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浙江 油画 艺术 综合新闻

      为何要重视写实画和重大主题创作

      分享到:
      作者:韩利诚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01-08 09:13:01

          (1/9) 书坛大家——沙孟海(油画) 176×130厘米 2017年 潘鸿海

          (2/9)吴锦堂与锦堂学校(国画) 300×180厘米 2017年 焦彩虹

          (3/9)春晓油气田(油画) 157×287厘米 2017年 周补田

          (4/9)欢乐颂(油画) 200×220厘米 2017年 陈继武

          (5/9)宁波港(油画) 205×336厘米 2017年 魏惠东

          (6/9)东海骄子——宁波帮杰出代表(水彩) 200×378厘米 2017年 刘海

          (7/9)潘天寿像(油画) 208×400厘米 2017年 李伟光

          (8/9)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油画) 200×300厘米 2017年 包泽伟

          (9/9)江南名士——严子陵(油画) 220×182厘米 2017年 赵培智

        一位当代艺术画家曾纳闷地询问我,为何时至今日,我们还那么钟情于写实画和重大主题创作。我的回答是:这是弥补中国艺术史的缺憾。

        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都不乏文字记载的历史,正史也罢,野史也罢,但是像中国这样,缺乏图像历史或者说视觉历史文本的情况是少见的。从历史画的概念出发,讨论历史题材绘画的起源,在西方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以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文明。后在文艺复兴时进入鼎盛,19世纪又因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推动达到了巅峰。西方的重大题材包括历史事件、宗教、神话传说,可以说应有尽有,欧美大小美术馆、博物馆都可以罗列出反映其历史的系列艺术作品。艺术家和艺术史在一部本国或地区通史中从不缺位,这是文明史的幸运,也是艺术确立社会意义与地位的理由所在。我国则较晚,虽然有汉代墓画砖及壁画告知天下:大汉已有历史画,但后经大唐一朝发展,很快又被兴起的水墨山水画和花鸟画淹没。直至20世纪,以董希文《开国大典》为代表的历史主题画诞生,我国历史画才真正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由此可观,一部漫长的中国艺术史,缺乏表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及再现历史场景的鸿图巨作。

        进入盛世的当下,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都以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呼应时代的需求,回应群众的诉求,将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组织大批有杰出才华的艺术家及相关专家学者,秉持其内心的觉悟与理性,对深厚的中华文明史进行系统艺术解读,产生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和“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这样的国家级历史画创作重要成果。各省区市陆续在地方历史文明中梳理重点,将地方史的图式化推至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与文化创作的浪尖。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在全国各地展开。宁波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确立了创作目标,组织人文学者、宣传文化系统专家、艺术史专家和知名艺术家对7000年宁波史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讨论,推出了首批重大题材。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后,确立了48个题材,最后由艺术家自行选择35个题材进行为期3年的艰辛创作。创作期间,组委会办公室依据惯例对参与创作的宁波、珠海、杭州、北京等地的艺术家创作进行了跟进,并作了全程摄像录制,以完备这一历史性行动的文档。

        让我们感到钦佩的是,潘鸿海、翁诞宪、陈继武、周补田、韩培生、励国仪等艺术家不顾年事已高,深入事件发生现场,追溯历史真实,精雕细琢,表现了艺术家对社会、对历史的高度责任感。特别让人感动和遗憾的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郑艺教授一直抱病坚持创作,在作品完成后不久就不幸离世了。这些参与创作的艺术家精益求精,他们几近无私的奉献,使这项工程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品质。这是宁波本土艺术史的成功构建,也是本土文化与文明史的生动呈现。

        宁波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虽是首次,却具有里程碑意义,凝聚了所有参与者的汗水和贡献。为宁波的历史英杰造像,为宁波文明绘写图卷,使最贴近群众的、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回到群众中,这是艺术家梦之所归。为文字赋予色彩、为历史赋予造型,这是艺术为宁波7000年历史增添的光华。

        正如本次创作工程终评委组长、中央美院前院长潘公凯在评审总结时所说:“艺术家们以自己的智慧和辛劳丰富了宁波的文化史,创造了宁波新的文化遗产”。

        (作者系宁波美术馆馆长)

      更多 艺术新闻
        1
      尼日利亚西非艺术博物馆将于11月开幕
        2
      “王子午”鼎等逾两百件珍贵文物亮相广东省博物馆
        3
      211件故宫藏品尽展清代宫廷设计潮流
        4
      赏看古画里的《荷花鸳鸯图》
        5
      崔振宽的笔墨突破与美学重构
        6
      于精微处探寻徐悲鸿
        7
      为保家卫国的中国人民树碑立传
        8
      墨香润银龄
        9
      “王式廓吴咸奖学金”助力央美学子 用艺术丈量大地
        10
      章华流芳——楚文化主题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
        11
      首届中国乡土绘画(农民画) 作品展
        12
      一次对历史现场的回访——从画派到学院:岭南中国...
        13
      虚实融合 共生发展 ​美术馆数字化发展新图景
        14
      沉下心,触摸生活的肌理——写生热潮背后的艺术担当
        15
      写生是一种真诚的对话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64(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