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北京 艺术 美术 书画 教育出版

      关于艺术,不妨多些遐想

      分享到:
      作者:屈菡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04-21 09:44:53

        ▲《艺术的二十二个遐想》封面

        《艺术的二十二个遐想》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睦的美育短文集。书中的22篇文章,深入浅出地道出作者对中国美育的深刻思索,文字优雅、兴味悠长,于明白晓畅处更显作者对中国美育深沉的爱与关切。本报记者近日采访李睦老师,将他四十多年艺术教学的心得呈现给广大读者。

        美术文化周刊:您把艺术比作爱情,不能理性分析,而需要用全部的身心去感悟,并鼓励通过随性的涂抹唤醒本性之中最真诚、最善良、最美好的诉求。通过您的探索和思考,您认为艺术的本质是什么?艺术与人类的关系又是什么?

        李睦:关于艺术的本质的问题并不容易回答,正是因为不容易回答,人们才会不间断地、争先恐后地尝试着回答,这样的尝试在远古时代就已开始了。艺术也是在这样的询问中留下了清晰的脉络,并且取得了发展和进步。如果没有对于艺术意义的追问,我们今天就不能够自由地感受艺术和认识艺术。毕竟,艺术就是在感受和认知过程中存在的。或许,艺术本身就应该是关于“艺术是什么”的思考,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至于说到艺术与人类的关系,不妨这样来分析:我们是否认为自己与艺术有关系,这是问题的关键,然后才谈得上是“什么样的关系”的思考。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与艺术无关,我们可以联想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种种不愉快,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难过。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与艺术有关,那么我们已经身处“艺术无处不在”的环境当中。在此我并无意说艺术的本质是粉饰生活,而是说生活只有经由艺术才能够显示它的价值。人类社会对于艺术的需要,类似于需要阳光、空气和水。与此同时,艺术也影响了阳光、空气和水,让我们懂得期盼灿烂、新鲜和清澈。爱情也是如此!

        美术文化周刊:在您看来,艺术是一种选择,而且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意志作出的选择。那么对于创作者而言,选择意味着什么?又如何看待自己的独特性与规律性的差异呢?

        李睦:人的一生都在不停地选择,选择不仅仅是艺术创作的专利,而是生活的必需。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作出属于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作出与他人相同的共性选择。共性的选择无从比较,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而个性的选择相对较难,需要面对比较、面对纠结、面对矛盾,甚至面对痛苦,这确实艰难。所以多数人并不愿意面对无处不在的选择,他们更愿意回避选择,尤其是回避自己去作出选择。这种状况,在生活中如此,在艺术中也是如此。人们接纳熟悉的作品,抵触陌生的作品。他们始终在接近已知,也始终在逃避未知。正因如此,大家更愿意说“我不懂艺术”,不愿意说“我懂得了艺术”。前者代价偏低,后者则偏高。然而,艺术中的选择是一切选择的开始,在艺术中都不愿意作出选择,在生活中就更不可能了。如果我们说,选择是社会发展的起始点,一点都不过分。选择意味着思考,思考意味着改变,改变意味着发展。所以我们才需要艺术,需要在艺术中体验选择的滋味。积极的选择者,也一定是受益最大的人。

        美术文化周刊:您在书中回忆了吴冠中先生的教学故事,结合您的教学感受,谈谈吴先生当时的教学理念是什么?对美术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艺术教育与艺术创作又是怎样的关系?

        李睦:吴冠中是中国艺术教育的开创者之一,他主要的教育理念包括:艺术的价值在于它自身的独立,独立的形式、独立的语言、独立的意义。比如,色彩的情感、线条的意义。艺术可以为内容提供服务,也可以为形式提供服务。比如,色彩和线条不仅仅是用来讲故事,它们自身就是故事,它们自身就在讲故事。这道理,在绘画中行得通,在音乐中也行得通,所以我们聆听音乐的抽象情感,观看绘画的高度提炼。人们常说的“看不懂绘画”“听不懂音乐”,其实是不善于“懂得”绘画和音乐中的形式语言,这既是人生的遗憾,也是艺术教育的缺憾。感谢我们的教育中能有一批像吴冠中这样的教师,他们致力于艺术形式规律的创作研究,也致力于艺术形式规律的教育。由于他们的努力,我们才能够了解艺术语言的丰富,才得以看到建筑之美、听到潮汐之美,并化解了我们和艺术之间的各种阻碍。如果没有吴冠中先生在艺术教育中的努力,我们今天的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仍然缺少时代思考和现代思维。此外,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之间的关系虽然密切,但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相互替代,或者混为一谈。艺术教育不是手艺传承,教学相长也不能等同于师徒传授。这也是我们艺术教育中仍然面临的问题。

        美术文化周刊:突破僵化、实现自我是成熟创作者的目标吗?对于初学者是否适用呢?美术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所遵循的原则有什么不同吗?

        李睦:突破僵化和实现自我是所有接触艺术的人应有的目标,也是他们应该经历的重要的体验过程,包括初学者在内。艺术的存在,恰恰为我们提供了突破僵化和实现自我的机会和可能,只不过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体验过程的价值珍贵。此外,突破僵化既是基础艺术教育所要遵循的原则,也是高等艺术教育应该追求的理想,因为它们共同追寻的目标就是创新。创新就是超越已知,创造未知。而所谓的自我实现,也必须经由这个途径才能达成。因此,只有受过艺术的教育,才是完整和充分的教育,才是生动和柔软的教育。一个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作完整的教育,也无法培养出完善的人。

        美术文化周刊:您在教学中发现的最普遍的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破解这些难题?

        李睦:在我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最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学生缺少“发现问题”的意识,学校缺少培养这样意识的教育。我们更执着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引导,以至于我们更鼓励解决问题,善于解决问题。但我们解决的多是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艺术教育中这样的现象尤为突出,艺术原本是为了启发思考而存在的,但却成为技能传承的工具。时至今日,艺术教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仍被认为是一种技能教育。然而,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希望的是,经由艺术的途径去发现完全不同的思路,获得在其他途径上无法获得的认知。如果我们对艺术教育的诉求,仅仅是掌握艺术的技法,那受教育者的选择也只能是离艺术而去,毕竟大多数人并非终身从事艺术的职业。至于如何破解“发现问题”意识淡漠的问题,我认为出路还是加强感性教育,只有感性方能捕捉生活中最敏锐的因素,才能感知通常感知不到的可能性,而感性教育所应采取的最好方式就是“寓教于乐”,就是艺术。

      更多 艺术新闻
        1
      近400件展品讲述敦煌人艺术生涯
        2
      汉字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艺术学 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4
      折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
        5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6
      中职素描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7
      美育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作用探究
        8
      中国画与综合材料的融合创新
        9
      倪瓒美学思想在朝鲜末期的影响与传播
        10
      鉴古观今的对话 书法艺术的盛宴
        11
      五一假期,这些展览别错过
        12
      “大观——董浩绘画新作展”在北京开幕
        13
      “空山流韵——刘荣书画展”在淄博开展
        14
      “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二十年作品展”在京开展
        15
      “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苏新平个展”将举办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90(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