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北京 艺术 美术 书画 综合新闻

      韩斌丨古韵新意 其野芃芃

      分享到:
      作者:奇洁来源:北京画院2024-07-31 08:44:33

        溪涧凉飙 韩斌  177cm×148cm 纸本水墨 2017年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虻。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诗经·国风·鄘风》中有一篇《载驰》,许穆夫人在诗中讲述了从许国至卫国归国救难的场景与心境,路途上“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所谓“芃”,取草木繁盛之意。画家韩斌喜欢“其野芃芃”四字,山野里花草幽静、茂盛蓬勃、悬泉流水、飞漱其间,那个山野在韩斌的心里,也在他的画上。

        韩斌是70后艺术家,一位性情疏淡、文质彬彬的山东汉子,多年研习花鸟画,画中的花草山石其野芃芃、静水深流。韩斌平常最爱行于深山巨谷之间,水陆草木、山涧小溪、云竹茂林、空山悬月、古树宿鸟、幽谷清风交织构成了韩斌艺术世界的桃花源。韩斌工花鸟,以写意笔墨作画,远追宋元花鸟画大格局,力求笔墨洒脱,但又精心经营。

        韩斌追求看似恣意放纵的笔墨,精心营造的画面视觉效果,实则是画家追求中国传统绘画路径的一种反映。韩斌常常说到潘天寿先生的一句话,“荒山乱石间,几枝野草,数朵闲花,即是吾辈无上粉本”。所谓粉本便是“师法造化”的本意,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物象,成为潘天寿先生去雕琢之气,取浑然天成自然形态的粉本,同时这也是韩斌的师法之路。20 世纪上半叶,中国著名画家中,潘天寿可谓师古而出新,从《芥子园画传》发端,师法海派,吴昌硕称其“大器也”。在东西交融之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潘天寿先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认为“个人风格要有独创性”,“气之氤氲于天地,气之氤氲于笔墨,一也。故知画者,必知书”,如此“独创性”与“氤氲之气”在韩斌的绘画中都有所反映。于是,我们可以在韩斌的画里和师法路径上看到中西之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和谐对话。宋元花鸟画中的传统古意、中国绘画中的造型要求,加之来自西方的对景写生习画方式,在对中国画承继与革新的道路上,韩斌走得扎扎实实。

        ……

        这便有如谢天笑的《有一个人》:

        有一个人

        眼中闪耀着古往的忧伤犹如宝剑的片片磷光

        当他翻过一个耀眼的白昼不会做任何停留

        大自然指引着他的方向

        ……

        东西望朔漠,姑射独崔嵬。

        一片两片云,终南太华来。

        根绕黄河曲,影落清渭隈。

        深涧饮渴虹,邃河生秋雷。

        古径穷难尽。晴岚拨不开。

        海鸥飞上迟,边风劲触回。

        傲隐非他古,依灵有奇才。

        曾生心若何,猿声终夜哀。

        ——〔宋〕惟凤《姑射山诗题曾山人壁》

        韩斌的画有沉静气。沉静是师古带来的气质,更是画家在画面中力图传达的语言。韩斌作品上的花鸟、草木、山石传递出的沉静之气,成为当下喧嚣时代里难得的珍贵品质,当然画面中也有荒寒疏冷的气质。这种冷峻的画面气质,是画家用写意的笔墨描绘出的超脱物质世界的精神家园。

        步出夏门,东登首阳山。嗟哉夷叔,仲尼称贤。君子退让,小人争先。

        惟斯二子,于今称传。林钟受谢,节改时迁。日月不居,谁得久存。

        善哉殊复善,弦歌乐情。商风夕起,悲彼秋蝉。变形易色,随风东西。

        乃眷西顾,云雾相连。丹霞蔽日,彩虹带天。弱水潺潺,叶落翩翩。

        孤禽失群,悲鸣其间。善哉殊复善,悲鸣在其间。朝游清泠,日暮嗟归。

        䠞迫日暮,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卒逢风雨,树折枝摧。

        雄来惊雌,雌独愁栖。夜失群侣,悲鸣徘徊。芃芃荆棘,葛生绵绵。

        感彼风人,惆怅自怜。月盈则冲,华不再繁。古来之说,嗟哉一言。

        ——〔魏晋〕曹睿《步出夏门行》

        韩斌的画有清酌气。《礼记·曲礼》中有言:“酒曰清酌”。韩斌好酒,山东汉子的直爽内敛加上一身艺术家气质,酒桌上每每他人畅聊,韩斌独醉。这份清酌气仿佛与中国画中讲求的“意”有了神交。韩斌用传统绘画中的“意”进行画面表达,我们在生活中常常讲到的“得意忘形”是为一个贬义词,但是在画家的恣意创作中恰恰需要这份珍贵的“得意忘形”之态,这里的“意”是意境、意蕴、意气,更是传神写意与生命的意象,打通对于“意”的认识并在画面中得以表达,才是韩斌画面中的“其野芃芃”,山石树木“芃芃”、花草溪流“芃芃”、空谷幽兰“芃芃”……如不是二两清酌催化,何以“芃芃”?

        空山梵呗静,水月影俱沉。悠然一境人外,都不许尘侵。岁晚忆曾游处,犹记半竿斜照,一抹界疏林。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准拟乘风归去,错向槐安回首,何日得投簪。布袜青鞋约,但向画图寻。

        ——〔清〕纳兰性德《水调歌头 • 题西山秋爽图》

        绘画、诗歌、音乐向来是神秘的物化代表,中国画则格外神秘,画画本就更是一件神秘而私密的事情。水墨交融在纸绢上,氤氲淋漓之感受到绘画技术的掌控,但也不完全受控,这种画面效果更能打动人,而水墨黑白之间的意蕴,传递出的神秘与沉静,也成了韩斌花鸟画的属性。当然这种沉静中也有丝丝傲气,所谓傲气大约脱胎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独有的文人气质。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宋〕李纲《望江南·江上雪》

        韩斌的画沿袭了传统中国画中的静谧感,但又饱含着热烈的情绪,笔墨之间“意”的表达便是如此,经营构置之间生机勃勃、其野芃芃的花草树木、山石水流都是生命中的意气风发,蓬勃气象,也是画家对绘画的挚爱。

        秦望山头,看乱云急雨,倒立江湖。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长空万里,被西风变灭须臾。回首听月明天籁,人间万窍号呼。

        谁向若耶溪上,倩美人西去,麋鹿姑苏?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岁云暮矣,问何不鼓瑟吹竽?君不见王亭谢馆,冷烟寒树啼乌!

        ——〔宋〕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韩斌的画有摇滚气。韩斌爱听音乐,摇滚当属最爱。强烈的节奏和动人心魄的歌词,能打动他,更能触及他艺术创作中的敏感神经。画面中笔墨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相和,音画之间奏响的不仅仅是一幅花鸟画,更是一种情绪的表达,一种艺术语言的再现。优秀的艺术家往往都饱含着热情,某种热烈的情绪会出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文/奇洁,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书画研究、藏传佛教艺术史研究,文章选自北京画院编《点画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更多 艺术新闻
        1
      一颗青梅过夏天
        2
      行走的色彩诗篇——袁文彬的风景油画
        3
      笔底春风 墨生万彩——纪念汤文选百年诞辰
        4
      “不肯作神仙”——以齐白石艺术架起连接心灵的桥梁
        5
      国际上的那些双年展
        6
      ​以“容·智慧”回应未来城市建筑转型
        7
      传·真:平凡中映照出时代的深意
        8
      周石峰: 兴会烟霞 放怀丘壑
        9
      陈履生:灯火传薪照后学
        10
      节日与节气中的华彩
        11
      AI时代,如何构建良好的美术生态?
        12
      新疆克孜尔石窟:精心修复 焕发新彩
        1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十年成果...
        14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展览展映活动启动
        15
      文物非遗新光彩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26(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