
        6个棱面均印有花卉。
        岭兜窑出土。



        (10)匙:


        第一类:匙身作叶形,
        前端向上翘起,
        匙柄向下弯曲,
        成钩形,
        末端附堆上1朵花。
        可分大中小3种。
        《陶雅》谓:“广窑羹匙,
        极别致,
        惜柄太短。
        明建亦然”。
        屈斗宫窑和石排格窑发现的羹匙,
        其式样确实别致,
        但柄却並不太短,
        而是向下弯曲。
        因而《陶雅》的记载值得商榷。



        第二类:匙长11.6厘米。
        柄向下弯曲成钩状,
        末端堆上1朵花。
        后窑、祖龙宫窑均有出土。



        第三类:匙身如船形,
        匙柄饰一凤头,
        称为凤头羹匙。
        传世品。



        (11)高足杯:此类器物在不少窑址均有发现,
        有素面,
        或印各种花纹的。
        传世品中也有见到弦纹高足杯。



        (12)盏:


        第一类:卷唇,
        圆腹,
        矮圈足。
        器形低矮。
        器内有冰裂纹,
        外表有皱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二类:口沿稍外折,
        腹壁斜直,
        圈足高。
        器底与圈足之间分别印有莲瓣纹。
        桃花纹等。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三类:直口,
        有的稍内收,
        有的稍作外折,
        腹直,
        圈足,
        有高有矮。
        屈斗宫窑出土。



        第四类:有直口或口沿稍作外折两种。
        器壁由下向上逐渐增厚,
        矮圈足,
        圈足与器底之间有一道凸棱。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五类:直口,
        矮圈足,
        器深。
        屈斗宫窑出土。



        第六类:直口,
        圆腹,
        圈足小而矮。
        轻巧玲珑。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七类:敞口,
        浅腹,
        矮圈足。
        足底留有两个支钉痕迹。
        内底心有一道深旋纹。





        (13)灯座(台):


        第一类:作盆形,
        只底座及座顶边缘稍残损。
        中间把柄为圆形,
        把柄由上至底座中空。
        灯座整体厚重。
        柄上的托盘已残缺。
        座的内外均留有旋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二类:为较低的一种灯座。
        底座有圈足,
        并有3个磬式足。
        盆座分内外唇,
        内唇内敛,
        外唇则外侈。
        把柄圆而细小,
        中间亦空。
        把柄顶端稍残缺,
        体颇厚重。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三类:敛口,
        鼓腹,
        平底。
        器内底部正中有一空管竖起上细下粗,
        供插烛之用。
        体厚稳重。
        蜈蚣山明墓出土。



        第四类:上为重盘式,
        下为鼓形。
        下盘大于上盘,
        二盘中贯有一器管(上小下大),
        上管中空,
        可供插烛之用。
        底座内空,
        造型稳重大方。
        蜈蚣山明墓出土。



        此外,
        还有独角兽烛台、球象烛台、莲瓣烛台、白瓷灯、海椿海棠式灯等,
        都系传世品。



        (14)碟:


        第一类:口沿稍内敛,
        浅腹,
        平底。
        碟内有旋纹,
        内外并有细小冰裂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二类:敞口,
        浅腹,
        低圈足,
        底平而稍内凹。
        碟的边唇及底部有冰裂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三类:口沿内敛,
        浅腹,
        矮圈足。
        器内底有缺纹,
        表面表面有冰裂纹,
        并有类似蚯蚓走泥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四类:碟形如叶,
        底部成一叶脉状。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五类:敞口,
        或口沿稍作外卷,
        矮圈足。
        圈足留有3个或4个支钉痕迹。
        碟内心有一道明显的凹弦纹。



        (15)簋:白瓷饕餮纹簋,
        传世品。



        (16)爵:白瓷爵,
        传世品。



        (17)匜:印花仿铜匜,
        传世品。



        (18)尊:天鹅尊,
        传世品。



        (19)觚:


        第一类:划花缠枝花纹觚,
        传世品。



        第二类:小花觚,
        传世品。



        第三类:白瓷花觚,
        明定陵出土。



        第四类:印纹花觚,
        传世品


        (20)灯:


        第一类:白瓷灯,
        传世品。



        第二类:禅灯,
        传世品。



        (21)炉、熏炉:


        第一类:仿铜鼎,
        双耳,
        三足。
        刻夔龙纹和连雷纹。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二类:竹筒形,
        三足,
        索面,
        或刻连雷纹。



        第三类:铺首身,
        圈足。
        内有叠烧的1个小铺首炉。
        祖龙宫窑出土。



        第四类:刻饕餮纹、连雷纹圈底炉。
        祖龙宫窑出土。



        第五类:直筒形,
        三足,
        足雕仿铜器饕餮纹样。
        祖龙宫窑出土。



        第六类:刻弦纹、雷纹、夔龙纹炉。
        祖龙宫窑出土。



        第七类:兽足光底炉,
        传世品。



        第八类:双兽耳,
        底“文荣”款,
        双兽耳,
        “大明成化年制”6字款。
        传世品。



        第九类:双耳,
        三兽足,
        鼎形。
        传世品。



        第十类:天官耳,
        象足,
        六角形。
        传世品。



        第十一类:双耳,
        印夔龙纹,
        三圆柱足鼎。
        传世品。



        第十二类:双兽耳,
        印夔龙纹,
        底“大明成化年制”6字款。
        传世品。



        第十三类:双耳,
        兽足,
        贴花拗曲、簋形。
        传世品。



        第十四类:双兽耳,
        饕餮纹。
        传世品。



        第十五类:戟耳扁炉。
        传世品。



        第十六类:刻竹石牡丹三足圆炉。
        传世品。



        第十七类:如意耳印花八角熏炉。
        传世品。



        第十八类:印花雷纹双纹耳炉。
        传世品


        第十九类:双耳三足炉。
        传世品。



        第二十类:象耳三足炉。
        传世品。



        第二十一类:印花八角系熏炉。
        传世品。



        第二十二类:狮耳炉。
        传世品。



        第二十三类:双索耳三足炉。
        传世品。



        第二十四类:竹节炉。
        传世品。



        第二十五类:双耳鼎炉。
        传世品。



        第二十六类:仿铜制,
        双龙耳,
        六角,
        六足炉。
        传世品。



        第二十七类:龙式熏炉。
        传世品。



        第二十八类:一粒珠龙熏,
        口微缺,
        肚为圣壳式。
        传世品。



        此外,
        还有八卦炉、统子炉和绣字炉等。



        (22)印章:圆形狮子印章。
        祖龙宫窑、岭兜窑出土。



        第二类:方形狮子印章。
        祖龙宫窑、岭兜窑出土。



        第三类:方形印章,
        阳刻篆书“天王”两字。
        岭兜窑出土。



        第四类:方形,
        章首有九咬龙盘烧。
        传世品。



        第五类:椭圆形,
        螭光钮印章。
        传世品。



        第六类:莹白豹钮方印。
        传世品。



        (23)狮子香插:有大小两种。
        屈斗宫窑出土。
        传世品也有看到。



        (24)笔筒:


        第一类:釉下彩山水笔筒。
        传世品。



        第二类:通花笔筒。
        传世品。



        (25)案屏。
        达摩渡江案屏,
        左上印“德化寿山”四字款。
        传世品。



        (26)水注:


        第一类:童子捧葫芦形水注。
        传世品。



        第二类:鹅形水注。
        传世品。



        第三类:笔山水注。
        传世品。



        第四类:蟹形花插水注。
        传世品。



        第五类:童子骑象水注。
        传世品。



        (27)水丞:


        第一类:缺盖。
        中间狭小,
        器表饰缠枝花纹。
        足部低矮。
        应是文房用的水丞,
        即文献上所说的盂之属也。
        屈斗宫窑出土。



        第二类:圆形小水丞。
        传世品。



        (28)砚台:小砚。
        传世品。



        (29)瓷雕塑:


        第一类:佛象雕塑:有观音、如来、菩提、达摩、弥陀、十八手准提佛、伏虎祖师象、文殊佛等神仙佛象。
        观音种类很多,
        有立象观音、坐象观音、十八手观音、送子观音、把藤观音、多臂观音、渡海观音等等。
        有窑址出土和传世品。



        第二类:人像雕塑:钟离权、关羽、寿星、寒山、拾得、普贤、朱熹、布袋和尚、三仙游宴、女象、瓷人、瓷孩童等。
        有窑址出土和传世品。



        第三类:动物雕塑:有麒麟、狮子、瓷人骑马、瓷人骑龙、瓷牛、瓷鼠狗等。



        (30)瓷箫:传世品,
        祖龙宫窑发现。
        残件。
        陆廷灿《南村随笔》曾说“德化瓷箫,
        色莹白,
        式亦精好,
        但百枝中无一二合调者。
        合则其声凄朗,
        远出竹上,
        不意云梦柯亭之外,
        有此异种。
        ”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日本箱根神社有收藏。



        (31)鼓形器:残,
        形如鼓形。
        鼓面印花,
        鼓身外表附着乳钉。



        (32)桃形器:环底,
        底部装饰有花纹。
        从口部正面看呈桃形,
        是一件颇别致的器物。
        屈斗宫窑出土。



        (33)瓜形器:形如瓜瓣,
        仅残存瓣,
        主间空。
        体极厚重。
        屈斗宫窑出土。



        (34)方口小雀良。
        传世品。



        (35)瓷墓志:平面略呈正方形,
        微弯曲。
        长11厘米,
        宽11.5厘米,
        厚0.8厘米。
        蜈蚣山明墓出土。



        (36)棺垫:形如鼓状。
        平顶,
        鼓腹,
        环底内空。
        器表满釉,
        呈冰裂纹,
        器内壁无釉。
        器表周边饰八个鼓钉。
        器体厚重。
        三班蜈蚣山和盖德等许多地方明墓均有出土。

         

      更多 艺术知识
        1
      谈中国书画识古陶瓷真伪
        2
      潮湿天气书画藏品如何防潮
        3
      丰子恺书画作品辨伪
        4
      鉴藏:古玉作假面面观
        5
      私人收藏字画由来已久 保管好字画简易方法
        6
      行家讲述珍贵书画保养方法
        7
      油画保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8
      如何才能保持书画藏品的青春常驻
        9
      书画表面各种污渍的去除方法
        10
      油画表面各种污渍的正确处理方法
        11
      书画保养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12
      科学的油画去尘方法
        13
      书画存放过程中四点要诀
        14
      珍贵书画安全度过雨季的良好办法
        15
      珍藏字画的保养要点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84(s)   9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