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名家点评 >>

      黄苗子的诗书画人生

      分享到:
      2011-11-09 15:38:14
        1.诗书画的风采

          我还是中学生时,在美术馆就看过先生的书法作品,被那润秀古雅之美所吸引,那富有魔力的韵律线条深刻于脑海,久不能忘。而今,先生特意为我书写,怎能不激动?

          到了先生那里,更让我吃惊,先生打开的竟然是用整幅宣纸对开的一副斗大篆书对联:“芳草一千里,春风十万家。”写得精气神完备,而且那每个字都好像一幅动态的画,肢体腾舞,看起来淋漓痛快。我曾多次向苗子先生请教写字的奥妙,并研读其作品,才知道其起始渊源。

          苗子的书法功力深厚,小时候受教于名书法家邓尔雅。邓尔雅写得一手好篆书,刻得一手好印章,是燕大名教授容庚的舅父兼老师。

          在南京的时候,苗子又与书法家于右任、沈尹默交游,得书法大家的真经。他还非常欣赏书画家张正宇的“以画入字”的才气。在张正宇之前,还少有如此写过的。

          上世纪80年代,苗子的书法“更上一层楼”。他经常参加全国书法展,同时,几次赴日进行书法交流展,赴澳洲的各大学举行书法讲座,并多次应邀在香港讲学。

          1989年,应澳大利亚大学之邀,苗子和郁风旅居昆士兰州。他们虽都已80岁上下,却仍充满“龙虎之气”,举办了很多的展览。安静宁和的大自然,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他们还去德国、法国、瑞士、新西兰、意大利、美国、韩国参观访问,办书画展。

          他们在香港、台湾都办了书画展,展览所到,交口称赞。1994年秋日,应邀在西子湖畔的杭州,举办了他们的书画展。启功先生为其题字。

          画坛巨匠吴冠中说:他们“饱看了世界的新潮”,“心头也播满了新苗”,“作品中蕴涵着文学的诗的情意”。

          在澳大利亚时,苗子也希望能在北京办书画展。远居海外,遥望北天,梦寐思之。他曾书曰:

          年年乡梦绕西湖,映日荷花出水初。

          客地中秋故园夏,蓝山看罢作荷图。

          终于,受中国政协书画室和炎黄艺术馆之邀,1995年2月,苗子、郁风的书画展在北京开幕了,馆长黄胄迎来了多年未有的盛会。他们的朋友叶浅予、丁聪、华君武来了,王蒙、杨宪益、张君秋、吴祖光来了,谢添、黄宗英来了。还有轻易不外出走动的老舍夫人胡絜青也来了,就连当时已90岁的钟敬文也来了。书画展简直是成了老艺术家、老文化人的欢聚会。澳驻华大使也来祝贺。大家共同祝贺苗郁书画展成功。

          苗子的书法在业内早就闻名。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在学习书法时,很喜欢苗子的字,曾和郭沫若一同去看望苗子,到苗子家就四处找苗子写的字,连纸篓里的字纸也拣了出来。

          吴冠中先生曾说:“对苗子,我先是拜读文章,从中获得艺术方面的教益,后才看到他的字,一见倾心,十分喜爱,突出的感受是构图美、虚实美、节奏美、总之是造型美。”

          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评价说:他的书法融众家之长,雄健潇洒,老而弥精,显示了极其深厚的传统功力和艺术造诣。吸收西方文化之精华,将传统与现代观念融合一体,自成一格。其作品为世人所敬仰。

          苗子认为写字必“有动于心”,是作者在生活中对外界事物有了感受,产生了可喜可愕的激情,抒发在书法上。他认为只有“心手相师”,脑子里成熟构思,于手中随机应变,两者互为机契,才能笔酣墨畅。神来之笔是心手微妙配合的境界。这样的书法艺术才能感染观众并且发生共鸣,创作与欣赏,像阴阳两极的电流,发出艺术的光和热。

          他把写字比喻用线条来画他的字,其构架笔法同字体的含义是一致的。如,他喜欢刻画水的意象。在他的激情下,所写草书“飞流直下三千尺”,显示出力量、决心和刚强的气概。再如,为了加强感染力,把“雨”字里的四个点,点得特别多,使人看了好像这些雨点真的落在纸的下面去。他把“水”字的线条拖得特别长,很弯曲,显示出流动的性质;而把“山”字写得特别凝重。

          古书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看先生的字,能读出其人品,先生是仁者、智者。

          2.诗书画的缘分

          在苗子家的客厅里,我看到新挂了一大幅著名画家黄永玉的画作《一枝荷花》,题款是:“郁风苗子兄嫂惠存”。

          说起二人的友谊,源于他们的青年时代的一件趣事。在上海,黄苗子很喜爱黄永玉的才气,又感动于他学习的刻苦,于是,写了一封信,意欲购买几张自选的木刻,请连同画价一起寄来,以后从南京汇款过去。为其真诚所感动,黄永玉很快如信照办,并计划着画款的用场。不期,画作寄出,画款却久久未到。“难道是……?”同屋之友解心宽地说:“这两个人的名誉很好,只怕是忘了。”黄永玉坐不住了,左思右想,决定去南京“收账”。

          经朋友介绍,他终于坐在了苗子的客厅里。黄永玉自报家门,说明来意。苗子真不好意思,连连说:“对不住,对不住,我以为早给你寄去了。”画款自然解决了。没想到这一尴尬的初次见面,竟成了他们倾心数十载朋友之谊的开始,老天真会开玩笑。

          “文革”之后,分别了多年的黄永玉听说苗子回来了,赶快上芳嘉园去看他。他推开小屋的门,却只见苗子鼾声如雷地大睡。他摇醒了苗子。苗子晃了晃脑袋,看看黄永玉,以为在梦中。乱离之人,自然是“相对如梦寐”。

          黄永玉这几年发展了他的画作,画荷花出新意,很有些自得的作品,他的妻子曾说:“苗子若是活着出来,看到你这些画会有多高兴。”黄永玉把这话告诉了苗子,邀他去自己家里看画。苗子虽还在困顿之中,但是爱画心切,急于想看黄永玉的画作,就说:“可以骑自行车去。”于是,迅速搬出自行车,腾身上了车座。可是“忽”地又从那边掉下来,原来他忘了自己并不会骑车。

          老天开的玩笑,还在于黄永玉是土家族人,土家族把男孩子称作“苗子”。以后“文革”期间,黄苗子受难,土家人还以为是黄永玉。所以后来,罗孚写文,趣曰:“苗子非苗子,非苗子苗子。”二人真有解不开“渊源”。

          我看荷花图的落款是“乙酉年”,即为2005年画的。那么,从相识算来已有60多年的时光了。绘画之交更加上患难之情,友谊始终不移。我真感慨中国文化的力量竟如此之大。

          在客厅里,我还看到一张齐白石老人的照片,这又诉说着苗子倾心于书画,向老艺术家学习的经历。

          新中国成立以后,苗子爱好绘画的情感越来越浓厚,曾去北京的西城跨车胡同的“铁栅书屋”去看望白石老人,向老人求教。一天下午,苗子前去拜望,正好邮递员来送信,苗子就把信带了进去。白石老人正思念家乡,接到信立刻坐在破藤椅上打开就看,正是家乡来的。白石老人高兴极了,读完信后,他看了苗子好一会,颤颤巍巍地摸出一大串钥匙,打开大橱的门,拿出很多卷画,指着说:“你挑吧,挑一张你喜欢的,我送给你。”

          苗子知道,白石老人这种举动是很不平常的。他以卖画为生,画作从不轻易送人。对国画有特殊偏爱的黄苗子很受感动,于是小心地在几十张中,选出一幅浓淡对比较强烈的虾。白石老人沉吟一番,然后,拿起毛笔,在画上题跋曰:“89岁白石老人,久客京华,梦也思家,时值苗子弟携予亲人书至,此谢之。”不由分说就交给了苗子。苗子看着,这虾分明是活生生地“透”了出来。白石老人没有画水,可大虾的须、爪、腰、尾和身上的水晕,都让人看出是正在水上游着的。他更叹服中国画的神韵。

          说起来,苗子爱好书画的情感是从画漫画开始的。苗子也没有想到,以后,漫画竟然成了他和郁风合和百年的鹊桥,成就了他们的终身姻缘。

          他小时候到香港读书,在学校附近有一家“美术学府”——麦少石兄弟画室。那里的橱窗中,常陈列一些非常滑稽的画。这使小苗子流连忘返。那时苗子的父亲除了主编《大光报》之外,还为好几家香港的大报写社论和小说。下课后,由苗子当信差,拿着登记本,挨家去送。因此,他认识了当时香港报界的各位名流。

          在这个氛围里,十三四岁的苗子受朋友黄般若等人的鼓励,开始为香港的《骨子》报,广州的《半角》画漫画。1929年,他把在一次绘画比赛中获奖的作品,寄给了当时在上海出版的《上海漫画》。没想到,不久就发表了,而且接到漫画家叶浅予的回信。苗子喜出望外。以后,他由爱好艺术到变为从事艺术工作,这鼓励是个重要因素。

          后来他到了上海,认识了漫画家叶浅予、华君武、丁聪、张乐平等人。苗子常为叶浅予等主办的漫画杂志《时代》投稿,以后加入《良友》漫画画报作编辑。

          上海的霞飞路上有个“漫画俱乐部”,是上海的漫画家组办的,漫画家经常相聚在那里。有一次,苗子在俱乐部看到了文学家郁达夫,郁达夫还带来了他的侄女郁风。郁风正值青春年少,天真烂漫,很惹人喜爱。这是苗子和郁风的第一次见面。后来,在叶浅予的家里,苗子又第二次见到了人称“郁姑娘”总是穿着素色旗袍的郁风。

          以后,去南京,到广州,几经周折。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后,很多上海的文人被迫流亡广州,苗子又能和众多的朋友们聚会了。经常来往的是夏衍、廖沫沙、叶凤灵等。郭沫若是《救亡日报》的挂名社长,由夏衍主办,郁风为记者。有一次,夏衍对苗子诉说《救亡日报》缺乏白报纸。苗子积极支持抗战,想出了个主意,建议夏衍以郭沫若的名义写个报告,上交广东政府,要求进口国外的白报纸,理由是宣传抗日,这样可以免关税。夏衍照计而行,很顺利地得到批准。多余的纸张,在广州卖出去,得到一些钱,又可以养活《救亡日报》了,一举两得。与夏衍交往,自然免不了与郁风接触。当时,苗子24岁,郁风21岁,二人已经在上海相识,又在千里之外的广州相逢。于是,二人常常在一起谈时事、报纸、文艺。才人相聚,意趣自然相投了。

          日军的铁蹄逼近了广州。苗子因工作到了连县,他多方打听,知郁风、夏衍已撤出广州,但不知去向和安危如何,使得苗子放心不下。

          一次,苗子在路上忽然看见走过来两个人,一个是左翼文人钟敬文,另一个正是郁风。原来,郁风病了,由钟敬文护送,二人从江西星子走了两天,才来到连县。这意外的相见,使大家高兴非常,钟敬文还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慰得病余心绪否,卷帘百里看茶花”。在连县,郁风治病半个月,稍愈,就又和钟敬文一起参加抗日的宣传活动。不久,因工作关系苗子又去了重庆,不得不又和郁风分手。

          后来,苗子心中惦念着已在香港九龙工作的郁风,他给郁风写了一首诗。鸿雁飞去,很快又乘风归来了。郁风不久也来到了重庆。自上海初识至今日,苗子郁风二人,时聚时散,两情依依历八载。

          苗子是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一次,******要查封《新华日报》,他抢先告诉了在报社工作的阳瀚生,转达给曾家岩,使日报有所准备。为了与郁风的婚事,苗子请夏衍帮忙。夏衍专程到盘溪徐悲鸿的美术学院找到了郁风,玉成了苗子、郁风的“国共合作”。

          1944年5月,他们在地处天官府的郭沫若的家里举行订婚仪式。郭沫若与郁风的三叔郁达夫都是在“创造社”大旗下的战友,这又增加了一层亲密。郭沫若、于立群在后,苗子、郁风在前,他们一起照了相。巴山常绿,蜀水常流。苗子郁风相约百年无悔。当年11月,婚礼在嘉陵宾馆举办。承二王遗风的书法大家沈尹默做证婚人,文艺界名流来了很多,阳瀚生、老舍、夏衍等。

          爱好书画不但成就了黄苗子的绘画成就,更成就了他和郁风的百年好合,中华文化的力量简直巨大无比。

          3.诗书画的精神

          黄苗子给笔者的对联,是先生集出的佳句。“芳草”、“春风”也者,这么富有浓郁春天气息的内容,出自一位90多岁老人的手笔,说明着老人那锦绣的心态依然荡漾着春天的和风!

          我环视着这来过多次的客厅,墙上挂着的几幅对联,都诉说着先生的心志。

          那斗大的玉箸篆书,规整而活泼: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多么清秀、宁静而高雅、博大的意境。微云在浩大的河汉间恬淡,疏雨于高贵的梧桐中徜徉,明显地表现着作者的心态。

          春蚓爬成字,秋油打入诗。

          诙谐、幽默,显现出苗子的性格。春秋沧桑,而铸造了先生卓越的书法和诗歌。

          我还曾看过先生的一副行草对联:

          崖高千尺虎,松老一山龙。

          景物雄壮飞动,“高”者,道德学问之高,“老”者,诗书绘画之老。惟此,才能成就其“龙虎”之势。豪迈之情飞跃于松、崖之上。

          古云:“诗言志。”但是能“言志”的“诗”须是好诗。

          自清末以降,古诗写得好的寥若晨星,而苗子先生却是疏星中的一粒。他的诗名于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时就已被周恩来所赏识了。

          那是抗日的时候,在多雾的山城,天天看物价飞涨。读报纸,也是日法西斯向全世界疯狂屠杀。他感到空气窒息,犹如在污浊的阴沟中的炎暑。为此,他写了一首七律《无题》:

          无限伤心孔雀诗,不堪惆怅冶春时。

          有情皓月终难掇,飘梦芳年剧可思。

          枳棘栖鸾沉鬼火,高邱无女照神旗。

          星似此期待旦,忍向寒灯记寐词。

          诗歌抒发了自己向往光明,渴望新社会的愿望和期待的惆怅。

          他将此诗向孙师毅兄请教,不想孙兄把它贴在了书房的墙壁上。有一天,孙师毅兴奋而神秘地告诉苗子说,你的这首诗被“胡公”发现了,十分欣赏。所谓“胡公”者,就是周恩来。以后,周恩来约苗子,半夜在一个朋友家里见面。二人从诗词谈起,谈政治,谈生活,“胡公”特别欣赏苗子此诗的后两句。他们一直谈到了天明,谈得苗子“肝胆皆冰雪”,恨相见得迟。

          1958年,苗子被下放东北。冬日深山老林里零下30度的逼迫,其寒彻骨,但苗子要去拉大锯伐木。一直握笔写字的手,被冻得僵直,虽戴着破棉手套,也难握锯把儿。他们锯的是又高又直的红松。群山之中,北风呼啸,传送着凄厉的锯声。可苗子写诗抒怀:“偶从完达赤松游。”读来轻松悠闲,一种乐观的情绪;但憨厚之情,令人苦笑。

          苗子的古诗造诣既有家学渊源,又打下深厚的文化功底。

          苗子黄姓,本名祖耀,祖籍广东香山,即孙中山的故乡。祖父名绍昌,清末举人,曾在张之洞创办的广州广雅书院(当时最高的学府)任史学分校(教授),后为石岐丰山书院任山长(中学校长)。父黄冷观,任性而文佳,名书法家、篆刻家邓尔雅曾写诗赞曰:“江夏黄童多颖悟”。苗子从小就在这样具有浓厚的文化传统,而又耿介不羁的家庭受到熏陶。

          他19岁时在抗日救国的呼声中去了上海,加入了从事文字工作的行列,编辑《小说半月刊》。在上海,苗子寄居在一个喜诗词书画的长辈家中,有幸拜见柳亚子,并经常去他家里,并又结识了主办诗歌杂志的诗人林庚白。亚子鼓励苗子投稿,苗子此时远离家乡,思乡之情,毕竟郁郁于胸。于是有感而发,写了几首古诗,还真的被刊登出来了。这又引起了他对古诗的兴趣,此好至今不灭。

          柳亚子发起的“南社”召开了几次盛大的纪念集会,江浙上海等地的诗词名流很多人参加了。一统计,人数恰好108个,正合天罡地煞的《水浒》之数。于是,仿效梁山大排队,在报上发表了南社点将录。头一名,是蔡刁民,自然称之为“托塔天王”,柳亚子居二,名之为“乎保义”。苗子也在其中,因其身材矮小,恰合“矮脚虎”之誉。其时,苗子21岁。

          苗子为了搜集资料,经常去半壁街的作家聂绀弩的家。他发现聂家藏书颇丰,从唐代丛书到明清笔记小说都有。于是就一批一批地借阅,一月总要去三四次,每次布包里总是夹几本书回家。聂氏学问深厚,但不得施展,当时也“靠边站”了,所以写诗自嘲:“马因闲死马堪哀”。苗子有感于聂氏的学问,就为他的书房手书一匾额:“三红金水之斋”。指的是《三国演义》、《红楼梦》、《金ping梅》、《水浒传》,以示书斋的富有。

          苗子的诗很强烈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他讽刺那些貌似风雅,实际上是追逐金钱的人,他画了一幅《鸦柿图》,题诗曰:

          鸦柿成雅士图,馋涎贪吻笑徒餔。

          何当下海摸金去,饱醉终朝大丈夫。

          4.诗书画的“安晚”

          苗子的诗书画成果颇丰,有专著《美术欣赏》、《画家徐悲鸿》、《白石老人逸话》、《古美术杂记》、《吴道子事辑》,散文诗集《货郎集》、《牛油集》、《敬惜字纸》、《无梦庵流水帐》等,还有《黄苗子书法选》……夏衍说:“他们都是老少年,一样热情奔放,意气风发,不知老之将至,正如《易经》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苗子不但为中华书苑中增添了一枝独特的书法奇葩,更为中华子孙树立了奋斗不息的风范。

          苗子曾写过这样一首诗:

          学书七十老顽童,退笔如山苦未功。

          一语坡公真破的,通神万卷始神通。

          现在,沧桑之后,苗子、郁风在北京安度晚年。苗子已是90多岁的老人了,但是,看上去面容红润,耳聪目明,行动自如,毫无老态。而且,学会了电脑,紧跟着时代的脚步。社会、文化活动安排得满当.

          5月,他在国家图书馆北京分馆举办了文化讲座,讲对诗书画的经验体会;又即将出版8本新书,如《苗子杂书》,把他的各种书体汇集成册;在北京晚报连载的专栏“苗老汉聊天”中,发表他有感而发的散文;担任《汉字文化》杂志顾问,题词曰:“汉字是打开华夏文化宝库之门的唯一金钥匙,愿炎黄子孙世守勿失。”……

          在苗子家中有先生手书的“安晚”二字,那是先生自状和自求的心态。

          “晚”,晚年,自然状态,而“安”字则有安静、安详、安宁、安稳、安全、安好、安和的种种含义。

          让我们用“安”的全部含义祝愿苗子先生。

         
         

      更多 新闻快讯
        1
      海洋画派 | 向海图强 · 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
        2
      亿元拍品缺席 市场维稳下的2024年香港现当代...
        3
      张大千断层式登顶!香港书画春拍市场价值重新回归
        4
      海洋画派 | 向海图强 · 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
        5
      吴滨 X 米兰设计周:纸随灵动,丈量瞬间的长度...
        6
      华为阅读·读书会走进上海,“外卖诗人”王计兵讲...
        7
      当世界读书日遇见华为阅读:让电子书读出“画面感”
        8
      安全培训掌中宝:上手即用!产业工人安全培训尽在...
        9
      纵擎披靡!这才是“硬汉”的理想型
        10
      吴滨X米兰设计周:纸随灵动,丈量瞬间的长度 游...
        11
      第十五届花王国际儿童环境绘画大赛开始征稿
        12
      明基发布全新的SW242Q专业摄影显示器,重新...
        13
      开幕回顾 | “野性·绽放——徐泓鑫水彩作品展...
        14
      穿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C+Space X爱智...
        15
      建设工程班组难管理?博安掌中宝智慧赋能班组建设...
      更多... 潜力艺术家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77(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