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当代 艺术 美术 综合新闻

      高名潞、邵亦杨、肖戈:探讨微观中的“二十一世纪艺术”

      分享到:
      作者:admin2024-04-16 07:45:48

        日前,“阿拉斯加的鳕鱼——李琳琳个展”学术对话活动在Yan Art艺术空间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著名艺术史学家、策展人高名潞教授,以及中央美术学院文学院副院长、艺术史学家邵亦杨教授,以“探讨微观中的‘二十一世纪艺术’”为主题进行深入对谈,由凤凰艺术总编辑、凤凰中心馆长肖戈担任主持。

        在Yan Art空间所呈现的李琳琳个展中,一层展厅展出的作品《暸望塔》,以其复杂的结构和丰富的视觉元素,成功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体验空间。例如,重新粉刷的墙壁颜色,展厅两侧墙面上悬挂的“Men”和“Women”字样的霓虹灯装置,其光影投射于深邃的水面之中,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既能感受温度变化又能进行深度冥想的空间。

        二层展厅中,艺术家运用金属框架与地图元素,打造了一个充满对话性和想象力的空间,引导观众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作品《AI绿色通道》与《一个七天的世界》以生命为核心主题,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与新生的希望。此外,作品Trephō(泰雷弗)与《鱼缸》(天道酬勤)、《伊甸园》、《胎盘》、《遗忘之镜》共同构建了一个涉及文字与表意、日常与超验、个体与共性关联的综合体系。二层空间还特别设置了艺术家的临时工作室,通过视觉、触觉与情感的多重交织,引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想象与反思的艺术世界。

        在学术对话环节,与会嘉宾集中讨论了以下三个议题:21世纪以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认知;21世纪艺术的潜在变革;以及如何界定和讨论类似李琳琳这样的艺术家。

        高名潞教授在其发言中提出,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历经了从乡土现实主义的兴起到80年代的文化本体探索,再到90年代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性”检验,以及21世纪初艺术市场的兴衰更迭。在此过程中,艺术风格不断演变,但也暴露出对持续性和学术共识的缺失,导致艺术界在市场波动面前出现失语和方向迷失的现象。

        他强调,为了艺术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反思如何坚持和深化那些有价值的艺术实践,使其发展至极致,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派和流派。艺术家需要具备定力,持续地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推向极致。在当代艺术的多元交流和碰撞中,艺术家应找到自己的定位,坚守自己的创作理念,从而在不断变化的艺术潮流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在艺术理论领域,关于当代艺术的界定和理解一直存在争议。传统的艺术批评和历史研究方法,如历史化整合和形式分析,虽然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面对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现象时,其局限性逐渐显现。在二十一世纪,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艺术界开始寻求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论,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评价全球艺术。

        李琳琳的作品展现了她作为女性艺术家对个人内心世界的尊重,其创作手法回响了90年代中国“公寓艺术”中女性艺术的亲和与直接性,将日常物品转化为艺术表达,体现了中国女性艺术的显著特点,即从激进到温和自然的转变,并强调了与个人生活紧密相连的创作主题。这种艺术实践不仅展现了女性艺术家的独特视角,也彰显了其作品的持久价值和发展潜力。

        李琳琳的展览和作品提供了一个思考的契机,提示我们可能需要从过去的“求证”思维方式转向更加注重个体体验和感受的“体认”方式。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艺术家更自由地表达个人视角,也有助于批评家和学者更深入地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在价值。通过这种平衡,艺术创作和批评可以更加开放和多元,促进全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交流和互动。

        邵亦杨教授在讨论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艺术标志着与之前时代显著的不同,其特点是艺术与其时代的紧密联系和对话性,强调了全球文化平等交流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不再局限于艺术运动的框架,而是更加自由地探索多样化的艺术实践,体现了艺术的共时性、历时性和错时性,其中创造力成为了艺术的核心价值。

        艺术的当代性不仅仅体现在形式和视觉上,更在于其思想深度和创造性。艺术家的作品应当是个体化的“言说”,而非单纯遵循规则的“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触媒,不仅应具有想象力和吸引力,还应承担起反映和揭示社会问题的责任,推动社会认知的改变,这是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李琳琳的艺术创作在形式与思想上均展现了深刻的内涵,她的作品《十日谈》无视年代的隔阂,触动了跨时代共鸣的神经,展现了对日常生活状态变迁的敏锐洞察和批评性思考。她通过艺术探讨的问题不局限于特定文化背景,而是触及了普遍存在的社会议题,这些问题的普遍性和持久性提示我们,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够超越时间和文化的界限,引发深层次的反思和对话。

        同时,李琳琳的作品也强调了艺术的跨文化和跨时代对话性,她与历史上的艺术家们共享着对艺术普遍价值和意义的追求。艺术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思想和精神上的探索。历史上许多艺术家之所以未能在艺术史上留名,往往是因为缺乏思想深度。中国艺术界和文化制度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更好地展示和认可那些具有深刻思想和创造性的艺术实践,这是推动艺术发展和文化进步的关键。

        肖戈馆长在评价李琳琳的创作时指出,她是一位充满活力且具有深刻思考的年轻艺术家,她的作品在视觉、形式和内涵上都展现出强烈的冲击力和独特的个性。在最近的女性艺术家展览合作中,她的勤奋和对艺术的热爱显而易见,她不仅全程参与布展工作,还激励团队投入极大的热情。她创作的大型、景观性作品不是为了商业利益,而是出于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和自我表达的渴望,她将现成品转化为超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展现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尽管当代艺术界受到资本和市场的影响,李琳琳的创作精神却体现了一种不计成本和付出的纯粹艺术追求。她身上所展现的坚韧和执着,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在年轻艺术家中尤为难能可贵。这种“牛劲”预示着她在艺术道路上的巨大潜力和成功前景。坚持自我和创作是艺术家成功的关键,而李琳琳的未来无疑是光明的,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引领她达到更高的艺术成就。

        结语:为了艺术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反思如何坚持和深化那些有价值的艺术实践,让它们发展到极致,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学派和流派。艺术家需要具备定力,持续地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推向极致。在当代艺术的多元交流和碰撞中,艺术家应找到自己的定位,坚守自己的创作理念,从而在不断变化的艺术潮流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价值。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年轻艺术家更多的关注,他们的独特感受和视角是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被提升和总结,为二十一世纪艺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实证和启示。

      更多 艺术新闻
        1
      张愚谈:本为世家真名士 疑是真宰辟天壤
        2
      宁夏博物馆掀起“文博热”
        3
      宁夏“内画鼻烟壶”传承人:方寸之间“反手”画出...
        4
      100青年艺术季带来新鲜艺术现场 数百精品一展...
        5
      刘进安丨在中国画的技法内涵中寻求表现之道
        6
      “滉堂墨记——韩斌花鸟画作品展”将在莱州开展
        7
      近400件展品讲述敦煌人艺术生涯
        8
      汉字在平面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9
      工匠精神视域下的艺术学 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10
      折纸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
        11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12
      中职素描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13
      美育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作用探究
        14
      中国画与综合材料的融合创新
        15
      倪瓒美学思想在朝鲜末期的影响与传播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87(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