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美术理论 >> 书法
    1. 中国当代书坛两高峰——林散之与沙孟海比较研究
    2. 林散之和沙孟海犹如两颗璀璨夺目的巨星闪耀在当代中国书坛,令许许多多在夜幕中徘徊的“追星族”们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而把这两位书坛巨擘、艺苑宗师放在一伯极有意义的事情。为此,本文拟从两位先生的身世、求师、治学、研艺、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考察,最终寻绎出他们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处,主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两位大师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风范。倘若这篇拙文能给读者诸君有所启迪的话,那将使我备感快慰。 林散之和沙孟海是同一时人的人,而两位先生又均以高寿和独特、精湛的艺术创作享誉当代书坛。 两先生小时的家境虽属一般,而在当时也可算得上小康之家。林家虽世代以捕鱼种田为业,由于林散之的大伯父林成兴曾投军从戎,威武勇猛,屡建战功,清同治年间,被封为建威将军,驻山西大同,镇守雁门三关,以威猛刚介而著称。因而,他在任期间,算是林家最为辉煌的时期,只 [详细...]
    1. “韵”与“法”——晋与唐书法分析和比较
    2.  提要:“晋人尚韵,唐人尚法”是前人对两个朝代书法创作进行的经典概括。本文对“韵”与“法”的分析,使人们可以再一次真实地感受历史,感觉时代精神。   关键词:“韵”、“法”、玄学、时代精神。      “韵”即作品之“意”,“神采”(与此对应,在绘画美学中,谢赫有“气韵”之说),它基于外在的笔墨形式,但又超越这一形式,是超然于有限物质形式的作品的内在精神,即然是内在精神,它们最终导源体是人的情感世界,在这里,以更本质的角度讲是魏晋文人“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 [详细...]
    1. 略论杨沂孙的篆书艺术——兼及清代篆书之发展
    2. 清代书坛,帖碑更替,篆隶大兴,各种书体尽呈姿态,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篆书艺术而言,清代已跨越了宋元明三朝的低谷而重新崛起,并有突破性的发展,堪称超轶唐宋,直追秦汉。尤其是乾、嘉朴学兴起之后,训诂考据、明经访碑等,直接刺激了当时篆书艺术的发展,使得篆书书法与社会的好古之风逐渐结合在一起,为篆书的普及与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清代前期,由于康熙皇帝的喜爱和推崇,书法风气基本上笼罩在董其昌的影响之下,时人多作行书。一些书家同时也致力于隶书的创作与探索,其中作篆书者相对较少,主要代表有王澍、董邦达、黄树榖等人,他们所作篆书,大体上学的是宋代徐铉翻刻的秦《峄山碑》和唐李阳冰的《三坟记》,而且往往刻意模仿其法度,一味追求用笔匀称,甚至有人不惜剪锋烧毫以求笔画粗细一致,结果导致呆板,并且恹恹无生气。这是元、明篆书的余绪!乾、嘉之际,出现了 [详细...]
    1. 论台阁体书家“二沈”
    2. 明代前期的书坛,除宋克一脉的文人书风外,突出表现为宫廷书风———台阁体的盛行。台阁体书法,洪武年间为初创期,此时宫廷书家活跃,他们的书法是对元人的继承和规范,表现出端谨婉丽的风格,其中著名者如詹希元、宋璲、杜环等人为中书舍人,他们的书法正是处于元明过渡后书风趋于稳定发展的阶段,在介入宫廷书风后,逐渐失去了书法作为艺术本体的抒情性,而使明初书坛抹上了浓厚的应制色彩。台阁体完全形成和发展主要在明成祖永乐年间。[1]永乐年间中书舍人增至四五十人,还不包括缮写《永乐大典》的台阁书家,杨士奇曾记载宫廷书家之盛况: 永乐初,召求四方善书士写外制,又诏简其尤善者于翰林写内制,且出秘府古名人法书,俾有暇益进所能,于时孔昜(即朱孔昜)兼工署书,駸駸乎詹希元,矩度风韵,伟然杰出也。一日上御右顺门,召孔昜书大善殿匾,举 [详细...]
    1. 对历史上书风流行现象的考察
    2. 一、书风流行与书法历史 “流行”这个词,古已有之。孟子早就说过:“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⑴(《公孙丑章句上》)意思是说,德政的传播,比驿站传送政令还要快。《左传》里也有“天灾流行,国家代有”⑵(《僖公十三年》)的句子。所谓“流行”,所及者远也。 因之,“流行书风”可以作两方面的解释。第一,“流行”,说明它是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定的覆盖面,这表明流行书风的时间性和广泛性;同时,它是自发生成的,不依靠政令的强制推广,历代干禄书不在此列。第二,“风”,说明它具有方向性,有来源,有波及面,但并非无处不在。流行书风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接受者个体的差异,书风不可能完全 [详细...]
    1. 试谈硬笔行草书创作
    2. 我在读初中之后开始学写行书,最先接触的是集王圣教序,至今对二王行草仍情有独钟。个人觉得就行草书取法来说应以二王为中心点,呈辐射式借鉴诸家为宜。下面以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就硬笔行草书的创作总结六点应当注意的要素: 一、动与静的对比 好的行草书作品首先要体现出“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视觉对比效果,实际上也就是体现在字的实连与意连(这里说的意连指的是笔断意连)的对比上。为保证作品整体的气韵贯通,意连关系尤为重要,上一字的收笔与下一字的起笔须有照应关系,再则如每行最后一个字的末笔或往左上方回钩,或就此收笔,尽量不宜再向下钩带。作品中笔断意连的字应居多,偶尔穿插一些生动的实连字串,即能产生出动与静的对比。要把握好实连字串的位置,右边如已出现了实连字串,不宜在左边同一位置再进行实连书写(这里说的是从右至左 [详细...]
    1. 硬笔书法临帖纵横谈
    2. 硬笔书法向何处去?如何保证硬笔书法的持续发展?这些问题无法回避地摆在我们面前。 临帖:成功的突破口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其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综艺特点,我们祖先以此演绎出了篆、隶、楷、行、草等法度森严的书法墨迹—法帖,堪为学习书法的法式、法则、法宝。殷商甲骨,青铜铭文,石鼓大篆,秦小篆,西汉帛书,竹简木牍,砖瓦铭文,汉隶魏碑,晋代”二王”,唐楷,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明清馆阁书法,还有穿插其中的民间书法和文人书法等等,浩如烟海,枚不胜数。这些法帖融造化于创造之中,是经过千百年历史冲刷留存下来的珍宝,是祖先馈赠给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遗产。 当代硬笔书法运动源起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鼎盛于90年代,正值解放思想,百废俱兴之时,是一个崭新的艺术 [详细...]

更多 美术理论
    1
书画同源终将合流
    2
刘玉来:书法的实用与艺术论
    3
谈谈怎样画人物速写
    4
俞兆平:论艺术的抽象
    5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
    6
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7
浅谈艺术形式的构成要素
    8
比较视域中的美术话语问题
    9
浅论具象中的抽象因素
    10
论艺术的价值结构
    11
探讨艺术的意义的详细内容
    12
谈素描情感——绘画教学之随想
    13
浅论马克思主义与复合型美术人才培养
    14
浅探漆画艺术之工艺性与绘画性
    15
浅论素描艺术风格与现实主义教学体系的建立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31376929
memory 3.52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