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美术 艺术 书画 综合新闻

      泛舟赤壁越江流——历代“赤壁”题材美术作品图式探析

      分享到:
      作者:杨振凯来源:光明日报2024-04-21 09:21:36

          (1/4)赤壁图(中国画) 李嵩

          (2/4)后赤壁赋图(中国画·局部) 乔仲常

          (3/4)赤壁图(中国画) 武元直

          (4/4)赤壁图(中国画) 仇英

          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撰写《赤壁赋》后,“赤壁”题材美术创作便随之兴起。“赤壁图”主要以《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文本为基础,其早期创作呈现出图像与文本严格对应的艺术表现方式,具有典型的图式化特征,之后又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孕育出丰富的艺术面貌与审美内涵,成为画史上的经典题材。

          据文献记载,北宋中期至南宋初期,出于对苏轼的追慕与纪念,涌现出大量表现苏轼辞赋意境的“赤壁”题材美术作品。今天所能见到的较早的“赤壁图”为北宋乔仲常所绘水墨本《后赤壁赋图》,这也是极为接近苏轼辞赋文本的画例,展现出早期“赤壁图”的风格与图式特征。该作品依据《后赤壁赋》所述,分九段描绘了苏轼游赤壁的故事,每段以赋文相配,图文呼应、相得益彰。乔仲常在描绘苏轼等人物形象时,采用了“主大从小”的六朝传统图式以凸显叙事特征,使画面展现出古朴典雅的文人气韵。可以说,这一时期的“赤壁图”所呈现的艺术风貌已为该题材创作的文人属性奠定了基础。

          南宋是“赤壁图”发展的高峰期,其诗意画属性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南宋马和之所绘设色本《后赤壁赋图》可称为“赤壁图”诗意画中极为精彩的一件。画面在章法布局上大胆取舍,以淡墨勾勒水纹与远山,表现出江河浩瀚、水天一色的视觉效果。同时,画家通过对山崖的塑造、崖下浪花的描绘以及舟上众多人物的表情刻画,凸显赤壁陡峭而雄浑的气势。这样的构图和布局方式,体现出马和之在创作中对于画面诗意的追求,在描摹自然景观的同时,注重对画面之外遐想空间的营造。其后,李嵩的设色本《赤壁图》则表现出更加浓重的时代特征与丰富的图式变化。该作品以小景山水表现赤壁之游,并采用南宋典型的边角构图,将舟楫、峭壁等主体元素放置于画面的边角位置,且只露山崖一隅,使水面面积进一步扩大,以营造一种空灵之美。李嵩将水作为重点描绘对象,以繁复而灵动的线条表现出水纹的交错与叠压,反映出画家对于画水理法的深度认知与把握。同时,“赤壁图”这一经典题材也与当时盛行的以“水”为主题的美术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马远的《十二水图》等,是南宋丰富的绘画题材间相互影响的生动体现。

          作为同时代的横向对比,金朝武元直所作水墨本《赤壁图》则体现出该题材图式在北方的发展。武元直的作品以山水画的形式表现了苏轼赤壁之游的主题,单一文本不再是决定画面内容的主要因素,而是强调“两赋一词”的共性特征。该作品以截取式构图展现赤壁的雄浑之景,苏轼等人的形象则作为点景人物置于山水之间,以简笔勾勒,模糊了人物身份特征。这样的图式使作品更好地体现出山水画的优势,充分诠释出《赤壁赋》的诗意审美内涵。

          两宋时期的“赤壁图”在表现内容、构图形式等方面各有侧重,没有形成统一的样式,而是基于不同画家对文本的理解和自身艺术特点进行创作,使得“赤壁图”形成百花齐放的创作面貌和丰富的诗意表达。

          时至明代,得益于诗意画的再次兴盛,以文人主导的苏州画坛将“赤壁”题材美术创作进一步推向高峰。在各种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明代中晚期的吴门画派画家进行了大量的“赤壁图”创作。作为吴门画派的重要代表,文徵明凭借其影响力推动了“赤壁图”经典图式的确立,其所作设色本《赤壁胜游图》便是典型画例。该作品由山石峭壁、江水及泛舟人物三部分组成。与宋代精细勾勒水纹、展现江水变化的表现方式不同,文徵明以大面积留白彰显江水的壮阔与平静,山石的刻画也更加简括。作为“赤壁图”核心元素的泛舟情景被置于画面中央,苏轼与二客被概括为三位文人形象。赤壁之游不再是观古战场的怀古伤今,而是文人寄情山水的诗意体现,“赤壁”题材美术创作亦不再以“两赋一词”作为唯一指向,而是与文人渔隐等传统山水题材相互融合。此后,其传派画家虽然在“赤壁图”的创作中对图像元素有所创新,但大多未对文徵明所创图式做过改变。这一经典图式的确立使“赤壁图”的创作发展走向定型,亦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对比明代仇英所作设色本《赤壁图》便可发现,在统一的图式下,一些画家不再将画面意境的营造、诗意的表达以及叙事性构建作为首要目标,转而关注如何在笔墨技巧层面进行创新,凸显个人笔墨风格成为明代中后期“赤壁图”创作的主要特征。

          “一艇泛三人,多疑游赤壁。”经典图式的确立使“赤壁图”具有了鲜明的辨识度,明确的符号化特征有利于其广泛传播,但对于艺术的创新发展而言或为一种制约。明代,随着“赤壁图”诗意画的功能与特征日趋弱化,这一绘画题材也逐渐成为世人追慕宋代文人理想形象的载体。程式化的图式使创作主体更多地关注个人风格与笔墨技巧,而缺少其他层面的创新,“赤壁”题材美术创作在清代逐渐式微。

          “赤壁图”创作兴于宋,盛于明,时至今日,其留下的经典图像依然能够让我们遥想当年周瑜的酣战、苏轼的流连,沉浸在传统艺术的诗情画意之中。以“赤壁”题材为代表的传统中国画创作,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诗意的中国画艺术经由历代画家的笔墨匠心传承至今,需要今天的我们继承与弘扬。如何从传统艺术的经典画题中汲取养分,如何在过往范式的基础之上创新形式,让中国画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还有待于新一代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耕耘与不懈探索。

          (作者:杨振凯,系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

      更多 艺术新闻
        1
      近400件展品讲述敦煌人艺术生涯
        2
      汉字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3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艺术学 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4
      折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
        5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6
      中职素描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7
      美育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作用探究
        8
      中国画与综合材料的融合创新
        9
      倪瓒美学思想在朝鲜末期的影响与传播
        10
      鉴古观今的对话 书法艺术的盛宴
        11
      五一假期,这些展览别错过
        12
      “大观——董浩绘画新作展”在北京开幕
        13
      “空山流韵——刘荣书画展”在淄博开展
        14
      “壮美广西——漓江画派二十年作品展”在京开展
        15
      “行走的男人,远去的马——苏新平个展”将举办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92(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