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名人访谈 >> 人物访谈

      墨竹墨虾人人夸—访永州巷陌深处老画家柏成松

      分享到: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2015-02-26 08:45:52

          (1/3)柏成松

          (2/3)柏成松作品

          (3/3)柏成松作品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人物简介】柏成松,号舜皇山养心斋,艺名劲松,永州东安人,1938年出生,1957- 1958年跟著名画家江南达材学习国画。1959年参加工作后,多数时间从事管理和宣传工作,接触了一些书画知识,退休后继续潜心钻研国画,坚持创作,对花鸟、山水、人物画均有涉猎,对墨虾墨竹情有独钟,曾数次在市画展中获奖,现为湖南省老年书画协会会员,永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 瑜:柏老师,您好!近两年我在永州不少地方看见您老人家的墨竹和墨虾,很有个性,尤其是虾子,有柳宗元笔下“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感觉,因此,很想跟您聊一聊您的绘画,可以吗?

          柏成松:可以。

          中 瑜:请问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跟谁学的?

          柏成松:我是东安鹿马桥镇沙子铺村人,由于过去家里很穷,自己没有上过正规学校,解放前陆陆续续读过一些私塾,解放后读了小学和初中,参加工作后结受了很多培训。关于绘画,主要源自于我父亲的交往。父亲曾在国民党部队服役,常在外面跑,结识了画家江南达材,我是接受了他的一些指点,并结合自身的努力和感悟进行创作的。


          中 瑜:江南达材是一个什么样的画家?

          柏成松:他本名叫达材,艺名江南达材,回族,生于1896年,卒于1960年。原籍江苏六合县,抗日时期因避战祸,逃难至广西桂林,后经著名雕刻家徐庶之介绍,到我们东安县鹿马桥楼脚坪村落户,并与当地一农家女结婚、生子。 达材老师出身书香门第,读书期间爱好美术,中学毕业后即潜心绘画,后终生以画为业。

          中 瑜:您对他的绘画了解多少?

          柏成松:达材老师绘画,坚持“一靠兴趣,二靠努力,长期不懈,长年不辍”,艰苦磨砺。抗日时期,他四处避难,生活十分困难,他仍坚持作画。买不到宣纸,便到纸厂指导加工官堆纸作画纸。买不到或买不起颜料,便用浓茶水将纸染成有色纸。还到深山河滩拾来五颜六色的石头或矿砂,磨调成各种颜料,又自烧炭烟自煮桃胶作画。解放后,作画条件大大改善,他仍不忘艰苦创作的旧法。因而他的作品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他爱画翎毛花卉、老虎狮子,更常画鸽子。他的画风,运笔粗处如山洪爆发、细处如蚊蝇擦脚,复能将写实与写意融为一体、勾边与没骨巧妙结合、水墨与粉彩同时运用、国画与西画有机搭配。民国时期,达材与雕刻家徐庶之、谢庚元等的作品在两广举办多次画展。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东安、永州、衡阳、长沙等地举办过个人国画展。他的名作《荷花图轴》陈列入1982年湖南已故画家画展,并被列入《湖南省志·文化志·美术篇》湖南省当代现代美术作品表。其名作还有《和平鸽子》、《牡丹花》、《金鱼》、《跃马》、《梅花》、《雄虎》等。

          中 瑜:您跟江南达材老师学了多久?

          柏成松:不是很长,主要是去看他作画。我1957-1958年那两年经常去他家里看他画画,尤其喜欢他画的牛,很神似,原想好好跟他学画画的,哪知道1959年参加工作到鹿马桥邮电支局做邮递员之后,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而第二年达材老师就病逝了,于是放弃了这个念头。但我心想,退休之后一定要重拾旧梦,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中 瑜:您是哪一年退休的呢?

          柏成松:1998年。

          中 瑜:退休之后就去学画画了吗?

          柏成松:退休之后,到东安山口铺办了一个欧式建筑厂,主要生产石膏线及石膏雕塑,大多是西方艺术特色。由于地方偏僻,本钱少,大约维持了四五年就垮了。

          中 瑜:什么原因?

          柏成松:我当时搞的欧式雕塑在全市是首创,产品虽然卖到了冷水滩、零陵和东安等地,无奈人们欣赏的多,有刚性需求的少,而且一般人家没有那个购买实力。

          中 瑜:工厂垮了之后,您就专心搞绘画了?

          柏成松:对的。由于自己不喜欢打牌,再说打牌对身体无益,容易因为输赢突然发病,想到自己年轻时的爱好,而且有些基础,于是专心钻研绘画。

          中 瑜:您年轻时创作过什么样的作品?

          柏成松:在那个特殊年代,被派去画过领袖像,也搞过一些其他创作。

          中 瑜:您刚才说专心钻研绘画,有没有跟他人交流过?

          柏成松:有的。我曾去过几次老年大学,跟那里的师友进行了一些交流。后来想到现在信息如此发达,既有大量书籍,还有电视讲座,于是自学。开始学山水、人物、花鸟,样样都画。其实,这些我年轻时都有基础,只不过温故知新而已。后来,一些朋友说,您年纪有这么大了,不能像年轻时那样面面俱到,而要有重点突破。我听了之后,就放弃了人物画,重点攻梅兰竹菊和鱼虾之类的文人画。但山水画还是有点舍不得,因为向我求画的人较多,山水画适合挂在客厅,所以还时常创作一些应景之作。

          中 瑜:您怎么看待梅兰竹菊之类的文人画?

          柏成松:文人画比较温和、淡雅。表面上看,文人画貌似简单,其实不然。因为越是淡雅的画就越难画,比起大红大绿的俗来,要求更高。

          中 瑜:现在我们分开来聊一聊您的主攻方向:墨竹和墨虾,这也是大家赞赏最多的。请问,您为什么想到侧重画竹子的?


        柏成松:竹子是一种常见植物,城乡随处可见。中国人民历来喜爱竹子,中国也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竹子在汉族传统文化发展和精神文化形成中产生了巨大作用,也与中国诗歌书画和园林建设形成了源远流长的关系。自古以来,很多文人都是以竹做题、作喻。杜甫说“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郑谷说“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惠崇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等等。此外,我们还有很多带竹字的成语,例如,成竹在胸、竹马之好、松茂竹苞、品竹弹丝、势如劈竹、名垂竹帛、竹烟波月、丝竹中年、竹清松瘦、丝竹管弦,等等。如果画竹子,可以寓意竹报平安、胸有成竹、高风亮节、知足常乐,等等。

          中 瑜:您景仰哪些画竹大家?

          柏成松:我最喜欢郑板桥的墨竹,也借鉴苏东坡的经验。苏东坡喜欢竹子,他栽竹、赏竹,提出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生活主张,而且,苏东坡还喜欢画竹,他以黑色墨汁的浓淡来描绘竹子,形神兼备,别具一格。关于画竹,苏东坡说:“朝与竹乎之游,暮与竹乎为朋。饮食竹乎间,偃息竹乎阴。”意思就是说要想画好竹子,必须要经常和竹子在一起,仔细观察,才能使竹之的特点了然于心,才能“存竹于胸中”,画出栩栩如生的竹子。苏东坡画的竹子苍劲、生动,给人俊朗之感。尤其是苏东坡画的有着月色背景的竹子,月光下,隐隐约约的竹叶或洋溢着一片静谧,或在风雨中飘摇,或在微微地摇曳,神韵无穷,令人遐想无限。遗憾的是,苏东坡流传下来的画极少。

        中 瑜:那么,郑板桥呢?

          柏成松:郑板桥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他平生画画,主要画兰草和竹子,现存绘画很贵。郑板桥画墨竹,多为写意之作。一气呵成.生活气息十分浓厚,一枝一叶.不论枯竹新篁,丛竹单枝,还是风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极富变化之妙.如竹之高低错落,浓淡枯荣.点染挥毫,无不精妙。画风清劲秀美,超尘脱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之感。

          他对画竹有独到见解:“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此番竹竿多于竹叶其摇风弄雨,含霜吐露者,皆隐跃于纸外平!” “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与可之有成竹.所谓渭川千亩在胸中也;板桥之无成竹,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有莫如其然而然者,盖大化之流行.其道如是,与可之有,板桥之无,是一是二解人会之。”

          他的《墨竹图》在造型布局上高度概括提炼,仅绘廖廖数竹,便使人如入一片青郁葱翠的竹林。而在局部,用笔墨描绘每一竹竿、竹叶、竹节,却笔笔得势、得神、得法,显露出生气。每棵竹先立竿留节,梢与根短,中干长,长短参差,每节上下相承,形若半环,墨浓淡有别,用中锋画干,老干用侧锋,全干圆浑得势。画枝,枝枝着节,行笔迅速,遒健圆劲。嫩枝节小和柔而顺,老枝节大挺拔而起,枝覆而叶多,枝昂叶少,描摹得神,生意盎然。墨竹画叶最难,此画的竹叶下笔劲利,实按而虚起,兼有破法搭法,墨色有浓淡,老嫩反正分明,用中锋画瘦叶小叶,用侧锋画肥叶,下笔势如破竹,一气呵成,充分表现出郑板桥成竹在胸、娴熟高明的笔墨技巧。

          关于画竹技巧,他曾赋诗:“四十年来画竹枝, 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

          画到生时是熟时”。此外,他还赋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就更加彰显了一种胸襟与情怀,让人钦佩。所以,我现在主要学习郑板桥的画技。

          中 瑜:师古人,也要师自然啊!请问您是怎么师法自然的呢?

          柏成松:为了师自然,我特意在阳台上种了两盆竹子,用来观察它的变化,晴竹、雨竹、雪竹,我都了如指掌。我感觉,画竹子也就是在练书法,竹叶像楷书,竹竿像隶书,竹的细枝像草书,久而久之,对书法也有帮助。

          中 瑜:有道理。那么,墨虾呢?

          柏成松:画虾我是以齐白石的墨虾为参照,认真研习的。他的弟子娄师白说,齐白石画虾很慢。他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约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他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亦因之而变,到80岁时已经炉火纯青,他的虾也成为他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娄师白原原本本按照齐白石“用墨简洁,不能多一笔,也不能不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的风格去画的,后来,齐白石的孙子也是继承并发扬了这种风格。

          中 瑜:请问,您对虾深入研究过吗?

          柏成松:我老家门口有一条小溪,小时候我经常去溪里捞虾,虾的生活规律我很了解。我发现一个细节,这是很多画家都容易忽视的地方,那就是虾在遇到惊吓或者外来袭击时,前须直硬,尾部蜷缩,一下子就往后蹦退。我也曾反复研究过齐白石画的虾,他用河虾的头,基围虾的身组合在一起的,虾须原来有很多,后来只画六根,更加神似。不过,齐白石说过这样一句话: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所以,我在学习齐白石画风的同时,更要侧重写生。

          中 瑜:您画虾时会注重哪些细节?

          柏成松:主要是虾的形态,一定要活泼、灵敏、机警,富有生命力。虾的眼睛,要用浓墨,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虾的尾部一般寥寥几笔就可以了,关键在于有弹力和透明感。虾的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中 瑜:您对自己画的虾感到满意吗?

          柏成松:2013年,我与朋友到长沙参加某集团公司的笔会,开始有点束手束脚,在大家的要求下,自己画了一幅小品墨虾,其公司总裁说这虾画得好!他公司的员工和客户都纷纷索要,结果他们将我留在那里画了一天半,专门画虾,每画一张,就被抢走。此外,自己曾到桂林参与交流活动,所画的墨竹墨虾很受欢迎。其实,我平时很注意观察,对小鸡、小鸭观察很仔细,画出来的小鸡小鸭有一种毛茸茸的感觉。

          尽管如此,但是术无止境,我对自己的作品感觉总是不太尽人意,每次回顾,就会有发现,就会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

          中 瑜:您对自己的作品风格怎样定位的?

          柏成松:关于竹子,自己不仅画过修竹,也画过毛竹及竹笋,甚至连竹笋上的露水都画得惟妙惟肖。古人云,一世竹,半生兰(又作:竹一世,兰半生)。今后还要继续观察,继续钻研。我对自己画竹,要求既有郑板桥的影子,更有自己的东西。至于画虾,更要师白石,师自然,勤学苦练。我这个人有个习惯,每画完一幅画,就要拿给那些不是画画的人看。

          中 瑜:为什么?

          柏成松:旁观者清嘛!讲到这里,还有一个故事:以前唐代有个叫戴嵩的人,牛画得很好。他早年学画牛的时候也曾经出了个笑话。一次,他画了幅《斗牛图》,画的是两头牛在山坡上抵角。他很得意这幅画。一天,他在村外大路上看见一个牧童赶着一群牛从山坡上走下来,就把画展开来。要把画上的牛和牧童的牛比一比。牧童凑过来一看,不禁大笑起来。戴嵩问他为什么发笑。牧童得意地说:“牛斗架时,全身力气都使在角上,牛尾是夹到屁股里去的。可这幅画上的牛尾巴却正在左右摇摆,这不是画错了吗?”

          中 瑜:所以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听说您的画在长沙、桂林等地颇受欢迎,请问售价高吗?

        柏成松: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讲了,“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我是一个退休老头,是为了避免赌钱打牌、重温旧梦而画画的,只是把它当作一种业余爱好和精神寄托。我的画,圈内的朋友们喜欢,可以免费交流。至于外界,也卖过不少,但是价格不算高,主要体现一种对艺术的尊重。

          中 瑜:您怎么看待那些动辄几万一平尺的字画?

          柏成松:我是普通百姓,没有那种想法,也不想妄议。

          中 瑜:参加展览多吗?

          柏成松:我说了是把它当作一种爱好而已。这些年,接到展览通知我就送作品去,参加了几次市、区的展览,也曾在省里参加过展览并获奖,但对我来说,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

          中 瑜:画了这么多年的画,请问您有什么感悟?在新的一年里有什么打算呢?

          柏成松:我的感悟是书画益寿,退休后的老人从事书画有很多好处,既能陶冶情操,培养雅兴,提高生活品味,还能锻炼身体,所以,我要借你们这个平台,呼吁广大老年朋友把时间精力投入到书画学习上来,为子女做好榜样!

          中 瑜:柏老师的人生观和钻研书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聊到这里吧。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柏成松:谢谢你们媒体对我们平民百姓的关注。

          【记者手记】认识柏成松老师的时间不长,但常常陶醉在他所画的墨竹墨虾。之所以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己的陋室前有很多竹子,自己从小喜欢竹子,所以看到墨竹,感觉十分亲切,,二是自己的笔名中有一个“鱼”,鱼虾同样爱水,爱自由。通过跟柏老师的交谈,我感觉到了一种老艺术家的胸襟与气质,那就是淡薄名利。现在很多书画家太看重名利,少了奉献精神,与百姓的期盼格格不入,我想,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社会需要正能量,人民需要优秀的文艺作品,需要高营养的精神食粮,更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创作与无私奉献。而柏老师,虽然住在巷陌深处,但他一直在默默追求,默默奉献,让我看到了一个好的开端。


    更多 名人访谈
      1
    《中华英才》专访海洋画派创始人宋明远先生
      2
    古琴家、画家高建国专访:一弹流水一弹月,七弦琴...
      3
    孔维克:“徐蒋体系”是中国绘画传承创新的最佳例证
      4
    中国美术家网主编杨小薇专访油画家李文
      5
    中国艺术何必成为西方当代艺术的“小跟班”
      6
    艺术是穿透“精神雾霾”的光电—杨小薇专访清华美...
      7
    杭法基:我是“无象”法门——“人面+痕面”水墨...
      8
    《移动的画案》漂移在千岛湖上
      9
    戴非凡:你为什么还要活在别人眼中的世界
      10
    自在途程-余丁对话靳尚谊
      11
    【雅昌专访】刘晓迎:“提笔有出处,落墨见功夫”
      12
    访当代最具贡献书画家“当代猫王”画家李苦寒
      13
    德艺双馨 超凡脱俗——访书画家叶智平
      14
    天猫-今奇猫----访著名画家曹今奇
      15
    访镇平玉文化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甘海燕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89(s)   1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