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当代艺术网 -最大的当代艺术门户网站
中国建筑网
中国雕塑家网
    当前位置: 中国画廊网 >>艺术新闻 >> 艺术 美术 综合新闻

      介入性艺术刍议

      分享到:
      作者:黄丹麾来源:中国艺术报2021-03-18 07:40:13

          所谓介入性艺术,在形式上是指当代艺术呈现的在特定现场展开的、艺术家与参与者共同完成的混合媒介事件属性。这种基于特定现场发生的艺术实践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四要素,即现场、艺术家、观众、作品之间多个主体的互动关系,这种介入性意味着当代艺术的意义生成,是在“场域性”审美机制中完成的。

          在内容上,当代艺术的介入性就是艺术家介入到特定的社会现场,与现场情境展开对话,它将艺术的触角深入到社会领域,成为连接人际交往、修复断裂的社会纽带、激发对话、增进社会认同的艺术综合体,是对现代主义审美自律性的否定,同时也预示了当代艺术的伦理转向。

          介入性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未来主义、构成主义和达达主义的艺术家,他们将行为表演搬到城市的街头巷尾,使艺术作品成为大众参与的公共事件。20世纪60年代,介入性艺术再次抬头,主要体现在“景观社会”的来临。以“景观庞大堆积”为表征的社会,将“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一个表象”。法国思想家居依·德波指出:“景观是一种更深层的无形控制,它消解了主体的反抗和批判否定性,在景观的迷入之中,人只能单向度地默从。”

          不论是情境主义倡导的“飘移”“异轨”“情境建构”等“反艺术”策略,还是激浪派艺术家博伊斯倡导的“社会雕塑”,我们都可以看到,新前卫主义主要从日常生活的视野切入,以事件为主要形态,在公共空间中制造全民参与的社会艺术实践。他们试图通过日常事件激发公众的参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日常生活展开批判。今天的介入性艺术不仅要对社会展开批判,在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背景下,介入性艺术还具有促进对话、增进认同、重建共同体的社会效力。这意味着今天的介入性艺术将尝试从艺术的角度来构建社会,它表明艺术已经成为一种建构社会的“关系性生产”。

          正因为介入性艺术有着强烈的社会指向,对它进行阐释和评价将不可避免地在社会层面展开,这种批评话语以“关系美学”和“歧感美学”为代表。法国艺术批评家尼古拉斯·伯瑞奥德的《关系美学》将介入性艺术中的“介入”一词纳入到当代艺术的理论文脉中进行考察,将关系美学视域下的艺术界定为“将理论和实践出发点定位于整个人类关系及其社会语境,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私人的空间的一整套艺术实践”。艺术史学家与批评家克莱尔·毕晓普的“歧感美学”则更侧重艺术对社会的批判效力。她在《人造地域:参与式艺术与观看者的政治学》一书中,借用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审美——政治”观,重塑自“关系美学”以来介入性艺术中缺失的社会批判性,并将此种批判性通过朗西埃式的“可感性分配”上升到审美层面。

          “关系美学”和“歧感美学”,实际上反映出今天介入性艺术广泛吸收了社会学、政治学或者人类学观点。当代艺术成为社会实践似乎是一种必然。今天艺术的出场也是一次关于身份、权力的出场,在这个语境中,对介入性艺术的描述和阐释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艺术社会学。事实上,对于介入性艺术的表意形态而言,“剧场性”既是切入点,也是演变的核心。由于介入性艺术全面体现了“剧场性”的作品意义的生成方式,因此它代表了“剧场性的确立”。在介入性艺术中,文艺创作的传统四要素——艺术家、作品、观众、世界,转变为艺术家、作品、观众、现场。

          介入性艺术的理论支撑除了“关系美学”和“歧感美学”之外,还有格兰特·凯斯特的“对话美学”,其在《交往的碎片:现代艺术中的共同体与交往》一书中将其研究的关注点放在“对话”这一范畴。格兰特·凯斯特的“对话美学”将介入性艺术的意义生成原理纳入对话关系中进行考察。

          美国当代艺术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迈克尔·弗雷德对极少主义“剧场性”问题的思考,可以被认为来自其老师格林伯格对较少主义的“无穷的在场”的批评。格林伯格用“瞬间性的在场”的观点来抨击极少主义雕塑所强调的“无穷的在场”,他认为现代主义作品不受外界的干扰,不追求与观众的互动,观众即刻就能把握住这件作品的全部。迈克尔·弗雷德在格林伯格的基础上,提出了“剧场性”概念,指出极少主义作品中的“剧场性”是由观众和不断变化的空间以及媒介物自身共同构筑的特殊的情境,即“感知的身体”“感知的空间”和物体共同形成的剧场关系。

          传统的再现手法到了杜尚那里,则被有意地彻底忽略。问题不再是突破规范、打破禁忌,而是决意超越于任何再现之上。杜尚的“创作”,毋宁说是“挑选”。杜尚对物品的选择十分随意,唯一的共同点是其均为现成品。“现成品”纯粹简单,是艺术家的率性而为,它在无所谓中得以完成。杜尚的作品《泉》同样是在无所谓的状况下被选择的,悖论在于,它被纳入了艺术范畴,而其初衷恰恰是从艺术中逃离。我们可以认为,艺术史赋予《泉》令人惊讶又羡慕的命运,这源于杜尚之举产生的影响:它对艺术家本人而言可能平淡无奇,对艺术界来说却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杜尚的这件作品挑战的是传统艺术品概念以及传统艺术的创作方式,也挑战了观众欣赏作品的概念与方式。

          情境主义、偶发艺术或是激浪派艺术等,将艺术视为日常事件,强调通过艺术激发观众对日常生活展开批判。这里,艺术介入社会呈现为一种日常经验的介入,也就是将艺术经验与日常经验的边界模糊,从而让艺术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让观者通过一种熟悉的日常经验的感知,对僵化的生活予以反思。

          总之,介入性艺术是对现代主义艺术体系造成的艺术狭隘化、固态化的反拨,强调艺术的生活化、社会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介入性艺术是以反审美、反艺术为标志的后现代伦理介入当代艺术的真切写照。

      更多 艺术新闻
        1
      “聚沙为塔”展览在西藏拉萨开幕
        2
      感受丝绸之路文化“交织” 中国文物珍品赴日本展出
        3
      汪子美:肖像漫画的“大画高手”
        4
      春江水暖——义乌、浦江、东阳馆藏近现代书画精品展
        5
      清净淡远 神游天真 顾坤伯晚年之作 骎骎入于大家
        6
      深入传统 立足时代 稳步前行——全国第十三届书...
        7
      丹青千载说牡丹
        8
      开馆十五周年纪念 看程十发“不分书”
        9
      翰墨丹青轩辕情 共襄炎黄中国梦
        10
      “秘境:周松个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
        11
      “未见山——高云山水作品巡展”在扬州瘦西湖展出
        12
      徐立新谈“画牡丹”:从雍容华美到流光溢彩
        13
      于小冬丨在人性画卷中挖掘佛性的美感与力量
        14
      水墨清幽意无穷——邓建强以石刻造像传递静穆、空...
        15
      那曲非遗之花开在指尖
      更多... 保真销售
      王荣松作品
      吕华作品
      刘斐作品
      李文作品2
      李文作品1
      李达作品
      更多... 名家点评
      狂草大家—宋开强
      胸有千驷 马化龙腾----画马大师许勇教授评宋开强
      艺林高士 禅境通玄
      当其落笔风雨快 笔所未到气已吞
      砚池云水涌 书画啸长风----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评宋开强
      名家评论张海书法
      字在达情—欧阳中石
      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书房[名人书斋]
      诗意铸书魂 忽故已涉新
      沈鹏的校友情结
      中国现代书坛巨擘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于黑子和他的毛体书法 王保成
        联盟站点:>>
      1. 拍卖网
      2. 美术家网
      3. 少儿艺术网
      4. 美术高考
      5. 民间艺术
      6. 摄影网
      7. 美术114
      8. 画廊网
      9. 当代艺术网
      10. 书法家网
      11. 紫砂艺术网
      12. 工艺美术家
      13. 建筑家网
      14. 雕塑家网
      15. 版画家网

        中国画廊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hualangnet.com,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会员登录
       通行证   帐号  密码  注册
      缺省图片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118(s)   13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38(mb)