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书画 艺术 美术 出版 综合新闻

      书籍设计的美学演变

      分享到:
      作者:邱武霞来源:中国文化报2024-04-21 09:24:06

        “书的装帧,于读书心情大有关系。精美的装帧,能象征书的内容,使人未开卷时先已准备读书的心情与态度,犹如歌剧开幕前的序曲,可以整顿观者的感情,使之适合于剧的情调……善于装帧者,亦能将书的内容精神翻译为形状与色彩,使读者发生美感,而增加读者的兴味。”—丰子恺


        书籍设计是一门艺术,是将内容、版式、装帧等元素有机结合的整体的视觉传达过程。优秀的书籍设计不仅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为读者创造想象和审美空间,无形中提高人们的艺术审美。

        那么,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脉络有何特征?当下,怎样的书籍设计会被认为是美的,有什么样的评判标准?在图像与文字、结构与造型、材质与色彩等方面,书籍设计有何讲究?近日,第三届嘉德国际艺术图书展举办,其“藏书文化特展”呈现了两大书籍装帧设计展:“从田野、院落到书房——宁成春、赵广超、朱赢椿、鲁明静书籍设计四人展”和“民国书衣100品”,它们以中国近现代书籍装帧历史变迁为主线、围绕“书衣”这一主题,展出中国现代文学馆藏民国知名书籍装帧设计师、出版家、画家所参与设计的100种书籍,引领读者沉浸式体验从民国到现代的书籍装帧美学。

        历史新纪元:

        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初步形成

        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成立,中国现代出版业从这里开始。书籍设计附着于出版,装帧的概念随之兴起。“装帧”一词来自日本,在上世纪30年代由丰子恺引进中国,在中国意指封面设计。现代意义上的书籍装帧与新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密不可分。由鲁迅、陶元庆、钱君匋等前辈开创的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奠定了中国现代书籍设计艺术的基础。彼时,一批年轻的艺术家满怀热忱投入到这一新兴设计门类中,大胆尝试绘画、装饰图案、书法、篆刻、摄影及现代抽象艺术等表现手法,使新文学的装帧设计精品迭出、异彩纷呈,不仅为新文化的内容服务,本身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具有现代的革新意义。

        鲁迅在中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除了著书、翻译,他非常重视书籍的装帧,强调书籍装帧是独立的一门艺术,他在给青年画家陶元庆的信中写道:“璇卿兄如作书面,不妨毫不切题,自行挥洒也。”他亲自参与并设计自己书籍的整个装帧过程:从图书的封面、扉页、标题、格式,到书籍的广告页。同时,他还带动了一批青年书画家如陶元庆、孙福熙、钱君匋、陈之佛等,一起为书籍装帧及出版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研究员李浩在《天物·思想·美化:鲁迅与书籍装帧艺术》一文中提到,鲁迅一生设计的书籍封面形式可分为以书名题写为主体、用插画作封面装饰和以手绘图案为主体三种装帧形式。从这三种书籍装帧形式,我们可以一窥当时主要的书籍装帧风格。

        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大家并不陌生,封面上部黑底框反白题写“呐喊”两字,效果似白文汉印,深红的底色深沉有力,整体效果正如鲁迅自己所说的“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极具艺术感染力。这一类既是书名题写,也是中国传统的装帧样式,这类设计大都用白底红字或黑字成就,但字体的形状也充满着变化。

        用中外不同插画在封面上作装饰,跟手写的书名灵活地变化组合,不仅增加了书籍封面的趣味性和艺术性,还为中国读者了解外国绘画、文学艺术提供了窗口。如在《近代美术史潮论》中,鲁迅采用了米勒的《播种》作为封面。

        据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介绍,鲁迅特别注意运用民族形式,他认为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和画像石,都有极其优秀的图案纹样和人物描写,提倡把这种传统运用到封面设计中,以体现我们的民族风格。这一艺术思想在鲁迅手绘的书籍封面图案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在其负责翻译和设计的外国童话书《桃色的云》的封面上,一组红色的具有浓重汉画像风格的飞人、飞鸟云纹连续图案明显借助于汉画像中关于仙境的描绘,令人浮想联翩,也与此书的内在精神相符合。

        “那时的周作人、丰子恺、徐志摩、胡适等作家、文学家、画家、诗人也都客串书籍设计师,他们或题写书名、或亲自寻找画面装饰书衣,有时一颗红色名章便可使书面生动起来。作家们的设计风格具有强烈的书卷气息,得益于他们深厚的文化修养。”王军说。

        观念的转变:

        由装帧到书籍设计

        改革开放以来,依托于现代出版业的发展,我国的书籍装帧在传统的书皮包装基础上,开始注意书籍封面的工艺性,有了一定的设计意识和审美追求。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将这一设计观念的转变称为“由装帧到书籍设计”。

        一方面,出版行业秩序不断完善,研究理论不断加强。始于1959年的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是业内规模较大的评比赛事,至今已举办十届,推动了书籍设计业发展,也给书籍设计师带来了设计能量、创作活力和动力。2009年,第七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更名为“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便是从装帧到书籍设计这一观念转变最直接的证据。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设计师通过自主创业,以个人或工作室等多元形式参与市场竞争。他们对书籍设计充满热情,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出多款新颖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受到读者喜爱,还在国际上获得认可。年轻设计师的加入,为书籍设计行业带来活力,促进了行业的创新和艺术发展。

        书籍设计除了关注书籍的整体视觉和触觉体验、技术与创新的融合、读者体验等,还需要有成本控制、市场营销、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考量。如何在有限的书籍空间创作出无限的美学,这既考验设计师的设计功力,也对美术出版单位提出了要求。

        走市场路线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在成本控制方面,采取营销先行、以定价倒推成本的方式。据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邱孟瑜介绍,每一本书在选题阶段首先想好营销方案,描绘读者画像,倒推这一人群的购买力以及倾向的书籍内容和形式,由此判断一本书的设计成本。“如果我们选择出版以价格亲民的艺术专业类图书为主,那么在书籍设计上,也不会选择复杂的工艺和高价的材料。”邱孟瑜说。

        值得一提的是,出版社的美编团队和社外设计力量的融合有效提升了书籍设计的整体意识和水平。在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方立松看来,社内设计师和社外设计师的合作越来越紧密,这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新型合作关系,是未来的趋势。“我们社每个部门可以报两三种书参加权威书籍评选活动,也会把这当作一种培养编辑书籍设计意识的方式。这类书虽然成本很高,但是编辑走精品设计书这条路是有必要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美术分社也是如此,通过整合社内外设计力量形成优势互补。该社总编辑张明表示:“书的精品制作和成本控制关系很密切,为了达到好的品质,很大程度上需要增加成本投入,但是成本控制又是出版社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增强竞争力,肯定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压低成本,吸引读者购买。”

        走向国际:

        中国书籍设计“一路向美

        提到书籍设计艺术,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活动是绕不开的话题,这一全球性书籍设计年度评选活动创立于1963年,致力于从专业设计角度评审图书的独特魅力。2003年,中国开始举办“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与德国莱比锡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挂钩,2004年中国本土出版、设计的图书首次参加“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并获奖。

        “我们打造的‘中国最美的书’评选与‘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挂钩,让中国出版设计有了一个与国外交流的机会。国际上新的设计理念、印刷工艺、材料工艺涌入中国,中国的书籍设计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前不久闭幕的“2003—2023最美的书20年回顾展”上,“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副主任祝君波感慨万千。

        “设计与书籍内容要统一,封面与内文、插图要完美结合,设计与印刷工艺、材料工艺三者融合,视觉、触觉(手感)与翻阅的节奏感统一,有个性、有创新”,曾任“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主办单位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的乌塔·施奈德这样阐释评选标准,在他看来,“中国最美的书”走向德国莱比锡的过程,不只是中国设计师走向世界,也是一种文化的输出和传播,点燃人们收集、阅读纸书的热情,“关于书籍设计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成为书籍之美的无形标准。”

        同样曾担任“世界最美的书”评委的斯特芬尼·舍莱斯也表示,在做评委的过程中,她发现与德国书籍设计关注的方向不同,中国书籍设计师非常擅长使用材料,在一本书中采用不同的材料,呈现不同的质感,制作精美,具有非常好的艺术表现力。

        在上个月公布的2024年“世界最美的书”评审结果中,中国设计师尹琳琳凭《千古霓裳:汉服穿着文化》获得2024年“世界最美的书”荣誉奖。本书运用了非常现代的材料和工艺,却隐隐透出古朴典雅的气息。外封“汉”“服”两字的意象图形采用了烫金工艺,是设计师独创的一种印制方式,她将其命名为“搓金”,即烫哑金、烫亮金褪色之后的“时间流逝感”。斑驳的金色与内文的丰富色彩形成强烈的色差。同时,设计师还发明了一种叫“连续M页”的装帧样式,得到了“世界最美的书”评委会的肯定:“内文装帧布折叠成竹简的形式,贯穿始终,起到了调节阅读节奏的作用,具有东方的神秘感。”彩色图版部分不断折叠的页面也与汉服千叠百褶的特征相吻合。图案构造、服饰排版新颖独特,不同质地的纸张与不同质地的衣衫遥相呼应。

        “这本书是针对现当代年轻人的汉服穿着热策划的,是当代年轻人在汉服穿着的流行风潮中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次学习与发展。通过一本书、一个主题,把人类长期发展中的优良美学基因继承下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人类社会的内在需求和内在价值上,是创造更多样的独特设计产品的重要内推力。”尹琳琳说。

      更多 艺术新闻
        1
      近400件展品讲述敦煌人艺术生涯
        2
      汉字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艺术学 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4
      折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
        5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6
      中职素描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7
      美育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作用探究
        8
      中国画与综合材料的融合创新
        9
      倪瓒美学思想在朝鲜末期的影响与传播
        10
      鉴古观今的对话 书法艺术的盛宴
        11
      五一假期,这些展览别错过
        12
      “大观——董浩绘画新作展”在北京开幕
        13
      “空山流韵——刘荣书画展”在淄博开展
        14
      “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二十年作品展”在京开展
        15
      “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苏新平个展”将举办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92(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