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史论 >>
    1. 篆刻词汇
    2. 刻 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鐫刻印章的通稱。因印章字體大都採用篆書,先書後刻,故稱。金屬印章,一般先刻印模,隨後澆鑄;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現用金剛砂琢蝕,即「電刻」;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鐫刻。  篆刻是書法藝術通過刀刻以後的再現,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綜合的藝術。種類有秦印、漢印、半通印、象形印、套印、六面印、迴文印、花押印、關防、閑章等。秦漢及魏晉時期,印章由印工鐫刻,藝術水準頗高。隋唐以來,亦各有其時代特徵及風格。北宋米芾、元代趙孟頫、王冕均為篆刻名家。  相傳王冕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類)刻印,因鐫刻方便,流行更廣。到明代文彭、何震,印學日漸發展。因 [详细...]
    1. 中國的篆刻藝術
    2. 中國的篆刻藝術是從古代印章藝術發展而來的。瞭解篆刻藝術,必須首先瞭解印章藝術。 篆刻中國篆刻是以書法字體結合鐫刻製作印章的一種藝術。它于方寸之中、紅白之間創造各種美的結構和形式。因其字體多為篆書所以稱篆刻。篆刻藝術是由作為權力和憑證的古璽印發展而來的。明中葉以後發展成獨立的藝術式樣,並形成了各種風格流派,如明代以文彭為代表的吳門派和以何震為代表的徽派;清代以程邃厚重、凝煉風格為代表的皖派,以丁敬、鄧石如開創、黃易等西泠八家發揚光大的浙派。清末吳昌碩將古印、陶文、石鼓文等熔於刀法之中,以蒼勁古樸之風被尊為吳派。 書法與刻印的關係 傳統認為,篆刻必先篆後刻,甚至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說。篆刻本身是一門與書法密切結合的藝術。篆刻家的作品與刻字鋪師傅刻出的領工資用的印章的根本區別,在于前者是&quo [详细...]
    1. 中国篆刻史
    2. “印章”又名“印”,古称“玺”,研究印章称为“印学”。印章是我国的书法和雕刻相结合的独有的工艺美术。因其所具有的书法艺术属性,与一般的工艺美术略有不同,故又叫作“篆刻艺术”。中国的篆刻与书法堪称中国艺术中的孪生姐妹。 关于印章的起源,《周礼》,《左传》中都有使用印章记载,这些可以说明早在春秋中期,印章已应用于社会活动中。从近代考古发现的实物来看,殷商时期就已存在印章了,而战国时期的古印,已经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这以前的印章,统称为“玺”。秦统一后,规定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用“玺”,至于官员和百姓的印章,只能用“印”了。以后封建社会中历代王朝大体沿袭这一制 [详细...]
    1. 中国现代书法篆刻
    2. 中国1912年以来的书法篆刻。清代末年,由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存世的古代书迹,包括近世出土的殷墟的甲骨、齐鲁的封泥、西域的简牍、河洛的墓志以及帛书、纸卷等,大量影印,流传甚广,加上各种形式展览会的盛行,特别是辛亥革命后故宫的开放,私人和内府珍藏的书迹名品公开陈列,使当时学者能见前人所未见,知前人所未知,学风丕变,仿秦汉、宗魏晋成为一时风尚。并开始出现南帖北碑自然融合,篆、隶、草、楷四体并用的新趋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书法家以康有为、郑孝胥、沈曾植、吴昌硕等人最为著名。康有为的书法初临《乐毅论》以及欧阳询、赵孟□,后改习六朝碑版,晚年则“欲孕南帖、胎北碑,熔汉隶、陶钟鼎,合一炉而冶之”。他的楷书,尤其是擘窠大字,纵极瑰伟,在曲铺横宕的书势中融合圆直狭长的二王(王羲之、王献 [详细...]
    1. 中国印章篆刻发展述略(1)
    2. 内容提要:   结合由2008年奥运会所带来的中国印热,本文从中国印学发展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印章的起源与上古契刻传统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进而论述了秦汉印章在我国印学史上的地位、艺术价值以及其辉煌的原因。在以辩 证的历史唯物观对进入晦暗时期的隋唐宋印章作出公允评价的同时,也探讨了唐宋审美意识转变对实用印章与篆刻艺术分野的重要影响。在论述了明清几代篆刻大师 在“印外求印”道路上的探索之后,对清末民国印坛的状况和各派的印风及其在当今印坛的正负面影响也作了评述。尤其对乔大壮、蒋维崧一脉将大篆、古籀、金文 入印的开创性给予了充分的评价。   2008年奥运会会徽在北京一经问世,便以其简练明快而又蓄意深远,厚重高古而又不失灵动潇洒的风貌博得世人的惊叹。因为这会徽不仅仅是一个图案,它更是根植于中华深 [详细...]
    1. 中国印章篆刻发展述略(3)
    2. 五、承前启后   清末民初是我国篆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其主要表现是对传统印风的整合总结和对近现代印风的开创。   一时的风气总是在一定目的的导引下而形成的,同时风气的发展又会促进对初始目的的认识。承明清余绪的同时,随着出土文物的增多,在发掘整理的基础上,既宗于秦汉印章而又不囿于秦汉印章已成为当时的一 项重要的共识。故不仅先秦玺印、鼎彝铭文、碑版受到重视,封泥、烂铜印、瓦当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加之印刷技术的进步,大批的辑古印谱出现并化 身千亿,传播开来。如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罗振玉的《赫连泉馆印存》、陈汉第的《伏庐玺印》、周进的《魏石经室古玺印景》等,不仅注意秦汉印的收 集,也更加重视先秦玺印的搜集。同时还有陈宝琛的《澂秋馆藏古封泥》、吴式芬与陈介祺合编的《封泥考略》、刘鹗的《铁云藏封泥》、罗振玉 [详细...]
    1. 中国印章篆刻发展述略(2)
    2. 四、上下求索   如果说文字与篆法是篆刻的灵魂,那么印材就是篆刻的 肉体了。文人治印从唐及宋而又及于元,在“灵魂”上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由于传统的印材较为坚硬,难于镌刻,使得文人治印不得不依赖于工匠,而难以达到灵 与肉的完美结合。因此对于新的理想印材的出现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历史课题。其实从元代的王冕就开始以花药石治印,不过由于名声不响,未能得到推广。所以一直 到明朝中后期的文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冻石,才最终真正的解决了印材问题[14]。这种“石质印材硬度较低,品质细腻糯嫩,宜于表现文人的创作意趣。刀石相机,还能出笔墨所不及的金石之趣”[15]。因此完成了灵与肉相结合的篆刻艺术,如同经过了漫长的冬天,终于进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一个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时代也随之到来了。 [详细...]

更多 艺术史论
    1
看花花公子的标准,女人怎样养身材美
    2
超级女声——审美者缺席的诸众狂欢(作者:史鸿文)
    3
论《笔法记》的绘画美学思想
    4
《文学翻译比较美学》书评
    5
许著:探讨美感的本质
    6
杨春时:从客体性到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7
《创意星空》第三期节目预告:传统服装的艺术创造...
    8
助教眼中的成中英教授(作者:蒋志琴)
    9
李安源: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与中国早期文化输出之梦
    10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一)
    11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二)
    12
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三)
    13
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
    14
日本和歌的美学特征(作者:邱紫华)
    15
关于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作者:潘知常)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41(s)   1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8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