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玉奇山水画展,以“我见青山”为主题,以天地为心,以诸“峰”为师,在见与不见之间,似有不见而明的大道襟怀。他的画除了诸贤提及充满 “古意”、“书卷气”、“诗意”等特色之外,还有与众不同的时代气息,以及他对天地万物怀有的敬畏之心。
他是诸多大家眼里公认的大画家
我见青山,青山处处。佘玉奇先生“我见青山”山水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这个展览由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江苏省文化旅游厅、江苏省文联联合主办,江苏省美协承办。
佘玉奇作为江苏美协曾经的主要“操盘手”,得到了美术界诸多大家的赞誉。江苏省美协主席周京新曾评价他“在工作上是拼命三郎”、“是美协的好管家”。贵州美协原主席谌宏微对佘玉奇的印象是:
“特别能干,能做事、会做事,把事情组织得特别有条有理,有气派”。山东美协原主席张望说,江苏是中国文化的重镇,是全国美术的一个巨大的板块,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新面貌,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作品和艺术家,这与佘玉奇卓有成效的工作是分不开的。中国美协艺委会原主任丁杰说玉奇人品好画品高,在美术圈,大家都非常认可他。
在绘画创作上,中国美协原副主席何家英说“现在看来画山水的画家里能够画好青绿的画家已经不多了,而玉奇对山石结构、勾勒等这些根本不在话下,就是不用这些皴也能把山水画得很好,而且山水的色彩运用的特别得体好看”。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冯远说:“玉奇的笔墨中正厚重,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吴为山称赞佘玉奇的画是躬身百练的实践而打造的技术与艺术与道相融汇的一种境界。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高云说:“佘玉奇是新金陵画派领军人物之一,也是特别有个性,有特殊代表性的山水画家之一”。著名画家薛亮则说“玉奇是一个有一定级别和分量的人。”
佘玉奇有众多的头衔,他历任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协艺委会委员、中国美协专家库评委、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江苏省美协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执行主席兼秘书长,江苏省美协理事,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省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品牌书画艺术委员会执行主席、江苏省书画院研究员,江苏省紫金书画院院长,他还是常州大学特聘教授,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学院、南通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认为佘玉奇非常不简单,他说,玉奇是这些具有学术性、示范性和引领性机构中的成员,这个位置就可以呈现艺术的高度和在全国的影响力。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原副主任张道兴说,现在很多人对玉奇的作品产生兴趣,就证明他在这个地域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此可见,“作为江苏美术界的中国山水画的领军人物、代表性人物,佘玉奇的视野,不仅仅是江苏,是全国,是整个美术界”(徐里)。他在诸多美术界领导和大家的眼里,他是一位公认的非常有特色的大画家。
他的这次画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我见青山--佘玉奇画展”,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彩亮相。中国美术馆高度重视。展览部主任、著名学者邵晓峰对这个展览寄于厚望,他说“这个展览既是佘玉奇老师个人的一次总结,对于江苏这样的文化大省及美术高地,也是一次全国性的在顶级艺术殿堂的一次具有代表性的展示和交流,必将给全国的观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享受”。
获悉展讯后,中国美协各艺委会领导以及兄弟省市美协同行发来贺信纷纷表示祝贺,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给画展题签,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作序,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宜、冯远,党组书记马峰辉提前表示祝贺,徐里、何家英、杨晓阳、李翔,中国画学会会长田黎明,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陈孟昕等接受媒体采访,从各自的角度对佘玉奇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这个展览凝聚着佘玉奇的半生心血,也寄托着关心佘玉奇艺术成长的同行同道以及受众的高度期待。
他的画带有“入古出新”的时代气息
我见青山,亦如同青山见我。玉奇笔下的一座座青山,所画之画,皆为心画。佘玉奇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以一个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恰好之年,以一颗持而不停的向真、向善、向美之心,一直在画他生命中所见和所悟的青山绿水。每次观看完玉奇的作品,总生惊叹。玉奇心中不仅有高山大川,而且饱含无悔的真纯,他将起伏绵延的群山纳入心田,跋涉不为人知的千辛万苦,养就了“以山为师”的广阔胸襟。
山是古时山,貌却今日新。玉奇所画的青山,随处可以寻见古人笔墨诗意,于勾皴点染之中又有“入古出新”的时代气息。玉奇的山水画里主要体现,有四种与众不同的气象:一是柔中带刚的“大气”之象,一眼望去可见山河耸立蕴藏着的天地大道之美,从画中流露的是积极向上的时代风貌;二是亲近可触的“文气”之质,立于画前,尤见飞流直下瀑布的旷声于耳,在静水与行帆的碧波间,可见万里归来的绵绵诗意和令人向往的田园之境;三是具有山水律动的“灵气”之魂,山乃众石聚合而成,石者看似沉默无声,却因丛林鸟兽、朝晖夕阴而充满盎然生机;四是玉奇的山水画,具有灵动与壮美并存的“神气”,融入了个人细腻的情感和超然的襟怀,因而从他的每一幅画,都能感知到生命本源的存在和活力,可见他独具个性和感染力的自然之心。这“四种气”,构成了玉奇绘画精神的整体面貌,形成了与时代合拍的独特气象。
他是绕不过去的一座高峰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爱山水,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杰出的代表,并产生了一些符号式的人物,被后人敬仰。他们以自己的传承与创新,为绘画艺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作出了前赴后继的贡献。站在玉奇20米长卷《江南形胜图》前,久久凝望,峰回路转,云合水分,隐现断续,接映带间,仿佛置身瑰丽葱郁的诗意江南。山从水转,水向墨流,横山如连,霏微迷漫,云和水为山水画注入灵魂。穿越时空,心与古会,想起黄公望和他的《富春山居图》,体验古今作者的创作状态,不禁唏嘘,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际遇,不一样的心态,折射出如此不同的图景,一个萧疏,一个繁华。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说:“佘玉奇的画中可以感受到他透出一种非常强的当代人的审美追求。我的理解是,一个当代人,对当代社会这种大的文化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的一种情况,他想表达一种当代的非常和谐非常幸福一种境界”。佘玉奇始终认为是《富春山居图》中国美术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他将毕生追随黄公望的笔墨精神。但身逢盛世,无处不在的生机与活力无时不感染他、激励他贴近生活,反映时代。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说:“《江南形胜图》,展现了有时代发展特征的,有人情味和烟火气的,欣欣向荣的盛世图景,为中国山水画又留下了一个新的坐标”。
(文/郑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