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北京 艺术 美术 书画 展会活动

      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

      分享到:
      作者:李百灵来源:中国文化报2023-03-19 08:00:57

        湖北省宜昌市打造的重工业风微度假小镇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进一步指出:“到2035年,我国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美术领域如何在推动实现美丽中国上付出实际行动?

        日前,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大地之歌——2023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展。此次展览是继去年“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展,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展”。展览从调研的300多个实践案例中遴选出近百个具有社会性、艺术性、示范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典型案例,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新时代进程中全国各地正在发生着的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故事。


        从“乡土学院”到“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建设是个系统工程,牵动着生态、生产、生活多个领域,涉及自然生态、城乡风貌、产业创新、人文素养、社会伦理等各个方面,从区域发展到基层治理、从城乡规划到社区营造、从生态修复到乡村振兴,再到每个人的身心安顿,均涵括其中。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展览总策划高世名表示,中国美术学院近十几年来一直秉持“以乡土为学院,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理念。“这份信念支持我们在全国各地建立起自己的乡土学院网络,它不仅是社会感知的网络,也是社会参与的网络,从而在其中发现艺术的意义,发掘教育的能量。”

        正是秉持着这种理念,中国美术学院近年来在城、乡、村、镇设立了百余个“乡土学院”工作站,形成扎根中国大地的全国性实践网络。每年有近万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以百余家乡土学院为中心,发挥专业优势,参与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产业创新,提升各地公共文化服务。10年来,先后有8万人次奔赴全国28个省区市开展面向人民生活的美术实践。美院师生们以艺术劳作参与乡土重建,深度参与完成城市美学、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提升项目536项。通过“以乡土为学院”的实践,引导学生们在社会大现场中打开胸襟,用乡土新经验贯通群我,培养青年学生对中国社会的感知力和认同感,提升他们的社会关怀与家国情怀,从而开展深度参与社会进程的艺术教育。

        师生的长期行动实践成为了美丽中国调研的基础,逐步构建起美丽中国实践案例的文献库。


        遍布中国大地的“行动网络”

        2023年,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中国研究院经过两年时间,对近十年来“美丽中国”建设的300多个全国性艺术实践开展了调研行动,进行取样、访谈、编码、研读、阐释,建立起了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该文献库旨在以微观视角探讨一百种“美丽中国”的建设经验,讲述一百个“星星之火”式的动人故事。

        在现场展出的上百个案例中,有覆盖28个城市的联动万余名小艺术家共同参与的“iSTART儿童艺术节”,也有改变了乡建中“政府干、村民看”现象的“留坝两个100项目”;有政府与学者合作建立新乡村美学的“松阳实践”,还有赋能新疆本土传统地毯手工艺的“高台当代艺术中心”,以及造福非洲贫困家庭的“蜡烛消灭者”计划、与埃塞俄比亚连线将“一带一路”两端的社区连接在一起的“杨梅竹斜街胡同花草堂”等案例。

        这些案例遍布中国的34个省区市。美丽中国研究院副院长、本次展览策划人汪莎表示:“这些正在发生着的一个又一个实践,铺陈着十几年来美丽中国的‘纪事’。真实地反映如何以文化艺术创造激活地方社会的创新能量,形成自为、共创的发展机制。这些致力于真切地体察当地,真正地改变生活,坚持真诚的美学,直面现实的症结,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实践,谱写成了一曲大地之歌, 这也正是本次展览名字的由来。”


        呈现“美丽中国”

        多维面貌与思考

        展厅空间营造出象征调查旅程的“车厢”与“站台”意象,圆环的参展路线,如同一辆行进中的列车,带领着观众从一个田野奔向另一个田野,对在地实践进行田野调查。一个个车厢以及一个个抽屉,承载的是全国首个“美丽中国案例文献库”,一页页田野工作笔记提炼出众多实践的行动策略。历史的列车串联时空,带我们目睹现代化掀起的巨变,穿越实践者的“田野”,也同时将当下与未来、此方与彼方互相连通。

        展览以案例与提案为媒介,引入了“九宫格”和“四象限”研究工具,从媒介、手段、目标和影响四个方面,用最平实易懂的语言,快速直接地将每个案例的面貌传递给观众,是一套服务于沟通的外向系统,同时多维度地呈现了“美丽中国”实践的丰富面貌。

        在“生态”板块中,体现了“开发绿色价值,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所展示的案例,或是以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以乡村经济带动生态保护、合作共治维护绿色环境,起到了“开源”的作用,如安吉“余村全球合伙人”模式,带动绿色经济发展,助力共富共建;青海省玉树市的“帕卓巴游牧人合作社”以改善生活习惯和维护环境为初衷,实现了合作社的发展,为高原社区的孤儿、残疾人士等提供了工作机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或是将现代建造和自然材料的融合,唤醒下一代的生态意识,促进生态“平衡”;或是倡导减少污染的生活方式,探索“循环”利用之道,守护生态环境或是从缝合自然的多元视角,推动和谐共生的有机农业,“修复”文化与精神上的断裂,让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意识重新和自然融为一体,等等。

        在“乡村”板块中,则呈现了寻找文化根源、重建乡土家园的面貌等实践案例。展陈案例中,实践者们在挖掘和记录真实乡土民俗艺术的同时,结合新材料与新技术再创造以打造新民艺,其中有通过影像人类学的方式长期跟踪记录黄河区域民艺的《大河唱》音乐纪录片,也有重整产业链和现代设计让传统民艺融入当代生活的“自然造物”。为营造乡村日常美育,点亮孩子的艺术梦,这些实践者试图将美融入乡村的日常场景,像童话一般多彩梦幻的“富文乡中心小学”使得每天的上学、玩耍成为美育的舞台。

        “社区”板块打造了邻里之间焕发活力的“生活圈”。实践者们以创新的方式寻找重新联结社区关系的独特切入点,试图开创多元立体的公共空间模式。这里有基于社区花园和公众参与来系统性地达成社区生态多层次修复的“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实验”,也有营造开放欢迎城市空间的被称为“森林火车站”的嘉兴火车站。“数字板块”则展示了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带来了新的可能,同时诞生了新的美学探索,“人机智能交融,科技动力赋能”在“数字”板块案例中得以体现。

        高世名表示:“美丽中国建设需要让生产、生活、生态互为方法,充分调动文化、艺术、教育的力量,参与新公共文化、新社会美学、新生活方式、新产业形态的建构,使美丽中国成为环境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总和,最终才能激发社会性创造力,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面向社会发展的“未来提案”

        本次展览以中华世纪坛为枢纽,邀请每个人向未来的美丽中国“提案”,借助“纪事”行动的网络,把想象和希望的“行李箱”带到更远处,共同编织不断生长的“智联体”。

        在世纪大厅,过去几十年来的“美丽中国建设大事记”铺陈出社会的进程,而行李箱中则装载了由实践者和公众共同贡献的“未来提案”。展览邀请了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企业家、农民、工人、学生等不同群体,共同为未来“美丽中国”献计献策。在多样化的社会语境下,这些“未来提案”为“美丽中国”未来而作,带来了很多精彩的想法。有的提案科学严谨,如清华大学教授吴及的“医疗管理的数字化转型”致力于解决医疗资源配置问题;Unity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俊波的“打造互相兼容的、开放的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旨在提高创作新内容效率。

        有的提案则充满了人文关怀的温情:随着未来中国老龄化问题愈加严峻,社会焦点逐渐转变为人文关怀,北京冬奥会设计总监林存真提出了“肌力计划——智能肌肉训练外骨骼”,希冀为社会生活减负;而二十年家庭影像创作者任钢提出的“家庭影像创作实践”则链接起了现代家庭成员间的情感纽带。

        提案也不乏奇思妙想,如画家文那提出编撰“创造属于中国的新的神仙系统”并结合不同的创作手段如壁画、雕塑、文学等方式加以多方向呈现;策展人张海涛提出“倡建未来艺术学与高端科技危害设计的监督及应对机构——以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太空领域为重”以避免和应对各种人为力量带来的灾难;广州市大湾区虚拟现实研究院技术总监辛子俊设计的“虚拟时间地图”将时间与生活的关系具象化以引领社会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与改善,激发新的思想。有的提案则充满了战略思考,如悟空研究院院长罗晴秋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增强大国韧性”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在能力保全、动员优势、再供给能力等方面的战略支撑作用。

        不少“未来提案”是学者与普通群众携手提出的,如Mapping工作坊创始人何志森携手菜市场摊主,提出打造生长的“菜市场美术馆”重新联接起当地社区不同阶层和文化背景的人群,创造可以持续参与的社区公共空间;资深城市交通规划师王波与深圳公交车师傅郑青魁认真商议,共同提出“‘公交巴士+生活场景’营造移动体验空间”重新定义出行体验,更新未来公交巴士的功能与体验。

        这些面向社会发展的近百个“未来提案”将会是一个精彩的思想链条,串联起一个或多个“智联体”,携手畅想一个共同的未来。

      更多 艺术新闻
        1
      艺术史学者傅申长眠富春江畔 一生研究《富春山居图》
        2
      太原市文物局赴同济大学推介“名都并州”
        3
      甲骨文艺术展在纽伦堡开幕
        4
      吴昌硕、张大千等海派名家作品在沈阳故宫展出
        5
      2024第五届澜湄合作国际艺术设计大赛在京启动
        6
      黄铁山120余件水彩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
        7
      “2024陈琦:於我归处”学术邀请展将在江苏省...
        8
      “占领精神高地”的艺术家孙建平:传播一种民族特...
        9
      猫、力量、其它、陈明华
        10
      个人体验与民族记忆相融——听何红舟讲述《启航》...
        11
      “玉兰坊名家雅集”王磐德 吴勇军中国画作品展将...
        12
      山东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汇聚各方力量 加强文物...
        13
      齐鲁大地非遗插上“学术翅膀”
        14
      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社会实践浸润思政 红色美...
        15
      “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周五增开夜场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69(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