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工艺 民间 艺术 综合新闻

      以火为“墨”的烙画“守艺人”:不能让烙画“断了根”

      分享到:
      作者:郝烨 侠超凡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08-01 08:12:11

        郝友友的烙画工作室。受访者供图

        在美国纽约、洛杉矶、华盛顿和日本东京等地举办个人烙画展;作品被新加坡、美国、日本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收藏……40余年间,郝友友漂洋过海,将烙画文化和中国民间风土民情带到海外,这位衷情于在木制品上创作的“守艺人”称,他一直有个信念,就是不能让烙画“断了根”。

        一块木板,一支烙笔。31日,走进郝友友位于河北石家庄的烙画工作室,这位67岁的烙画艺人正手拿灼热的烙笔,全神贯注地在木板上或轻或重慢慢描绘。笔尖与木板一经接触便发出“嗞嗞”声响,伴着缕缕青烟,木板上的立体轮廓逐渐显现。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是一门传承了千年的艺术,烙制者以火为“墨”,手持烧热的特制烙笔,在物体上以炭化的程度烫出丰富的层次与色调,独特的绘制技巧,让作品既保持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风格,又达到了西洋画严谨的写实效果。

        灼灼笔意非一日之功。1975年,郝友友与烙画艺术结缘,便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烙画学习中,构思、选料、拓稿、熨烙、抛光……有着扎实绘画功底的郝友友从烙画基础技艺学起,自行摸索,渐渐成才。

        “烙画创作并非易事。”郝友友称,烙画讲究轻重缓急,深浅浓淡,一支“铁笔”在手,控制停留时间长短的同时,对创作者的功底和创意要求尤为严格,“力道和时机都决定着画作的质量,否则功亏一篑”。

        正是烙画对技艺水平近乎苛刻的要求,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早些年,烙画一度面临没有市场,找不到传承人的困境。

        “烙画是一项生于民间、盛于民间的古老技艺,体现了劳动人民朴实而独特的艺术审美,只有活下去,才能谈传承。”为此,郝友友在海内外广收学徒,他的手机上存有几千名烙画爱好者的微信,以便随时解答问题。如今,女儿及外孙也加入了传承行列。

        不仅是传承,近年来,郝友友一直致力于探索创新,“传统烙画以临摹水墨画为范本,画风较为僵化。”郝友友从绘画风格改良,将传统烙画的装饰风变为写实风,并选取木质细腻紧凑的椴木为画板,让烙画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花色也愈加丰富。

        为使烙画作品审美承载更宽广,郝友友还时常深入陕西、山东、河南等地写生采风,从浓郁的生活气息里提炼素材进行创作,乡间、田野、草垛等景象都是他的灵感源泉。“中国民间的风土味很宝贵,那些乡间的石磨、灰瓦不知何时就会被钢筋水泥所替代。”他说,他想用木板留下这些,让后代了解中国乡村的真实风貌。

        从无人问津到遍地开花,40余年间,郝友友始终对烙画保持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当下,郝友友正潜心创作山水作品集。他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不断探索,多出好作品,目的很简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艺术能代代相传。

      更多 艺术新闻
        1
      尼日利亚西非艺术博物馆将于11月开幕
        2
      “王子午”鼎等逾两百件珍贵文物亮相广东省博物馆
        3
      211件故宫藏品尽展清代宫廷设计潮流
        4
      赏看古画里的《荷花鸳鸯图》
        5
      崔振宽的笔墨突破与美学重构
        6
      于精微处探寻徐悲鸿
        7
      为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树碑立传
        8
      墨香润银龄
        9
      “王式廓吴咸奖学金”助力央美学子 用艺术丈量大地
        10
      章华流芳——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11
      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 作品展
        12
      一次对历史现场的回访——从画派到学院:岭南中国...
        13
      虚实融合 共生发展 ​美术馆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14
      沉下心,触摸生活的肌理——写生热潮背后的艺术担当
        15
      写生是一种真诚的对话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35(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