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书画 艺术 美术 综合新闻

      石虎《伏娲纹铭图》的中国纹象与心象

      分享到:
      作者:林阚来源:美术报2024-07-06 08:25:14

        石虎先生创作照

        关于中国美术形式的创生与诞生,学者有过种种推论。李泽厚先生在他的名著《美的历程》中,论及中国原始彩陶图画时说:“和全世界各民族完全一致,占据新石器时代陶器纹饰的形象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式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三角形、锯齿纹种种。关于这些几何纹的起因和来源,至今仍是世界艺术史之谜。”针对这个问题,石虎先生在他的《纹象篇》中就曾提出,“纹象思维造就汉字,纹象思维支撑中国艺术文脉。复杂玄深,为人所不可解之文理,匿藏于纹象的‘纹’中。”作为石虎先生艺术生涯中的巅峰之作,在2015年创作的《伏娲纹铭图》将纹象思维运用到极致,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运用中国线条传达历史的方式,贯穿上下五千年的人文历程与山水人物,既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也展现了他对中华文明的深刻理解。通过独特的线条语言,将历史的厚重感、人物的生动性以及文化的内涵都巧妙地融入了画面之中。不仅是一幅技艺精湛的彩墨巨作,更是一部深刻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瑰宝。

        《伏娲纹铭图》从伏羲女娲这两位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开始,一直描绘到当代中国历史,将中华文明的浩瀚长河浓缩于一幅长卷之中,展现出了石虎先生对中华文明的深厚情感与独特理解。伏羲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他的形象与事迹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载,而女娲则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女神,她的存在与伏羲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篇章。通过对这些形象与故事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信仰、文化与生活状态,进而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在长卷之中,二圣位于正中,伏羲作为华夏民族的始祖,被描绘得庄重而威严。他的面容深邃,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智慧。手持神器,象征着他对天地万物的洞察与理解。人物面部表情平和,似乎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力量,凝视着宇宙的奥秘,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神性气质。女娲则被描绘得柔美而神圣,透露出一种母仪天下的神圣感。她的身姿优雅,面容慈祥,眼神柔和而充满爱意,仿佛在俯瞰世间万物,传递出对生命的呵护与关爱。她手中托着人类的雏形,寓意着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给予了人类生命与希望。运用精湛的彩墨长线,将神话人物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他们的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更在细节之处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同时,画面中的山水、建筑、器物等元素也都被赋予了神性。日月交替,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山川草木,则代表着大自然的生生不息与繁荣昌盛。这些元素与伏羲女娲的形象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神秘、庄重的神话世界。此外,石虎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与人物形象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幅生动而连贯的历史画卷。无论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灵与精怪,还是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英雄豪杰,都在画中呈现。这些形象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整幅作品成为一部可视化的中华文化百科全书。

        纹象,作为宙体在人心灵中的对应物,是石虎艺术创作中的核心观念。在《伏娲纹铭图》中,纹象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或图案,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精神象征。石虎通过对历史传说、神话人物、自然景观等元素的描绘,将纹象融入画面之中,使观众在欣赏画面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纹象所蕴含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力量。其用笔与线条还吸收了丰富的汉字与书法水墨元素,让文字隐于纹象之中,与图像相互映衬。在六书理论的指导下,画作中的线条与中国汉字与书法线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方块结构,其笔画本身就具有线条的特点。水墨线条则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以及运笔的快慢、轻重等变化,展现出众多的形态和质感,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石虎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历史和艺术传统,以中华正色融汇汉字书法、水墨线条二者之长,利用彩墨的对比和融合来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这些线条表现方式还体现了他的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打破传统的绘画规则和界限,创造出一种独有的视觉语言。石虎的线条时而流畅有力,犹如山涧流水;时而凝重缓滞,有如奔雷巨石,既有动态之美,又不失稳重之感。彩墨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色线之间的对比与和谐,使画面既丰富缤纷又层次分明。这些线条与色彩不仅是对画面的装饰,更是对画面主题的具象化表达。通过纹象,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神话般的远古时代,与伏羲女娲一同见证中华文明的诞生与成长。

        心象,则是石虎艺术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心象是艺术家内心深处的感受与理解,是艺术家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与表达。在《伏娲纹铭图》中,石虎通过心象的塑造,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融入作品之中,使画面呈现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通过对女娲、伏羲等神话传说的描绘,传达了中华民族对于人类起源、繁衍、道德规范的深刻思考。这些传说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更是人们心灵深处的精神寄托。通过对屈原、杜甫等历史人物的描绘,也表达了对于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主题的赞颂。作品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当代社会的元素,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差异与联系,他引导观众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体现了石虎对时代的敏锐洞察力,也展现了他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光大的坚定信念。这种跨时代的对话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使其更具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他不仅仅是在描绘过去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在通过艺术的方式与古人对话,与未来交流。观众不仅能够感受到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尊重,更能够体会到艺术家对当代社会的关注与思考。这种跨越时空的艺术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仅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引领。

        在纹象与心象的交织中,《伏娲纹铭图》不仅是一幅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历史长卷。伏羲女娲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他们的形象与事迹代表了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探索与追求。伏羲梦想“画卦”,女娲梦想“造人”,这些梦想代表了原始先民对自然奥秘的探索和对征服自然的渴望。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创造与奉献,成为后世子孙不断追求与学习的典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碎片化的信息获取方式。然而,《伏娲纹铭图》却以其独特的魅力,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珍视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社会中,找到宁静与力量,激发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从这个角度,《伏娲纹铭图》不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部文化史诗。通过独特的线条语言,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思考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这幅作品,感受到它所传达的深刻内涵与情感力量。

      更多 艺术新闻
        1
      100余件展品在上海交大展出,来看一场“时光音...
        2
      第16届沙迦双年展公布主题及参展艺术家名单
        3
      坚持工笔人物画线描之“工”──读王锦霞的工笔人...
        4
      混沌之开——邱兴雄的风景图式
        5
      洪浩昌·油画 | 画面中呈现自然与人文的神性张力
        6
      李小芳彩墨画展在798艺术区情修艺术空间开幕
        7
      重庆:工地摄影展 展建设者风采
        8
      平度市举办高登舟、舒杰空间陈设书画展
        9
      庆祝建国75周年——当代书画名家学术邀请展
        10
      “盛世家园,百寿永年—— 萧继东油画《百寿图》...
        11
      王丹:艺术创作是生命意识的冥想,是生命历程的情感抒发
        12
      “秘境之旅——徐里油画艺术作品展”将在东京开幕
        13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漫画节在广州开幕 逾百个IP参与
        14
      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天津开展 哈国博镇馆之宝亮相
        15
      “务本——曹俊甲辰作品展”亮相荣宝斋 融东西美...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25(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