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书画 艺术 美术 书法 篆刻 综合新闻

      篆刻的魅力

      分享到:
      作者:徐健来源:光明日报2022-08-05 08:01:32

          篆刻是中国印章的艺术化形态,承接古玺印一切艺术元素并加以强化。“篆刻”一词最早出现在《法言·吾子》,是西汉辞赋家扬雄的自问自答,其曰:“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雕虫”本意是雕刻古篆中的鸟虫文。“雕虫篆刻”,指的便是雕鸟虫文字的篆刻,意指微不足道的小技,此论调处于东汉时期,篆刻仅为实用,刻制者皆为工匠。明清以后,因为文人的参与,这项“小技”得以升华,由技入艺,继而形成了流派,篆刻名家层出不穷。篆刻以其特有的魅力,让喜欢它的人如醉如痴,笔者认为,美石、美文、美刻是篆刻魅力的重要元素。

          古时印材多用铜,尤精者则用玉,或有用金银者,以别品级贵贱。篆刻艺术的发展受印材的革新影响很大。元末画家王冕发现花乳石可以入印。自此,石料成为治印首选的理想印材,特别是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为文人所钟爱。寿山石艳丽纤秾如美人容颜,青田石清雅纯静如君子之风,昌化石凝重沉如老者宽厚,巴林石钟灵毓秀如佳丽冰肌。印石鉴赏和印钮艺术形成了印石文化。中国传统印石石质宜人、钮饰精美的天成个性,共同滋养了篆刻艺术。

          篆刻的表现对象是文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丰富的字体,为篆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当然,篆刻创作并不只是简单地将文字罗列在印面上。这需要篆刻者通过书法,对入印文字加以改造,使之自然协调蕴含美感,这也是篆刻者个性的表达。文字组合成具有文学性、思想性、情感性的辞藻,能够带给人更深层次美感。

          篆刻,篆是内容,刻是表达。篆刻的表达工具是刀,刀与石的碰撞,自然崩裂的线条是最原始的美感,此为“刀味”。刀犹笔也,笔有中锋侧锋,刀亦有中锋侧锋,呈现笔墨意,此为“书法味”。篆刻刻制完成后,效仿古印的自然风化剥蚀,对印面敲击、刮削,给人一种斑驳古朴、迷离虚和之象的艺术效果,此为“金石味”。明代篆刻家甘旸曰:“刀法者,运刀之法,宜心手相应,自各得其妙。”

          篆刻的魅力就在于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北京冬奥会比赛项目的图标,就是篆刻与汉字的融合。刀与石碰撞出的石屑,与冰雪运动的飞雪冰花产生联想,由静到动,从古至今,焕发了新的生命。传统的篆刻艺术与时尚的冰雪运动相结合,篆刻的魅力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精深。

          (作者:徐健 单位:宿迁学院)

      更多 艺术新闻
        1
      在艺源江河,遇见何君宏:东方抽象的诗意觉醒
        2
      秦大虎、张定钊油画《在战斗中成长》
        3
      《诸子家训画集》:牛成选的诗画担当
        4
      翡翠冷焰沁心凉
        5
      用水墨耕耘时代风华——康移风的艺术实践
        6
      琉光璃彩中的万千气象
        7
      故宫百年邮票联合国首发——方寸之间架起文明互鉴桥梁
        8
      设计哲人靳埭强:于墨色虚实间拓出文化新境
        9
      章燕紫:赋予艺术以无限可能
        10
      庄弘醒: 用水彩描绘文化原乡
        11
      黄胄:笔不离手,走生活之路
        12
      抗战题材美术作品中的人性之光
        13
      “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世...
        14
      绘动世界:上海美术电影的时代记忆与当代回响
        15
      传递文化情感和情绪价值——谈文创设计中的情感导向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46(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