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工艺 美术 艺术 民间 综合新闻

      守正创新与跨界融合——手工艺的当代转换

      分享到:
      作者:李亦奕来源:中国文化报2022-08-12 06:51:02

          (1/5)赖庆国使用斑锡工艺制作的酒具

          (2/5) 吴光荣紫砂作品《打结提梁壶》

          (3/5)甘而可漆艺作品局部

          (4/5)甘而可在犀皮漆中加入了黄金的成分,使犀皮漆纹理更加丰富。

          (5/5)甘而可制作的红金斑犀皮漆天地盖盒

        传承、创新是手工艺存续发展的不二法则,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手工艺人不懈追求的方向和目标。尤其是近些年来,消费者对手工艺品的要求不断发生着变化,从对宫廷工艺的复制,到数字手段的传承发展,再到通过文创对传统工艺美学价值的发掘,甚至还有用传统艺术技法和手段进行夸张、戏剧化表达的实验艺术,这些在手工艺创新上的各种尝试,足见手工艺人在国潮复兴大背景下破圈发展的强烈意愿。

        近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发起的一场线上直播活动,以“传承不泥古 创新不离宗”为主题,邀请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光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云南个旧锡器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赖庆国三位工艺美术家,结合生动的创作案例,分享了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守正与创新的经验。


        在知行合一中守正创新


        对于传统工艺美术来说,何为守正?“守正守的是传统工艺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和技术,以及深厚的艺术价值。我们应该对祖先留下的这些传统保持敬畏心和尊重。但一味地去模仿古代艺术而没有创新,使这门艺术在当代失去新鲜的活力,这样做出的作品是不可取的。”这是甘而可对于守正的理解。多年来,他通过对犀皮漆制作工艺的研究,不仅恢复了这种已经失传的工艺,而且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事实上,犀皮漆器在三国时已有生产,距今有1800多年的历史,人们看到画面上古代犀皮漆器的基本面貌大多是由红、黄、褐等颜色组成,出土的犀皮漆文物大都具有精美的纹理。如何才能做出当代的东西,在甘而可看来,要学习继承传统中精妙的纹理,但这种纹理在当下应该怎样表达是值得思考与实践的。这些年来,甘而可创造出红金斑犀皮漆、绿金斑犀皮漆、褐斑犀皮漆,还有很多精妙的犀皮漆纹理。这些犀皮漆品种的出现给中国犀皮漆的制作工艺带来了一股新风,很多相关专业的学生都以这种工艺创作他们的作品,这无疑是对传承创新最好的诠释。

        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价值主要是指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性与美学价值。传统手工艺是基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传统手工艺如何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如何开拓新的生活价值?这是实现手工艺现代性所要思考的问题。对此,吴光荣认为,可以通过实践发现新的价值,从而实现传统手工艺的延续以及现代转型。他说:“在文化转型期间,传统手工艺在功能性等方面与旧时不一样了,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传统功能在今天的生活方式中逐渐消失或者逐渐淡化。另外还有新科技、新材料的出现,取代了很多传统手工艺里器物的功能性。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工艺美术有一种可能,即逐渐向纯艺术转化。”

        如果撇开了功能性,对一件工艺品来说,艺术家可以最大限度地变换角度,可以用它去关注社会,也可以将个性自由的艺术表现想法融入创作中。那么,究竟要达到怎样的基础功力或创作状态时,才能够用更开放的创作方式去表达?以紫砂壶的创作为例,吴光荣强调工艺美术创作要具有一种敬业精神,比如利用一些考古资料文献,将传统的壶形按照年代次序,把它们逐一画出来,如此便会对传统器型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做这个功课至关重要,当你把最早期到民国时期的壶形画下来,最起码通过客观的资料和文献,你能认识到紫砂壶整个发展过程的脉络。当你走完这段路,甚至涉及中国传统的其他陶瓷,比方说横向的、纵向的都做些了解和学术梳理后,这个时候再来谈创作相对就会容易一些。还有一点就是对传统器物能够上手去看,要近距离去了解它,还可以和一些文献资料去做比较,在这个过程中上手看细节,日积月累,基本上能够判断出器物是哪个朝代的。所以我认为做传统手工艺的人,一定要了解传统的工艺、造型、材质等等,很多细节都要掌握,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所积累,反过来为自己的创作服务。”吴光荣说,没有守正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守正也没有意义。守正是一种学习过程,创新是一种探索行为,两者是知与行的关系。


        工艺跨界不可避免 

        应成为一种自觉


        近年来,综合材料的应用,各种工艺种类的结合也成为手工艺创新过程中的一条必经之路。面对各种科技手段、新型材料、新的创意设计表现理念,赖庆国认为,手工艺者要有一种思想意识上的准备,自觉地以多种姿态介入各个领域当中。

        比如其创作的《紫竹安瓶》,便是将金属工艺和建水紫陶相结合的作品,在装饰表现、成型角度方面具备了陶瓷的表现语言,应用了建水紫陶的无釉无光,图案和文字则呈现了中国传统书画的表达方式。在创意设计上,它貌似传统的造型,但是它已经有了仿生的造型,有了文人画的竹子、文人书法,以及跨界工艺的结合,它有传统,也有工艺跨界的创新。再比如原创作品《古滇神韵》,从装饰到工艺,采用的是斑锡工艺,而这项工艺本身是属于科学技术的范畴,赖庆国说:“将科学技术应用到艺术创作当中来,这在金属工艺创作中是较为合理的应用。创新的本质是一个破和立的关系。我认为技术固然重要,但是能够把各类技术综合应用起来,从精神层面到技术层面都应用起来,这是创新的一个思路。”

        在创新的过程中,如何去把握机器和手工之间的关系?如何保住传统手工艺的“魂”?这个问题在金属工艺中显得尤为突出。在赖庆国看来,手工和机械的关系应该辩证地看。“我们创作的时候,多以手工来体现一种人为的、人本的、心手合一的创作,因为只做一两件。那么如何能让这种被注入了工匠精神、工艺技术、文化理念的作品与更多的人分享,当今产业发展,可以应用一些现代工艺技术来达到量产。这不矛盾,当然我们要把握住守正和创新,传承文化当中的精华,摒弃不足,也要应用、借鉴当今先进科学所能达到的一些手段。无论是手工的还是机械的,我们都要把文化艺术内涵注入作品中,制作出实至名归的艺术作品。”

        可见,创新要能够代表当代的文化发展现象,以借鉴前人的成果,努力学习,大胆地实践;以科学思维的方法以及技术去进行创作创造,并在一个更大的文化系统当中融入当代的思维,如此,才能真正创作出反映时代、记录时代、面向未来的优秀手工艺品。

      更多 艺术新闻
        1
      中法摄影家将用影像传播贵州桥梁文化
        2
      摄影作品看浙江义乌: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
        3
      “像与成像——宿利群作品研究展”开幕
        4
      艺术史学者傅申长眠富春江畔 一生研究《富春山居图》
        5
      太原市文物局赴同济大学推介“名都并州”
        6
      甲骨文艺术展在纽伦堡开幕
        7
      吴昌硕、张大千等海派名家作品在沈阳故宫展出
        8
      2024第五届澜湄合作国际艺术设计大赛在京启动
        9
      黄铁山120余件水彩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
        10
      “2024陈琦:於我归处”学术邀请展将在江苏省...
        11
      “占领精神高地”的艺术家孙建平:传播一种民族特...
        12
      猫、力量、其它、陈明华
        13
      个人体验与民族记忆相融——听何红舟讲述《启航》...
        14
      “玉兰坊名家雅集”王磐德 吴勇军中国画作品展将...
        15
      山东省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汇聚各方力量 加强文物...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1.835(s)   13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